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景源;龚维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在重视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寻找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国问题的方法论,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的研究方法是理论驿站,即从经典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关系。这一研究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的原理关系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问题。
2020年01期 No.275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金德楠;
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人的解放"为理论主旨,内含"人的解放"的理论根基、历史过程、物质武器、精神武器与实现道路等严整的逻辑结构,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系统化建构。它所贯彻的理论原则及其思想成果充分表明,它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以其中带有当时流行哲学的思想遗迹而在整体上否认其马克思主义性质是有失公允的。
2020年01期 No.27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克剑;
中西"中庸"观之比勘,并不在于借"中庸"这一话题对中西哲学史上的若干相关史实换一种视角再作甄述,而是要就此探寻一条价值之维的形而上致思之路,以求多少应和学界诸贤在价值平面化之当世为良知所挽留的那点不绝如缕的忧患之思。这里至关重要的是"中庸"信念的确立,而其确立却又永在修德习艺者的那种或有所"过"或有所"不及"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中庸"观念并未失去哲意朦胧的神韵,问题只在于当下的人们如何诉诸相宜之生命践履将其唤醒。
2020年01期 No.275 45-56+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嘉明;
"命题主义"指的是,所有的意向性的心理关系——所有的意向态度——都与命题或某种命题式的东西相关。它是近些年来在心灵哲学以及知识论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并逐渐受到哲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命题主义提出的质疑集中表现在认为并非所有的态度都是命题态度,并且所有态度的对象也并非都是命题性的。反命题主义者将"对象"与"命题"区分开来,使它们分别成为理解的不同对象。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存在。虽然对于理解而言,它同"相信"一样也可以是"对象态度"的,亦即它可以仅仅涉及对象,而不必是命题。但不论是对于个别对象的理解,还是对于某个"主题"的理解,它们最终是需要展现为命题的,因而命题式的理解是理解的最终归宿。尽管深究起来,也存在着一些非命题性的理解,不过它们并非属于上述意义上的"对象性"的知识,而是由于它们的特殊表达方式使然,诸如庄子的寓言、禅宗的偈语等。
2020年01期 No.275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晖;
2004年中韩两国围绕高句丽问题爆发了激烈争议,这其中包含了多重历史魅影间的对立和冲突,尤其是"申遗"过程所传递的主权概念,与无法用这一概念衡量和规范的古代王朝历史之间的矛盾。这场争议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也体现了重新理解历史图景的必要性。与此类似,蒙元史研究也存在着复杂关联的多民族王朝及其历史叙述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民族主义叙述的限度和困境。因此,超越民族-国家叙事,从历史和政治传统的丰富性出发,审视历史叙述的各种缝隙,在跨体系社会与跨社会体系的复杂关系中重构有关中国、区域和世界的知识,正是当代知识人的使命。
2020年01期 No.275 88-100+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艺灵;
"republic"的翻译取道日本,经过了一次意义的取舍,而接纳这一语词的中国人又对其附加了更深一层的联想,使其呈现出不同于欧日的意象。中国人对"republic"的理解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摹写,始终存有译体词自身产生的附加值。对本源词的意义改写,使这个原本复杂的概念更加复杂化,这种复杂化可以理解为意义上的"互动和新生"。
2020年01期 No.275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厦门大学CQMM课题组;林致远;王燕武;龚敏;
自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然而,从宏观经济运行实践看,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非但没有回升,反而出现进一步地持续减速。这绝非政策效果的滞后性所能解释。事实上,减税降费虽然能够在供给端为企业降低成本,但在经济下行时期,成本因素对企业投资的激励作用减弱,企业的投资意愿更多取决于需求端的消费需求。当前,由于居民部门较高债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约束作用,减税降费未能有效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国内消费需求市场疲软,严重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下一阶段,减税降费应更加注重优化居民消费环境,缓解居民部门债务压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入手,以促进消费增长来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
2020年01期 No.275 144-15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4K] [下载次数:2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任力;张秋丹;何苏燕;
以中国上市民营企业2008—2017年的微观数据为基础,探究民营企业是否存在税收规避问题,及税收规避程度对内部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考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上市民营企业存在税收规避行为,且其税收规避程度会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内部代理成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显著抑制税收规避带来的内部代理成本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虽然可以抑制税收规避带来的内部代理成本加剧,但效果并不显著;高管薪酬激励的提高可以显著抑制税收规避带来的内部代理成本加剧。最后从加深对避税经济后果的客观认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0年01期 No.275 15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林贤明;李建平;
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就必然产生金钱拜物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金钱拜物教是马克思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在当代的鲜明体现,可以从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中找到根源。在金钱拜物教性质和拜物教观念的双重作用下,各种网络骗局层出不穷,受害人群广,社会影响恶劣,应从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破除金钱拜物教存在的经济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以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发挥市场和政府职能以促进协同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多元价值取向、增强主体性意识以提升对金钱拜物教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来缓解金钱拜物教的负面影响。
2020年01期 No.275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燕;
粮食产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战略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随之进入了新时期,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综合考虑各方条件,为新时代的中国制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应不断稳固和完善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牢牢掌控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2020年01期 No.275 17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0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林立强;陈守明;
企业史与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中国企业史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为史学与经济学范式。管理学范式作为观察、解释中国企业史研究的新视角,是在对西方企业史(Business History)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企业史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未来最有可能采用该范式进行研究的学者群体可分为"具有管理学思维的历史学家"与"具有历史学思维的管理学家"两种类型。前者在情境研究与案例研究方面,后者在国际商务、企业家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且开始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故管理学范式是其他两种范式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企业史研究话语体系。
2020年01期 No.275 184-20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超群;
从明清以来,工厂(工场)制、包买制和家庭手工业在中国长期并存。生产组织形式是明清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明清经济史中,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何包买制(放料制)不能发展演变为工厂制,而在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者们更为关注的是为何工厂制未能完全取代包买制。前人研究的视角大多在于比较二者的效率高低、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或者文化、制度框架的约束等等。较少有实证研究,从企业制度选择的角度分析在历史实践中企业是如何选择不同的制度的,以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何混合使用不同的制度来组织生产。与工业企业类似,在农业的生产组织当中也存在租佃制与农场的区别。张謇大生集团的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新型农业公司"。其生产组织非常复杂,既有公司自耕土地,也有租佃。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的制度选择,不仅是一个生产效率比较的问题,它和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权力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其所实行的租佃制,对佃户有着强烈约束和控制力,也就是说,存在着从租佃制转变为农场制的可能性。它提醒我们,在现实中,农场制和租佃制之间存在着很多中间形态。
2020年01期 No.275 20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铭;张传玺;
人工智能裁判的运行逻辑和审判中心主义的内在机理存在显著冲突。弱人工智能裁判的实践样态与强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已出现了对基本的司法原则和价值的减损,并使得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诸多制度设计被消解。现代科技与司法相结合已然是一种显性趋势,在充分利用科技红利促进智慧司法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规制算法黑箱、限制人工智能裁判的适用、保障人工智能裁判中的律师参与、强化基于人机协同的说理等措施,消解技术融入司法所产生的冲突,以实现人工智能裁判在绩效和程序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2020年01期 No.275 213-22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陈道英;
我国在网络非法有害信息的治理上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但这一法律体系仍存在"1+X"治理体系尚不稳定、具体治理规则仍欠明确和妥当、网络运营者的法律责任设置欠完备等问题。为此,应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网信办的地位,明确非法有害信息治理规则,试行信息内容分级治理制度,并进一步理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落实其在信息内容上的安全管理义务,在整体上完善我国互联网非法有害信息的法律治理体系。
2020年01期 No.275 22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
伊格尔顿一面运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解构了本质主义式的文学观与审美观,一面却又指斥权力对文学的影响陷入怀疑主义认识论的泥沼。实际上,这种断言以偏概全。有学者指出,因坚持并非所有的权力冲突皆为意识形态性的,伊格尔顿批评福柯权力观的泛化。这忽视了伊格尔顿观点的无的放矢、福柯对意识形态观念的反对,以及两人权力观的真正差异等问题。伊格尔顿责备福柯权力观在政治上属于自由意志论的悲观主义,而福柯则宣称早已厌倦决定论与意志论之间的古老论争,并认为自己的立场是悲观主义的行动论,抵抗总是处于特殊境况与特殊地点。伊格尔顿还批驳福柯将权力审美化,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阐述过程中多次对福柯断章取义。
2020年01期 No.275 22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栋;马硕;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的"中国性"认知与实践具有典型意义。由个人成长史与特殊文化论争场域中生发的民族与文化身份认同,使白先勇对"中国性"的认知超出了地域与阶级的界限。在其小说创作中,白先勇以对人与历史的发现、隐秘体验的文学式表达分别构成"中国性"的显性与隐性表达;而他以昆曲现代化改造为代表的艺术实践,则使以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讲述的中国故事的美学内涵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世界性认同,为推动中国的"文艺复兴"作出了一定贡献。
2020年01期 No.275 237-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