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平;苗新宇;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数字经济已广泛融入我国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类经济活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是防范数字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以数字产品、数据要素、数字化部门等为基本要素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国民经济循环,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的实践逻辑。依据上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从数字经济发展的状态、动力和影响效应三方面入手,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体系分析框架,可为新阶段加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023年06期 No.298 134-14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寇冬雪;张彩云;仲伟东;
数字经济发展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产业集聚的形态发生变化,并重塑着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地级市层面的数据为依据,从全国和城市维度描述产业集聚的特征,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数字经济降低了实体产业的集聚程度,提高了虚拟产业的集聚程度;实体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主要缘于制造业集聚的下降,对数据占比较高的服务业,数字经济反而促进了其集聚;将实体产业中的服务业细分后发现,数字经济降低了教育行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公共型服务业的集聚,提升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度高或经济型服务行业的集聚。原因可能是,相比于公共型服务业来说,数字经济对经济型服务业的就业拉动作用更高,更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因此,应该警惕数字经济引发的产业发展不均衡集聚的问题。
2023年06期 No.298 14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2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宁光杰;崔慧敏;
在人口红利下降和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如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以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红利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智能技术应用会显著降低劳动者技能错配的发生概率,其中高学历者、非常规认知型任务从业者在通用性技能维度的错配发生率下降更明显,而中低学历者、常规型和非常规操作型任务从业者在专用性技能维度错配的发生率下降更明显。企业对劳动过程控制的增强和非常规认知任务需求的增加是重要的作用渠道,会分别导致专用性技能降级与通用性技能要求提升,从而降低专用性技能维度技能不足和通用性技能维度技能过度的发生率。评估智能技术应用对技能错配发生率的影响与动力机制,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配套政策以使智能化引领发展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6期 No.298 15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10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元钊;
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生产方式变革,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所有产业、企业、组织渗透和融合,并通过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去技能化以及创新溢出等机制对就业产生影响。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给劳动力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就业岗位消失并影响中小企业就业,进而引发就业极化、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从长期来看,以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带来大规模失业,而将改变未来工作与就业模式,带来众多新兴岗位并重塑就业技能,平台化、人机协作将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特征。由此看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努力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就业影响,推动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
2023年06期 No.298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2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