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耀桐;
列宁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原则和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从主张集中制到创建民主集中制的过程。根据俄国国情和开展革命斗争的需要,列宁首先提出了要在党内实行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随着1905年俄国革命形势的到来和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以及党内迫切要求实现全党的统一,列宁转变了思想,提出民主集中制。在三个时期长达18年的时间里,列宁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制度的内涵规定及制度设定,作了系统、透彻的阐述。民主集中制的创建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民主制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和经济管理思想。列宁在创建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原则、敢于修正的创新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03期 No.271 25-3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勇;
政策是理解中国政治与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我国政策体系在宏观上呈现"二元非均衡"和"一极多层次"的特征,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决策为主体的中央顶层设计处于整个政策体系最高层,是观察中国现实、分析中国政治的重要窗口。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中央顶层设计始终占据着最高权威性的决策地位,具有超稳定性的决策结构,有着内在的活力;而且,在中央顶层设计体系和决策实践过程中,处于执政地位的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中央顶层设计的始终。
2019年03期 No.271 35-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永;张明;陈明;
从社会意指系统变迁角度来看,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结构与信息生态,而历史一再重演看似中立的"信息技术"在权力结构中被异化、被收编的主题。数字作为信息的符码化载体,最初因为其简易性和客观性在国家税收制度和商业往来中扮演一种工具性的符码存在。但随着基于人口统计之上的现代统计学的产生,数字借助概率论得以从自然科学领域进入社会领域。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数据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驱动,同时它作为权力的符号学隐喻也不断得到挖掘。在当代社会这种极端非对称性的数据范式中,看不见的权力之手正聚合海量微数据背后的利益。
2019年03期 No.271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邓力平;
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的税收定位应坚持"把握税收中性、缴纳必要税收、不忘减轻负担"这一基本判断。从市场经济机制与税收基本定位、人民政府职能与税收坚实保障、税制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税收服务根本政治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下的税收作用、坚持文化自信与税收走向现代化六个方面加以辨析,可从中国特色"资源配置方式"特定角度为我国税收在新时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有力佐证。
2019年03期 No.271 81-9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纳超洪;戴伟;
基于2007—2015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的风险溢价和资产定价有显著影响。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能够提升股票市场对研发投入的回报率;相比于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在股票市场回报的促进效应在民营企业里更强;并且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帮助投资者区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使得研发投入更受市场认可;将研发投入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后发现,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回报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费用化的研发投入。这有助于观察会计信息质量稳健性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创新活动所需的风险溢价,并且在企业进行研发披露时给予一些新的启示和建议。
2019年03期 No.271 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卢长宝;苏小青;
社会资本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关键。相较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由于组织社会资本人格特征较低且具有制度化优势,因此必须摒弃家族企业社会资本"人—人—人"的传承模式,并积极实施"人—组织—组织"的模式。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可遵循"内化、共享和惯例化"的流程,从企业家社会资本构成的三个层面,分别将特异性知识中的诀窍知识转移为企业知识,将企业家精神和心智模式转移为企业精神、共同愿景和企业价值观,将企业家关系网络转移为企业网络,最终在综合知识管理、文化管理和企业网络管理的基础上,扫清家族企业社会资本持续跨代转移的障碍,并为"富过三代"打造一条通途。
2019年03期 No.271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蔡承彬;
我国产能过剩表现程度超过发达国家,从长期看过剩的压力较大。我国原有的以要素扩张、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产能陷入"过剩"及"过剩再投资"的重要推手。产能过剩形成的背后既有发展阶段、经济形势、市场结构和国际贸易格局等国内外市场性因素,也有财税体制、产业政策、行政干预等政府治理因素。从促进市场转型和规范治理体系视角,治理产能过剩要有长远目标和长效机制,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要素运作体系,要调整产业政策重心向普惠性与功能性转变,要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推进市场化兼并重组等。
2019年03期 No.271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一平;付宇珩;
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生成与维持,客观上需要领导权的存在。国家对各自在国际合作中的收益满意并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则是领导权生成与维持的关键。领导权竞争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战略对接的方式来管控。"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顶层国家战略,也是一种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合作是一种非西方新兴大国的多边合作机制,旨在推动国际秩序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变革。如果二者能够实现战略对接,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还有利于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变迁。然而,领导权竞争却导致二者在短期之内实现战略对接的难度很大。就目前而言,中国应当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国家合作相对独立地持续发展、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同时采取经济激励和制度构建相结合的方法,防止二者过于疏离甚至相互抵触。
2019年03期 No.271 118-12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包广将;杨沛鑫;
国际相互依赖与全球化发展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基本背景,而全球化发展不仅使个人、家庭、国家及世界等多种维度上的行为体形成了稳定的价值主体,而且日益加剧了各种价值之间的张力。因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合作阶段如何满足各种价值主体的需求并舒缓各种价值之间的张力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以"身家国天下"思想为视角探讨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所涉及的主要价值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与现代话语体系个人、家庭、国家及世界相适应的四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2019年03期 No.271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远喆;
"高铁外交"是外交转型的直接体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高铁外交"在十八大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既迎合了国内发展的需要,释放了对外经济辐射效益,也有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高铁这一战略资源正在内外双重驱动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带来了众多早期收获。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其背后体现了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开始逐渐转向规则竞争与建构、"第三方因素"影响日益提升等动因。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东南亚地区的"高铁外交",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助力东亚乃至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务实合作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对冲来自美国"印太战略"带来的地缘压力。
2019年03期 No.271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桂田;
相信问题所要探究的是作为心理机制的相信的统一基本形式,这对理解真理乃至哲学本身具有可能的价值。相信作为问题就隐匿在真理论中。在认识论真理中,就可知论而言,认识成果的确证之前就需要人的行动参与,相信必前置先行;就不可知论而言,"物自体"的不可知源于逻辑的不可及,源于无逻辑极点,人要与不可知的物自体发生现实的联系,就需要创造一个逻辑极点,相信必悬设其上。在实践论真理中,真理的确定需要相信在理论与行动之间,在实践与实践确证之间往复,相信必往返于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的道路中。在生存论真理中,传统意义的真理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居有着的映射游戏",从主体性的人来看,这本身就是相信。辨识隐匿在真理论中的相信问题,有助于哲学自我理解的深化。
2019年03期 No.271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荣;
"为什么事实证据如此丰富而我们有关世界的知识却那么少?"这就是乔姆斯基所说的"奥威尔问题"。美国自诩是民主、自由的天堂,但事实上,普通民众在政治参与中所知信息极少,社会上显而易见的不公现象却少为民众所觉察。带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乔姆斯基对美国的民主假象进行了剖析,揭开了层层谎言和掩饰。他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带来的虚假繁荣是对民主最无情的摧残、是对民众自由致命的一击。作为奥威尔问题的可能的出路,他所设想的无政府工团由于割裂了美国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因此只是一种乌托邦;而其他美国学者提出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具有改良主义性质,在美国社会残酷的现实之下根本行不通。
2019年03期 No.271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伟文;
李长之的文学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是以康德美学作为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具体表现在:以非功利性界定文学的本质,阐明文学的审美自律性;以"无用之用"思考文学的价值,强调文学的美、善统一;以天才论张扬创作主体的主体意识,确立带有西方文化内核的主体性观念;以先验图型说为根据建构批评范畴,探求文学创作的普适性规律;以理解力、有机统一说为理据建立批评原则,力图使批评成为一门专门之学。认真梳理和阐发李长之的理论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理论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贡献。
2019年03期 No.271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菀莛;
康有为提出"一归于孔子",从人类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研究人、关注人、塑造人,希冀以此达致人之心性的美善修炼并有用于世。他提出孔子"以人道为教",认为"六艺亦人道之要""诗歌固人道所不废""人道以乐为归"。其所确立"以人道为教"的文艺观,表现了启蒙人道主义和世俗人道主义,彰显近代人学思想的过渡特性,对中国文化和文艺的现代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2019年03期 No.271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良子;
"无"是金圣叹批评《西厢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即点出"无"在金批《西厢》理论构建中的作用。"无"在金批《西厢》中体现为融合-消解与瞬间-延展两对特质。融合-消解特质主要提供整体理论框架和审美追求;瞬间-延展特质主要提供具体创作法则。以"无"为立足点,可将金批《西厢》中的各方面论述串连整合起来。
2019年03期 No.271 17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塞平娜·多罗;杨璇;
通过挑战历史的过去无法从人类的过去中区分出来这一主张,可为自然的和历史的过去之间的区别作辩护。历史的过去不是人的过去,但过去通过历史方法得以研究。而这样一种观点应予以反驳:即因为历史的过去和人的过去意义相同,既然人的过去是自然的过去的一部分,那么历史的过去只是自然的过去的一小部分。尽管"人的过去"通常被当成历史的过去的简略表达,但它们是不同的:传统分析的历史哲学捍卫史学方法独立的基础,不是声称历史研究的是人类过去的行动,而是历史推论不同于归纳科学中的法理推论,因此历史和科学各自有其独特的解释。人类世的到来不会使这些推论之间的概念区别变得过时。
2019年03期 No.271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戚学民;
清末民初,负责辑纂《阮元传》的纂修官中不乏名人,甚至有晚清重臣。他们前后相续,为正史《阮元传》的成文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但具体成文经过与这些纂修官们的成绩罕见讨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国史馆和民初清史馆档案中有六个《阮元传》稿本,揭示了汪廷儒、张之洞、姚永概等纂修官在辑纂《阮元传》中的工作业绩。
2019年03期 No.271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向平;杨杨;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是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亘古未有之大变局。民间信仰作为中国漫长农业社会的产物,与中国乡土社会以血缘、地缘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互生互长,呈现为祖宗崇拜与地方性神灵信仰两大系统。信仰层面的人神关系与实践层面的人人关系有着内在的同构性,具有显著的在地依赖关系,呈现为"空间定位"的特征。城镇化从人地关系上对现有社会结构发起了变革,随着民间信仰主体从乡土向城镇的转移,静态社会结构转向流动社会结构,基于中国民间社会的人地关系、人神关系的民间信仰方式必然发生相应改变,由此呈现民间信仰的"空间错位"现象。因此,从空间定位到空间错位,构成了民间信仰方式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转型过程,其最终所指就是一种超人际、超空间、社团化的信仰方式。
2019年03期 No.271 200-20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陈春阳;林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为了消除"封建迷信"的魔咒戴上了"文化"的光环,并借助文化节的平台推动民间信仰的复兴。各种以神明命名的文化节带有浓烈的官方色彩,对民间信仰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民间信仰的合法化、神明职能的政治化、祭典活动的规范化、庆典活动的娱乐化和游神活动的大型化。同时,文化节在客观上淡化了民间信仰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进而赋予民间信仰时代性的特征。
2019年03期 No.271 208-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陈林侠;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台湾电影在北美市场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当下台湾电影内部导演断层、市场规模萎缩、资本回笼艰难,制约了创作内容。文艺小制作的青春校园生活、同性等故事题材雷同,导致电影格局狭窄,很难在北美外语片市场产生影响。台湾电影除了杨德昌、侯孝贤、蔡明亮的获奖因素外,其海外影响力严重依赖李安,总结李安的成功经验对于台湾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概括地说,李安电影发掘了伦理在故事情节、心理情感以及文化方面的功能,并且具有特殊的叙事形式。
2019年03期 No.271 215-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连水兴;
"华语电影"是当前电影研究领域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围绕这一概念已经产生了各种学术纷争。"华语电影"作为一种说法,早在民国时期就被提出和使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华语电影"的概念被充分理论化,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过度阐释。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全球化时代"华人世界"对自身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的困惑、焦虑和迷惘。
2019年03期 No.271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阳天健;
委托代征制度在我国的税法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委托代征的理论起点在于行政法中的行政委托与税法中的税收效率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下,《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委托代征的适用条件做了具体规定。实践中,委托代征存在异化现象,许多税收征管权的委托行为被冠以委托代征之名,却超越了立法。税收行政高权并非无远弗届,委托代征作为公权力的延展,立法者理应在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中对委托代征行为加以限制,加强监管。同时,需厘清各类委托代征行为的"名"与"实",将其纳入法律轨道中来,宏观上做到税收法定与税收效率原则的协调,微观上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征收。
2019年03期 No.271 23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董琦;
独立性和票据性共同造就了独立保函极具商事效率的优势,但表面审查规则的简化也成为了欺诈索赔的"沃土",因此各国立法纷纷对独立保函欺诈进行规制。我国《独立保函司法解释》保函欺诈例外条款适用中有两大难点问题,即保函性质的判断和欺诈例外条款的适用。关于保函性质的判断,应当由主体、形式、限额、条款四要素入手,并结合保函文本考察开立人是否有相符交单情形下的独立付款义务,确有争议的,作出不利于开立人的解释。关于保函欺诈例外条款的适用,可以在必要时对受益人的主观状态、基础交易等相关事实进行审查,但应严格区分"审查"与"审理"的界限,以有限审查为原则。
2019年03期 No.271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