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65392
日访问量:36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 构境叙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本书写

    李亿;胡立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作为中国文本书写传统主要方法的"构境叙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继承构境叙事文本书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情感构境叙事、实践构境叙事、理想构境叙事,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继续运用好构境叙事的优秀传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书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2019年04期 No.272 1-1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理念创新析论

    贾鹏飞;

    理念创新是事关意识形态建设思路和总体布局的根本性观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蕴涵的创新性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在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认识前提下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是因为前者与意识形态的生成基础、表象呈现和公众评价密切相关;在理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思路下实现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贯通而非割裂,旨在克服国家与社会二分带来的政党与社会的差异化意识形态需求及其统一难题;在明确意识形态同文化的关系中顺应意识形态存在样态文化化与感性化的时代转型,则是对精神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变革和现代传播技术深刻改变意识形态建构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自觉回应。

    2019年04期 No.272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党建质量提升的行动逻辑

    刘晶;王建华;

    党建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水平。新时代党建质量的提升,需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中央权威,提高党的各项建设的执行力;以标准党建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促进制度建设,巩固党的各项建设成果。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党建工作必须与各单位部门的业务融合起来,才能激发组织的内生活力。从根本上说,党建质量提升还是要以新修改的党章为行动指南,认真落实党章对不同党组织的要求,以特色党建打造优质品牌。

    2019年04期 No.272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野下的治理法治化——从新型习惯的角度切入

    刘柳;

    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的创新意蕴,而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法治重心建设的三大转移。法治重心建设的三大转移从根本上指向了公民日常生活的法治实践,而这亟需与法治实践相配套的法治习惯的生成。通过对食品安全场域治理经验的反思,以具体例证揭示法治习惯在现代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法治习惯作为新型习惯是对传统习惯法研究路径的突破,它是现代法律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内化而成的新型个体习惯的结合,也是吉登斯二重性原理在法治结构的具体运用。

    2019年04期 No.272 2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中国道路:社会主义实践70年

  • 中国行政管理制度70年:服务理念的发展探索

    高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府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政管理制度层面,经历了从行理、管理到治理的三次转型。中国行政管理制度中所蕴含的服务理念,建构于科学化的基础之上,植根于历史唯物论和核心价值观之中,寓于人民监督范畴之内。服务理念的演化和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人民伟大实践、国际行政改革、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服务理念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治理能力提升、新技术应用、政府作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9年04期 No.272 40-46+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张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谱系、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谱系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谱系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关键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实践与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如下:一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题,即紧密围绕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设想的特殊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与"第二次飞跃";二是准确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条件,即基于世界历史维度、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变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世界;三是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机制,即建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格局,不断推动从中国经验向中国话语、中国理论的转变,不断充实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库,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形态。

    2019年04期 No.272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解释学引论

    杨春时;

    解释学旨在克服时空间距以达成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阐释,而文化间距是空间性的最基本形态。在后期现代社会中,文化冲突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历史解释学转向文化解释学。文化解释学的依据在于各民族交往中形成的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从而能够通过对话达成文化视域的融合,进而理解和阐释他文化文本的意义。另外,文化阐释也有其有限性,存在着文化之间的不对称性导致的视域差异,因此文化阐释也有不合理性和偏向性,也包括对阐释文本的批判。合理的文化阐释在于阐释视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2019年04期 No.272 56-6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厦门时期鲁迅哲学思想的转换

    俞兆平;

    鲁迅思想是一个复杂、多向度的整体,它包括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因此从政治斗争或"概念泛化"等单一视角的切入,都无法达到对其完整的把握。1927年1月,在厦门大学生活了四个多月的鲁迅前往广州,如他自己所说的"离开厦门的时候,思想已经有些改变"。细加探析,即是从原本的"任个人而排众数"、视"众数"为"庸众"的尼采超人哲学,逐步转换到劳动工农是"世界的创造者"的新的哲学基点上来。

    2019年04期 No.272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中国美学史学科创新笔谈

    <正>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出版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迄今已走过近40年历程。在构建中国美学史学科体

    2019年04期 No.272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

    陈伯海;

    <正>《全史》是祁志祥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古代文论研究出身,在钻研古代文论时就已开始酝酿对美学问题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他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心得写成《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出版,里面即已包含其美学思想的胚芽。21世纪伊始,他将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整理成专著《中国美学原理》,由此跨进了美学研究领域。2008

    2019年04期 No.27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史中含论、论从史出与以论带史

    董乃斌;

    <正>《全史》显示了祁志祥围绕一个中心,有计划、有步骤、锲而不舍地深入,完整构筑一个学术体系的精神和能力。在《全史》之前,祁志祥《中国古代文学原理》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括为"一个表现主义的民族文学体系",这一论述比"中国文学就是一个抒情传统"的说法更为系

    2019年04期 No.27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的中国艺术史体例研究

    梁冬华;

    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的艺术史体系构建成为学界的热点。中国艺术史著述具有三种编撰体例:一是美学观念体,即以美学观念作为艺术史写作主线,对每一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美学风格、美学思潮等的整体概括,形成一部美学观念演变史,以李泽厚《美的历程》为代表;二是艺术思潮体,即以艺术思想潮流作为单位撰写中国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化历程,艺术思潮包含审美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以刘道广《中国艺术思想史纲》为代表;三是门类拼盘体,即以每一历史时期为单元,梳理此时期内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艺术门类的发展演变,形成一部综合艺术史,以李希凡主编的《中华艺术通史简编》为代表。中国艺术史的编撰体例,应是多元和开放的,如此方能推动和深化中国艺术史学科发展。

    2019年04期 No.272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走向治理有效:农村基层建制单元的重组逻辑及取向——基于当前农村“重组浪潮”的比较分析

    李华胤;

    行政村是农村基层的基本建制单元。依托"行政村—村民小组"单元体系的村民委员会既有行政功能,也有自治功能,且行政抑制自治。当前,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掀起了农村基层建制单元的"重组浪潮",希求以单元调整来实现治理有效。但是,各地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重组路径,各种路径背后所蕴含的治理内涵也各有差异。总体来说,存在三种重组路径和治理取向,一是基于行政有效的行政型重组,表现为一种"上移、扩大"建制单元的路径,实现的是行政型的治理;二是基于自治有效的自治型重组,表现为一种"下沉、缩小"建制单元的路径,实现的是自治型的治理;三是基于行政和自治的均衡型重组,表现为一种"自治单元下沉、行政单元上移"的路径,实现的是均衡型治理。从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有效的内涵式建构来看,均衡型重组均衡了行政和自治,更有利于促进农村治理有效。

    2019年04期 No.272 89-9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公民参与的形式与结果:对102个案例研究的再分析

    肖哲;魏姝;

    对2008—2017年间的102个中国公民参与案例研究结果的再分析表明,中国目前存在六种基本的公民参与类型:"冲突性的集体行动""告知""咨询""卷入""协商"以及"积极行动";公民参与的积极结果则包括了政府行政部门、公民和社区获益等中间结果,以及工具和价值层面的长期结果。已有研究认为公民投入和参与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我们的研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公民参与机制的类型与参与结果的达成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低层次的公民参与和政府行政获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层次的公民参与则更有利于公民、社区获益以及更长远的规范和工具目标的实现。

    2019年04期 No.272 9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宗祠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与提升路径

    甘满堂;

    对福建省以乡为单位进行普查发现,福建宗祠总量约有一万三千多座,应当位列全国之冠。宗祠理事会是宗族再组织化的表现形式,推动村落社区公益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老年人权威;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民族认同等重要功能。在当前社会建设与乡村振兴中,应加强宗祠组织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宗祠建筑保护与产权登记工作,引导宗祠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展现福建宗祠的文化魅力。

    2019年04期 No.272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是否显著?——基于福建地区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

    李翔;赵昕东;

    通过对二孩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对福建地区育龄人群的生育情况进行研究,构建Logit模型对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估计,通过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首先,虽然从生育观念来看,有超75%的人希望生育2个孩子,而在已有1个孩子的样本中却仅有34. 54%的样本计划在五年内再生育1个孩子,21. 74%的样本计划在两年内再生育1个孩子。其次,在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后发现,个体的年龄不仅对生育意愿影响显著,而且还影响着未来的生育计划。性别对于生育计划的影响十分显著,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有明确生育计划的可能性更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再生育一个孩子及有明确生育计划的可能性越高。而生活满意度越高,再生育的可能性也越高,且二孩生育意愿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最后,在全面二孩政策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果显著,且受政策的影响还未生育二孩的家庭会有更明确的二孩生育计划。

    2019年04期 No.272 11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绿色度效用的双寡头制造商碳减排博弈决策

    谢家平;杨光;孙威风;

    企业作为减排的实施主体,又是产品的提供者,其决策关系着产品碳排放和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消费者绿色度效用,运用Hotelling模型,研究了消费者的低碳产品偏好和环保消费者比例对竞争型企业进行减排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双方都不减排、一方减排以及双方共同减排时的情景,发现企业增强碳减排技术研发,有利于占领低碳市场,降低竞争对手的收益;一方选择不减排行时,另一方的最优决策是进行减排,当一方进行减排时另一方是否减排与低碳市场规模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有关;企业单独减排时的减排水平大于双方共同减排时的水平,当双方共同减排时,双方的减排效果与企业所处的位置有关。

    2019年04期 No.272 130-13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法律诉讼事件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李晓玲;赖亚文;

    面对融资难的现实,不少企业把融资希望寄托于商业信用,法律诉讼事件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有什么影响?以公司法律诉讼事件的涉诉次数和涉诉金额为衡量指标,可检验其对被诉公司商业信用融资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资产可抵押性和法律环境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2007—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1)法律诉讼事件的涉讼次数和涉诉金额均与被诉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显著负相关,即法律诉讼事件对商业信用融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资产可抵押性和法律环境均有助于减弱法律诉讼事件对被诉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

    2019年04期 No.272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省直管县”与税收努力——来自中国县级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龚锋;刘意明;王昭;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中国2000—2014年1795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县级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县财省管""扩权强县"和综合的"省直管县"改革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省管县"扁平化改革,都对县级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分地区的检验结果显示,"省管县"改革对基层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化的效应。其中,所有类型的"省管县"改革都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县级政府提高税收努力,但却降低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在探讨上述结果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一是设计合理的转移支付补助模式,将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程度作为拨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二是构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利益;三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革模式和进度;四是将财政管理改革与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结合,构建地方财力与事责的挂钩机制。

    2019年04期 No.272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金元之际契丹文士的焦虑意识及文学表达——以耶律楚材家族为中心

    和谈;

    金元易代之际,契丹文士表现出身份与文化的双重焦虑,在诗文中则表达仕与隐的徘徊与矛盾。耶律楚材家族在金元之际,有多人位居高官,表面看似荣耀,实则在政治的夹缝中处处受到排挤,面临痛苦而艰难的文化适应问题。这些情况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他们的诗文作品中。耶律履、耶律楚材、耶律铸分别代表金朝,金元易代之际和蒙元三个时期的契丹文士,他们在诗文中或表达进退失据的惆怅与失意,或言说仕与隐的矛盾,或抒发借酒浇愁、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了金元时期契丹文士的生存处境。

    2019年04期 No.272 161-16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清初遗民的形象自证意识及其外化姿态

    蒋东玲;罗时进;

    明清易代后,遗民面临着社会伦理与政治伦理的双重困境,并在困境应对中衍生出关于遗民形象的自我昭证意识。自证意识的外化有利于遗民自身形象的内部建构和外部认同,在不同伦理处境中,其外化姿态各有不同:在社会伦理困境中,面对已然失节的亲友故旧,遗民或以极端化拒斥姿态来自昭其节,或在互动交游时态度游移遮掩,着意淡化与失节者的交游痕迹。在政治伦理困境中,面对死殉与生隐的二难问题,遗民常持自我辩解和自我悔讼姿态,以昭证自已未能从殉的客观必然与主观焦虑。伦理困境中形象自证意识的衍生与外化,既是遗民应对士林物议以宽缓舆论氛围的应然反应,亦有传史留名以裨补事功之憾的代偿意味。

    2019年04期 No.272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浑:常州词派审美宗尚的确立与晚清词学走向

    习婷;

    词论中的"浑"是从诗学借用的既有范畴,其内涵旨趣的变化始终与诗词关系的调整相关合。"浑"在宋代诗论中有着风格"浑厚"与中作"浑成"两种主要含义。在"以诗为词"的语境中,"浑"主要是指创作上的要求,而并非词的整体风格。常州词派将二者合二为一,既吸纳诗之"浑厚"体性,又详论词之"浑成"手法,最终赋予"浑"词学内涵,并将其确立为最高审美境界。"浑"所隐含的以诗衡词的批评逻辑,成为晚清词学中一大主流,也触发了讨论词法的"梦窗热潮",最终在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作用下走上复古的回归。

    2019年04期 No.272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真理的主体性与现实性——海德格尔真理问题辨析

    许斗斗;

    真理如何关注现实,哲学如何呈现真理,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在否定了"符合"论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之后,主张真理是存在者的敞开,是此在的自由和现实的澄明,主张现实因真理而区别与现存。哲学是对真理的"思"和"道说",因此必须保持语言的揭示力量。但是,"事情本身"是否就是无批判的世界?海德格尔忽视了哲学之"思"和"道说"的现实批判性,忽略了真理的社会性和现实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展现了真理观的具体性、社会性和现实性,体现了真理的人民主体性。

    2019年04期 No.272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海德格尔前期哲学“超越”维度的缺失

    张海涛;

    海德格尔前期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囿于现象学的视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客观上揭示了此在的生存状态,却悬置了此在生存的价值指向。《存在与时间》里此在的本真性被表述为此在的"个别化"。"个别化"的此在独立决断,决断的依据却不从外部领承。这导致了此在生存论分析"超越"维度的缺失。

    2019年04期 No.272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āyā(幻):印度哲学现象论的特色

    张法;

    māyā(幻)是印度哲学关于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的概念,由原始时代之灵体思想和早期文明的神灵思想到轴心时代的哲学演进而来,成为与本体的Brahman(梵)—ātman(我)相对的现象世界和现象之物。现象世界之所以理解为māyā(幻),与印度哲学在时空结构中重时间而轻空间密切相关。māyā(幻)作为Aparam Brahman(下梵)和samvrti-saty(俗谛),又有现象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现为(相)、rūpa(色)、bhāva(情)、bhū(是)、(境)等多种特征。

    2019年04期 No.272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社会稳定性”问题

    杨景;王立;

    任何社会都想实现自身的稳定性。社会稳定性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以正义原则的稳定性问题而呈现出来。罗尔斯对稳定性的性质界定并不清晰,因而关于社会稳定性的性质及其根源也不清晰。就理论来说,社会稳定性同正义原则的逻辑关联并不一致:正义原则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正义观的稳定性而非社会稳定性。在正义的理念中,社会稳定性的根源在于正义原则。只要正义原则被人们认可,并且社会按照正义原则的标准和要求运行,社会稳定性方可实现。反思正义原则的稳定性之意义在于:从理论上构建当下的社会正义原则是我们优先解决的课题;从实践上最大限度的践行正义原则,提升人民的福祉并培养人们的正义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

    2019年04期 No.272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明人高拱“治国之义利”的产生及其思想资源——兼及汉代以后儒法合流的表现形态

    孙杰;

    中国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辨包含修身与治国双重语境。受儒家修齐治平一体化倾向以及汉代以后儒法合流的影响,传统学者对义利的讨论常将两种语境混合。对于这种语境混合及其引发的思想纷争,可以采用辨析思想资源的方式进行分疏。虽然修身、治国两种义利之辨都不出儒家思想的范围,但具体到思想资源,两者的采择与阐释方式均有所不同。明人高拱的义利之辨最终偏重于治国层面,充分展现了"治国之义利"所涉及的经典与阐释方式,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历史上儒法合流的表现形态。

    2019年04期 No.272 20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视界融合”看“大同”理想在近代中国的多维阐释

    高尚;

    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古代"大同"理想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天下大同"是中囯文化"轴心期"的社会理想,这一经典命题的深刻意蕴包含着后人多维阐释的空间;其乌托邦式的超越性又使之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生命力而一直被国人所憧憬。近代以来,在中西文明的撞击和文化涵化的过程中,在民族精英寻找中国出路的过程中,"大同"理想被重新激活,经精英的时代阐释实现了古今中外的视界融合,成为国人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而阐释学的理论方法也为今天传承会通优秀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19年04期 No.272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行业协会对社会信用的影响:中国问题及其法律解决

    王新红;

    作为个体利益组织化、权力社会化的产物,行业协会具有制衡政府权力、促使政府守信,继而使政府变得可信的能力。行业协会通过自律规则实现行业内成员企业的自律,防止个别成员企业的败德行为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自律有利于企业守信。在我国实践中,行业协会的制衡与自律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未能起到维护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维护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的作用,必须依法保障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使其有足够的力量对政府权力予以制衡;必须依法规制行业协会的行为,促使其加强行业自律。

    2019年04期 No.272 224-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挑战与中国因应

    王秋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规模日益增长。然而,随着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优异表现,西方发达国家要求设定国际新规则以削弱国企竞争优势的诉求日益强烈,导致中国国企的海外投资面临着东道国法律限制愈发严格、国际义务日益增加、寻求程序救济受阻等重要挑战。为更好地保护和推动国企海外投资,中国可以通过完善投资协定范本,保障国企寻求国际投资仲裁救济的权利;通过引领国有企业规则的重塑,推动真正具有公平性和包容性的国际竞争治理体系构建;通过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企海外投资监管制度体系改革,为国企海外投资提供制度支撑和指引。

    2019年04期 No.272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养老政策视角的房产税问题探析

    于春敏;詹慧敏;

    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养老模式无非三种:市场模式、政府和社会模式、市场+政府和社会的模式。中国人对购置房产情有独钟,所积累的房产对于老人的养老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金融意义和家庭供养意义。贸然实施房产税对老人的经济自足具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养老政策的角度看,短期内不宜出台房产税。即使必须实施房产税政策,也要从宽处理免税面积,并在豁免交税人群方面照顾到老年人的实际利益。

    2019年04期 No.272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