- 孙国东;孙榆慧;
数智时代,掌握算法的数据平台公司开始产生有别于国家公权力的社会私权力,从而使得类似于19世纪的“经济社会”再现于当下。与作为服务性权力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带来了市民社会的“再经济化”。与作为压制性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基于技术封建主义的运作逻辑导致了公民性的部落化。数智时代的经济社会形成了条块分化与阶层分化结构耦合的社会结构,致使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结构性失能,为社会建设和民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见的挑战。
2025年02期 No.306 143-15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国冲;黄丽妹;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厘清这一关系是政府监管的逻辑起点。近代以来,西方政府监管的演变经历了皇权主宰、市场主导、质疑市场、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调适几个重要阶段,政府监管的目的和手段在不同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市场力量从“次要”走向“重要”,政府与市场从对立走向融合,这种持续互动从深层次推动了政府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改变了社会结构、理论观念、环境以及公私部门的权力格局,这些变化直接推动了政府监管的演变与发展。鉴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与国情不同,我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监管治理实际,借鉴西方政府监管经验,构建动态性、服务性和包容性的现代化政府监管体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政府在新时代实现高效监管。
2025年02期 No.306 15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翔;
陪审制度是代表性民主的重要制度性表达。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描述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随机抽选模式以及以实质性代表理论为基础的组织推荐模式,构成了代表性民主在陪审选任制度中的落实方式。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经历了从实质性代表转向描述性代表的民主转型过程,选任主体模式逐渐由组织推荐制转向了随机选任制。从地方实践来看,在两种模式的过渡期间,地方采取多种策略性方法以适应随机选任,形成四种典型模式:依附式协作型、伴生式协调型、自主式整合型、限定式统筹型。基于“全球视野-中国改革-地方经验”的叙事逻辑,陪审选任制度及代表性理论能够为推动全球和本土的代表性民主实践提供启发。
2025年02期 No.306 16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建秀;骆良彬;
绩效评价是PPP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也是监督和管理PPP项目规范执行的重要手段。已有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反映PPP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公共利益的目标。ESG理念及其所包含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等内容与PPP目标之间存在内在契合。融合ESG理念的PPP项目绩效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多元评价主体;项目结果、外部效应及项目过程构成评价目标;从项目运营与财务、社会、环境、治理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025年02期 No.306 18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