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1472
日访问量:12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研究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话语权构建研究

    贺东航;徐进功;胡荣涛;

    十八大后,面对国内国外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运用了一系列具有新时代表征的话语论述,伴之以有力的政治举措展现于国人面前。在"治国理政"的宏大叙事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话语、经济话语、文化话语、社会话语和生态话语等诸领域方面展开了积极构建,极大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改革,推进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

    2017年04期 No.260 1-8+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定力的价值支持

    曾楠;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时代底色,全球化场域下异质趋同与民族文化排他斥异的矛盾与张力、多元化论域下主流消解与主导文化凝聚共识的矛盾与张力、市场化时域下物化膨胀与中国文化精神供给的矛盾与张力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在改革道路定力、改革方向定力、改革制度定力的战略定力维系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共筑为主轴、正解改革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彰显为指引、凝聚改革共识,以集体意识与主体叙事的确立为归宿、汲取改革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定力的价值引领与建构。

    2017年04期 No.260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文化生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大众文化为例

    陈义;

    文化生活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大众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众文化生活中,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产品,要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的机制建设。

    2017年04期 No.26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共享发展视域下我国农村“合作式消费”研究

    王含;

    "合作式消费"的本质是"共享和互助",在广域上看和共享发展理念是一致的,是共享发展在微观领域的表现形式和初级阶段。在共享发展的视域下研究"合作式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供给充足、成本优势、信息交换和消费评价"是"合作式消费"萌芽和发展的四个重要条件。而在中国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土地共享、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符合"合作式消费"这种消费方式的发展要求。研究表明,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进"合作式消费"这种新消费方式在农村的探索,可以从消费领域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成果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

    2017年04期 No.260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论打破信息垄断的组织开放性

    张康之;

    社会治理是由组织承担的,事实上,近代以来的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是通过组织开展的,社会的组织化意味着组织的特征也就是社会存在和运行的状况。工业社会的组织基本上是封闭性的组织,信息的垄断则是组织封闭性的根本原因。现在,人类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组织的信息垄断不仅不再可能,而且也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要求组织必须具有开放性,其中,打破信息垄断是必要的一步。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一直在工业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官僚制组织正在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合作制组织——所取代,合作制组织将打破任何形式的信息垄断,成为一种具有充分开放性的组织形式。

    2017年04期 No.260 55-6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与悖论

    倪万;唐锡光;

    大数据不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快速响应,更是快速促进了跨学科及新兴研究领域的生长。社会科学研究在信息获取、问题挖掘、研究方法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大数据的应用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总体"与"样本""混杂"与"精确""相关"与"因果"等方面的悖论,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要充分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特殊性及大数据的应用方式和作用范围。

    2017年04期 No.260 68-78+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的类型与产权处置——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杨璐璐;

    在广大农村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福建省晋江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一户多宅的类型及原因,并从重构产权关系的角度提出疏解一户多宅的办法。研究表明,晋江市的一户多宅可以分为没有分户的"一户多宅"、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没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三种类型。"一户多宅"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构建产权处置的制度和机制。对于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重在建立宅基地集体内部流转机制、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落实宅基地"拆旧建新"。对于没有合法产权的一户多宅,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建立宅基地流转有偿使用制度;不符合规划或超过面积过大的、私自圈占土地建房的,严格拆除取缔;通过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盘活闲置宅基地。

    2017年04期 No.260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权强度理论的林地流转行为研究——以福建省10县(市)50村农户调查为例

    史若昀;刘伟平;

    本文立足于产权理论,试图将产权强度延伸到林地流转领域,尝试从农户产权认知和行为能力角度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进行研究,以期对林地流转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Logit模型对福建省10县(市)50村506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农户产权认知角度看,农户在林地流转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经济理性;从行为能力角度来看,农户的行为能力越强,其林地流转的主动性越高。农户产权认知体现出了广泛但与法律制度有偏差的社会认知。因此,提出加大林业产权知识宣传,培育林权流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产,加强林业科技服务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7年04期 No.260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续写《资本论》:“伪我们”意识流的臣服性接受——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张一兵;

    斯蒂格勒声称,他要续写当代《资本论》。他指认,在当前的数字化资本主义社会里,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图式论被外移到第三持存的数字化人工记忆中,正是这种数码幻象共同体建构支配所有人的大写的伪我们。在电影-电视的时间客体流的流逝中,大写的伪我们的商业推销和政治意识形态深深嵌入到所有人的意识流中的蒙太奇构式中。

    2017年04期 No.260 30-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虚幻共同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梦认同探究

    洪跃雄;

    主客体之间的差异性孕育了认同的必要性,主客体之间的差异性则蕴含了认同的可能性。按马克思主义虚幻共同体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共同体仍具有虚幻性,而中国梦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其构建主体和利益所直接指向的主体都与共同体紧密相关。进而言之,在"共同体仍具有虚幻性"的背景下,把中国梦作为一个与具体的个人相对应的"他者",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中国梦在其构建和实现过程中相关主客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展开分析,才能理清对中国梦认同问题的基本认识,也才更切合中国梦本身所蕴含的"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7年04期 No.260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缺陷及其当代超越

    李宝艳;

    由于中国自身的独特传统特质、发生发展的历史情境等因素,中国科学主义的孕育、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是合逻辑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历史必然中也蕴涵了特定的历史缺陷,即内在理论结构的失衡和外在整体社会理论结构的失衡。反思中国的科学主义,树立真正的科学精神、形成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推动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是科学主义在当代超越的必然之路。

    2017年04期 No.26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逆全球化背景下金砖国家加强投资合作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屠新泉;娄承蓉;

    由发达国家引领的经济全球化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来自其内部的高度质疑和挑战。而金砖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却不断增强合作机制建设,推进彼此间的互动和共融。以此为背景,本文分析了金砖国家由适应规则到顺应规则再到调整趋势制定规则的转变过程,并总结了金砖国家在投资领域的活动现状,以及在该领域加强合作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金砖国家加强投资合作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17年04期 No.260 94-10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贸易便利化与金砖国家贸易模式的优化

    李权;

    二战结束以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利益的全球共享,世界贸易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从传统贸易自由化到贸易便利化的不断推进过程。当前贸易便利化的实现主要通过改善技术手段实现贸易效率的提升。贸易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金砖国家贸易自由化悖论",分析了传统贸易自由化给金砖国家带来的现实问题:南北贸易要素禀赋论的路径依赖及内生障碍、重要领域的产业内贸易等现代贸易模式发展尚处幼稚阶段。针对这些问题,从当前贸易便利化条件下金砖国家之间重要领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升、合作机制的创新等方面为金砖国家贸易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2017年04期 No.260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金砖国家贸易壁垒和争端解决方案

    于璐瑶;冯宗宪;

    在总结金砖国家战略的关联与互动的基础上,论述了金砖国家贸易发展特征与现状以及金砖五国贸易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博弈收益矩阵,分析得出:在纯粹市场情况下,关税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从理论上论证了反倾销是造成金砖五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产品的异质性、比较优势、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提高生产率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金砖国家间贸易争端的方案。

    2017年04期 No.260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治理结构创新性研究

    陈燕鸿;郑建军;

    新开发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借鉴已有多边发展银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弱化董事会职能并明显强化行长领导的管理层职能,确立了发展中国家和借款国的主导地位,在大国平权的同时使弱小成员有机会"发声"。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已有多边发展银行治理结构的弊端,有利于完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又能激发"金砖国家"积极求同存异,有利于大力推进国际"南南合作"。

    2017年04期 No.260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全毅;张庭祥;林裳;胡维;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并被确立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本文在考察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东盟、南亚、西亚、欧盟、东北非、大洋洲与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提出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策略。

    2017年04期 No.260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及战略思考

    吴娟;黄茂兴;

    2015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海丝"核心区。两年多来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厚植优势、蕴蓄动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阶段,福建亟需立足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紧扣战略定位,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优化战略布局,培育核心区建设新动能;强化战略支撑,为核心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助力新福建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7年04期 No.260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属性探析

    许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未界定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的法律属性,这一立法空白既不利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使其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由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与矿物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有紧密的联系,它还影响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对区域矿物资源开发的统筹管理。本文运用比较研究、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论证了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区别于公海"鱼类",其开发活动不应适用"公海自由",进而结合现有相关国际立法,从其自然属性与自然分布特性、开发管理的实际需求及联合国大会、国际海底管理局所采的行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2017年04期 No.260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特定资产收益权信托纠纷的司法认定——安信信托与昆山纯高案评析

    陈敦;张航;

    资产收益权信托类纠纷的司法认定,应考虑收益权信托产生的背景,明确其本质为避法行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区别对待违反监管规则的责任与融资合同的效力。安信信托与昆山纯高案应依据信托法处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收益权是否属于适格的信托财产,信托关系是否成立并生效等问题。从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出发,应肯定其信托贷款之实,并据此认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2017年04期 No.260 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完善

    董琦;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外国法查明问题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相关统计数据和司法案例显示,我国外国法查明存在立法与实践脱节,审判中随意作出外国法无法查明认定,法院审查认定外国法问题上的规范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从完善制度设计、增强内部规范、构建外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2017年04期 No.260 16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宋慈法治思想及当代价值

    黄丽云;

    宋慈总结长期刑狱工作心得,广泛收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精华整理编著的《洗冤集录》,体现了宋慈"追求个案公正、防范刑罚滥用"的法理观和"强调物证、优化司法检验技术"的证据观。宋慈法治思想是宋代法制发展的缩影,是宋慈承继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其蕴含的制度设计智慧对中国当前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17年04期 No.260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媒介规范理论的反思和超越

    卡拉·诺顿斯登;陈世华;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媒介规范理论的开端,激发了媒介体制模式的讨论,在欧洲、美国、第三世界国家都对其进行了反思和完善。在变革中的媒体理论和政策环境中,新的起点是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哲学取向、政治体制和媒介体制,也就是相应的规范传统、民主模式和媒介角色。公共传播的规范传统有社团主义、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公民参与,民主的模式有多元主义民主、行政民主、公民民主、直接民主,媒体的角色有监督的角色、推进的角色、激进的角色、协作的角色。这是超越四种理论的替代性路径。

    2017年04期 No.260 175-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科幻影视对新媒体的展望与批判

    黄鸣奋;王国威;

    作为以创意的科幻性、载体的影像性为特征的艺术类型,科幻影视对新媒体的审视具备前瞻性,因而成为我们认识当今新媒体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系。根据科幻影视的描写,未来新媒体开拓进取的途径集中在身体新功能的开发、网络新应用的拓展、装置新特性的构思等方面;新媒体起作用的范围将从地表通信扩展到星际通信,从媒介通信扩展到脑际通信,从同维通信扩展到维际通信。在肯定新媒体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重要性的同时,科幻影视也预言了新媒体走火入魔的可能性,这是通过对媒体世界化、现实化与灾难化的描写展现的。

    2017年04期 No.260 186-19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冯兵;

    一切基于礼乐的立场或以礼乐为研究对象作出的哲学阐释与发挥,都可名为"礼乐哲学",它是对传统礼乐的哲学意蕴及相关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朱熹在对礼乐经籍进行注解以及总结礼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阐发出来的哲学观念,即构成了其礼乐哲学思想。朱熹的礼乐哲学思想会通礼学与理学,在应对佛老"异端"思想文化的冲击、维护儒学"道统"的时代背景下,于哲学与伦理学等方面形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原则等对今天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在传统礼乐的当代诠释与实践原则,以及传统礼乐在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养成方面,朱熹的礼乐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均能提供重要启示。

    2017年04期 No.260 19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尚奇观与唐宋诗史的演变

    黄立一;

    "奇"是中国传统诗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在诗史的不同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演变过程。以由唐而宋诗人们尚奇心态由外向逐渐趋于内敛的演变过程为样本,可以看到尚奇这一美学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推动诗史演进和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从而对它在诗学史上的地位有更深入的体认。

    2017年04期 No.260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据时期“六三法”撤废运动与台湾知识分子民族联合阵线形成

    叶青;

    "六三法"为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施行于台湾人民种种苛刻法令和总督府独裁之依据。在争取民族自决运动过程中,台湾知识分子遂将撤废"六三法"视为主要任务。"六三法"撤废运动促使台湾知识分子团体的建立,也成为台湾知识分子联合的开端。探究台湾知识分子民族联合阵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的历史贡献,真切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2017年04期 No.260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琉球闽人家谱研究的几个问题

    黄颖;李湘敏;谢必震;

    明朝洪武年间,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繁衍生息,历经600多年,至今留有琉球闽人家谱。这些家谱不仅仅是姓氏宗族的历史,也是琉球社会、中琉关系发展的历史,极具研究价值。家谱对琉球闽人宗亲会的存续极其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琉球与福建闽人家谱难以对接。研究琉球闽人家谱,对我们今日通过家谱编纂,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启迪。

    2017年04期 No.260 219-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互文性视角下广告译者的主体性研究

    白蓝;

    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广告中各种互文手段的使用令广告文本具有强烈的互文性特征,广告译者要完成对广告文本的阅读、阐释、改写三重任务,不仅需要调动自己的所知和社会经验去积极捕捉、体会、领悟广告文本中常见的互文手法、互文意象以及广告传播途径,还要经历一个源语互文体系和译语互文体系相互交织的复杂阐释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对广告文本中的互文性标记进行判断、筛选,根据广告的传播对象、传播环境等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成功实现文本的转换。

    2017年04期 No.260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王树瑛;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使得方言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少方言日渐式微。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记录了语言的历史发展变化。我们应该从政策的支持、学者的带动、媒体的宣传、民众的参与等四个方面保护好方言。

    2017年04期 No.260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视域下方言资源价值发掘——以闽南方言为例

    王曦;

    语言的经济价值与其文化社会功能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当前,汉语在国际推广过程中存在重文化价值轻经济价值的倾向。据此,应从经济学角度建构汉语经济,发展汉语产业,发挥汉语方言潜藏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处理好方言与经贸交流、方言与地区文化、语言学习与商用规则、方言流播与汉语教学等关系,让闽南方言及更多的方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扮演先锋角色。

    2017年04期 No.260 240-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