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学人是中国学术发展的生力军,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助力。扶持青年学人成长,既是学术期刊的时代担当,也是期刊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在省委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东南学术》通过开设“青年学人论丛”栏目、组织征文活动、举办学术会议等形式,为青年学人搭建起多元化、立体式的学术发展平台,助力青年的学术成长。

 


  一、领导高度重视,杂志社高效落实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高度重视青年学人的发展,多次在省内重要会议中强调要关心青年学人成长。东南学术杂志社及时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办刊工作中。为进一步发挥《东南学术》扶持青年学者的平台作用,杂志社编辑全体出动,广泛联系、主动邀约优秀青年学人,精心谋划选题,单独设置栏目,展示青年学人的优秀成果。2022年9月,张彦部长对《东南学术》作出批示,亲自为栏目取名为“青年学人论丛”。此后,张彦部长多次对《东南学术》作出批示,肯定了《东南学术》和“青年学人论丛”栏目取得的显著成效,勉励杂志社进一步加强栏目建设,继续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多作贡献。杂志社将“青年学人论丛”栏目建设作为刊物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断加大组稿力度,厚植青年学人成长的沃土。

 

  二、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学术引导

  青年学人是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发文难”成为他们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之一。《东南学术》将“与青年学人共同成长”作为办刊使命之一,为学界新生力量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作为省内第一个为青年学人长期开设的栏目,“青年学人论丛”致力于挖掘、扶持有潜质的优秀青年博士研究生,培养学术后备力量。一是与青年学人增进交流。杂志社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与青年学人面对面互动,共同探讨学术话题。同时,在栏目策划过程中,充分发挥编委和专家库作用,主动设置议题,引导青年学人聚焦学术前沿,把握时代热点,将学术研究和自身的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通过“能源发展与区域经济”“数字时代的法律应对”“新媒体语境中的数字文化”等前沿议题,引导青年学者运用不同学术范式,从不同视角反思和解答新时代的学术新议题。二是为青年学人切实提高论文质量提供助力。青年学人往往思想新锐,有学术创新的冲动和勇气,但在理论深化与研究范式上往往有所不足。《东南学术》在发现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青年学人论文后,往往邀请专家学者重点审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组织编辑部集体研究,帮助青年学人提升论文质量。通过这些做法,《东南学术》推出的青年学人论文普遍得到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三、线上线下联动,搭建多元平台

  除了为青年学人发表论文提供平台,《东南学术》采取多元化、立体式的方式为青年学人活跃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线上线下相结合地开展多样化的学术活动。一是多次举办青年学术研讨活动。杂志社参与举办“当代马克思主义审美共同体理论的探索与实践”青年博士论坛、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传播政治经济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等学术会议,让青年学人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促进新老学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交融。二是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青年学者学术成果的传播宣传。“东南学术”微信公众号线上推送青年博士研究生的优秀文章,扩大其学术影响。2024年,公众号还推出了“作者手记”栏目,刊发青年学者在科研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些真情实感的分享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共鸣。三是通过评奖和征文鼓励青年学人的学术成长。2023年4月,杂志社开展青年优秀论文(2018—2022)评选,推选出20篇富有创新意识和重要学术价值的青年优秀论文,并进行颁奖。2024年1月,举办“数智时代的文明传承与文化创新”青年学人征文,评选出12篇优秀论文并进行颁奖,还通过公众号推送论文摘要。

 

  四、专栏特色鲜明,推动名刊建设

  两年来,“青年学人论丛”栏目推介了一批有思想、有才华、有潜质的学界青年新锐,刊发了26篇高质量文章,有4篇文章被转载,其中《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近5年来,《东南学术》发表的论文中,40周岁以下的作者约占总发文量的40%,学科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2024年8月28日,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期刊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青年学人论丛”作者座谈会在福州举行,《东南学术》“青年学人论丛”栏目成效受到了充分肯定。

 

  在特色栏目带动下,《东南学术》展现了富有魅力的学术风景线。除了“青年学人论丛”外,还开设了“新时代新思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前沿理论和方法”“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海洋文化研究与发展”“朱子学研究”等特色专栏。特色专栏带动了《东南学术》的整体发展,树起了福建学术界的一面重要旗帜。目前,《东南学术》基本囊括了国内所有重要学术评价体系,获得了一些行业性、省级乃至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这样的国家级奖项。陈征、邓子基、谢冕等多位学术大家先后都给《东南学术》题词,勉励刊物坚持科学精神,引领学术创新。刊物还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23—2024)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高转载量和高转载指数名录。2023年10月,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显示,2022年《东南学术》复合影响因子为2.816,比上一年度增长20.91%。2024年,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4中国精品期刊展”并赴京参展,期间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再次为《东南学术》题词“学术重镇”。此外,办刊举措和成效被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福建期刊》报道。今后,《东南学术》将以打造高质量学术名刊为长期目标,保持谦虚谨慎,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在提高办刊质量和发挥引领作用方面再立新功。

 

201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为《东南学术》题词

 

2024年6月20日,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再次为《东南学术》题词

 

(苏媚媚)

上一篇:喜报!《东南学术》刊文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下一篇:新书推荐 | 《中国式现代化名家谈》:汇聚名家智慧与洞见,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