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为;冀豪杰;殷璞;
关于彩礼的激烈争辩时常在网络青年群体中发生,其背后隐含着两性、代际及生育等议题,是洞悉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口。运用NVivo软件对网络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受社会转型、伦理变迁及独生子女身份困局等因素影响,形塑出多元且充满张力的彩礼观念,反映出其在个人主义与家庭主义之间“悬置与游移”的生成逻辑。一般认为,个体化是西方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家庭始终扮演关键角色,尤其在隔代照料与居家养老方面极具特色。其背后隐含着转型期青年群体个人主义不彻底和家庭主义不甘心的矛盾心态,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所特有的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流动社会之间的磨合过程。
2023年04期 No.296 175-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拓;吴向然;
青年异地夫妻是对数字化亲密高度依赖的人群之一。数字媒介已成为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割裂的物理空间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影响。由个体化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技术控制理论观点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化亲密关系被简化为亲密的“姿态”;易被“透视”的媒介技术通过“暗示—促成让步—新观念生成”的作用路径赋能数字化亲密,使其向实体亲密关系施放“安慰剂效应”与“黏合剂效应”;数字化亲密难以解决异地“离散”家庭因物理割裂而产生的矛盾,但在个体主义与媒介技术的共谋之下,异地夫妻极易陷入被数字化亲密“操控”的迷局中。
2023年04期 No.296 186-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9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方喜;
智能是加工信息动态过程中使用工具的技巧,计算机是继人脑、语言文字等符号后诞生的第三种智能生产工具,由其生成的人工智能是继“人脑智能”“符号智能”后出现的第三种智能形态即“机器智能”。人脑是史前时代漫长的自然进化的产物,发明并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由此开启的智能发展史就主要不再是人脑进化史,而是加工信息动态过程中人脑使用符号的技巧的发展史。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的是计算机对人脑使用自然语言等符号加工信息的“动态过程”的“学习”,而非只是对人脑“静态结构”的“模拟”。建立在身心二元论、两极相通的机械唯物论与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算法静态迷恋症、人工智能还原-进化-奇点论,误读人类智能发展史,割裂与信息加工动态过程的联系,立足马克思生产工艺学对此加以批判性反思,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科学发展。
2023年04期 No.296 197-20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旭;
随着ChatGPT的到来,人工智能生成数字内容(智能生成内容)引发了包含智能创作系统在内的数字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扩展了数字劳动形态。ChatGPT并不具有数字劳动的二重性。虽然它能够借助自身的数字使用价值来代替数字劳动力,提升数据商品的数字价值量,但数字资本借助于ChatGPT所创造的数字剩余价值,源自使用其数字劳动力,而非其所代替的数字劳动力。ChatGPT并不是活的数字劳动力,而是数字生产中的一种数字生产资料,其自身不能生成新的数字价值,而且作为数字生产资料本身的数字价值要转移至数据商品中也需要数字劳动者借助数字程序设计来实现。ChatGPT在智能生成内容中仅仅能够创造数字使用价值来转移自身的数字价值,却无法成为创造新的数字价值的来源。数字劳动者的数化劳动是凝结在智能生成内容中的数字价值的唯一来源。
2023年04期 No.296 208-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王鑫;
算法社会已然成为技术定义时代特征的一种描述。深度学习算法使AI不断升级,这也潜藏着人与技术之间的权力争夺和人的主体性危机:算法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表象掩盖了人作为主体被束缚的现实以及难以“逃逸”的困境;算法代理不断僭越主体的能力,代替人的判断和选择,高效、快速和简化的算法思维则体现为极致的工具理性。在算法构建的技术世界里,人的隐私和信息变得透明,面孔却变得模糊,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被高度同质化地处理,作为主体的人被算法决定看见或遮蔽。对算法社会的批判性反思也意味着共生中的抵抗:人自身暗含解放之力,即通过欲望、情感、想象力和肉身建立与世界的关系;抑或通过转换理解算法的思维和观念,寻求未来人机友好关系的可能。
2023年04期 No.296 218-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2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何焰;谷放;
投资者合理期待规则是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仲裁庭经常援引的保护外国投资者权益的规则。然而迄今为止,尚无判例对该规则适用之法理逻辑予以清晰阐释,也罕见学界对该规则适用之正当性的深度解读。国际投资仲裁的独特构造打破了国际条约与投资合同、国内法与国际法两套规范系统的互动平衡,造成投资者合理期待规则的适用场景危机;仲裁庭对于先例过于依赖,投资者合理期待规则的国际法源定位及关联条款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争议,造成投资者合理期待规则的适用路径危机。对于投资者合理期待规则的适用困境,可以通过仲裁庭谨慎裁判与投资双方的事前约定加以纾解。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投资立法,修订国际投资条约,以保证外国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应诉风险。
2023年04期 No.296 22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宗正;张分夏;
“再建希望”并未被《企业破产法》确立为破产重整的启动要件,仅以识别标准存在于司法,然而启动要件无法被识别标准所替代。确立“再建希望”为重整启动要件,既是破产法社会本位理念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市场主导为核心的去行政化道路的要求,更有坚实的司法实践基础。确立“再建希望”的重整启动要件地位,必须修改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条与第8条的规定,完善“再建希望”的司法认定标准。
2023年04期 No.296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