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1472
日访问量:12

世界企业史发展研究_企业史与经济全球化·导语

  • 打开中国企业史学科发展进路

    林立强;

    <正>企业史(Business History)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从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公共史学等多角度进行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研究。国外企业史研究流派大都脱胎于经济史学,而与企业管理关系密切之企业史研究则主要分布于美国和日本。目前国内研究的类型有两种:其一是纯学术型研究的企业史,属于经济史的一个分支,多由经济学与历史学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组成。其二则为财经作家(记者)的企业史,具叙述性与通俗

    2017年03期 No.25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世界企业史发展研究

  • 全球企业史研究综论

    杰弗里·琼斯;黄蕾;徐淑云;

    本文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和回顾了企业史学科自上个世纪初在美国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史研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研究边界的拓展情况、研究主题的多样化以及全球企业史研究日趋成为当今企业史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还对当前学科的方法论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比较了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拉美、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之间企业史研究的差异。

    2017年03期 No.259 2-13+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当代美国企业史研究的三大主题

    沃尔特·弗里德曼;郑舒翔;

    本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企业史研究的基本概况,系统地介绍了21世纪以来美国企业史研究的成果。以资本主义、民主和创新与发展三个主题为脉络,对主导与影响美国企业史研究领域的钱德勒范式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揭示了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与新特点。作者认为这些趋势将为美国企业史研究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全球化视野的路径。

    2017年03期 No.259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营史学

    橘川武郎;胡文海;

    Business History在日本称经营史,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企业史研究一脉相承,同时又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作者指出,经营史学与经营学、经济学关系都十分密切,但经营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以日本经营史学会50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总结了日本经营史学的五大研究成果,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经营史的研究趋势将向全球化经营史方面转变,并具体提出了从国际比较经营史逐步发展到国际关系经营史这一新的议题。

    2017年03期 No.259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红色文化研究

  •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述论

    蒋伯英;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上杭县才溪乡作调查,随后写出《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是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发展到全盛时期,但王明"左"倾错误严重的形势下,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总结苏维埃建设的经验做调查研究。《才溪乡调查》从民主建政、经济建设、扩大红军等多方面总结了才溪乡的光荣业绩,以大量事实与数据回击了关于把反"围剿"战争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树立了苏维埃革命的光荣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折射了其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行为准则,堪为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楷模。

    2017年03期 No.259 34-48+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长征前后中共“八一”精神建构的历史记忆

    裴恒涛;

    长征前后,党中央及苏区政府、军队高度重视"八一"纪念,正式确立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开展了"八一"的系列纪念,如召开纪念大会,颁布并宣读红军誓词,举行盛大阅兵式,表彰英雄,加强舆论宣传,举行游行示威,开展拥军优属,等等。长征前后开始的"八一"纪念,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对于继承红军优良传统,凝练"八一"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3期 No.25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宣示”——宪法宣誓制度的核心功能探讨

    刘艺灵;

    宪法宣誓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域外经验被引入中国,如何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相熔接,认知该"仪式"自身具有的价值而不是期待"仪式"之外的客观实效,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宪法宣誓制度之于中西,有着宗教背景的差异性。因此,如何明晰宪法宣誓仪式的结构,定位其核心功能和价值,以达成其在本土的制度认同与目的实现,则是该文的核心论题。笔者主要从宣誓、仪式、宪法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其结论是:宪法宣誓制度的核心功能是"宣示",核心价值是凝聚共识。

    2017年03期 No.259 78-8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质与协同培养管理机制

    李雪燕;

    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创新性人才成长特质与协同性的分析,论证协同培养和选用机制是创新型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探讨创新型人才资源协同管理的策略,认为社会的"硬环境""软环境"在制约和影响着人才的成长。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历程,是一个充满风险、激烈竞争的优胜劣汰过程,要不断改善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工作生活环境,将人才的成长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给人才提供一个可自由型塑的实际空间。现代创新型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更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的资源协同与管理是如何培养造就和优化知识经济时代高创群体人才的调适。

    2017年03期 No.25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清初至20世纪90年代南方乡村妇女集体自杀风习探因

    汪炜伟;吴宏洛;

    清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曾存在严重的妇女集体自杀现象,既往多认为这是由"长住娘家"婚俗所致。实际上,该风俗影响有限,整个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才是罪魁祸首,由其滋生的各种矛盾则是直接原因。而此种自杀现象之所以以集体化方式呈现,关键推力是各地盛行的姊妹社群组织。此外,流行于南方乡村的生死信仰文化,对妇女惯以轻生应对困境,也有重要影响。

    2017年03期 No.259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城管模式与城市综合管理一体化——基于厦门实践的研究

    朱仁显;李楠;

    城市化诱发交通拥堵、治安不良、违章建设、环境恶化、社会冲突等管理难题,呼唤解决城市综合管理分散乏力、协同效率低、综合执法困难等问题。厦门市通过建章立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推动了城市综合管理一体化,初步形成了大城管的格局,有效地集中了执法资源、促成了管理协同、提高了执法效率。但要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权能匹配,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之间的高度协同,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城管"的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系,健全一体化管理指挥平台,创新考核监督体系,建立公众参与城市综合管理的工作机制。

    2017年03期 No.259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东南学术》召开“企业史研究与经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

    <正>3月15日上午,由东南学术杂志社主办的"企业史研究与经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陈文章在会上致辞时指出,中国的企业史研究在研究规模与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表示东南学术杂志社将继续秉承"走出去"的办刊理念,积极邀请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者为刊物撰稿,在借鉴国外学术研究的成功经验、拓展新的视野、开辟学术研究新领域等方面

    2017年03期 No.2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定性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风笑天;

    定性研究方式具有"到实地、到现场,重情景、重关联,重意义、重主观"等基本特征,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视角,是定性研究方式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定性研究所能给予我们的是定量研究所不能提供的知识和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理解。研究者是采用定性研究方式或是定量研究方式,其决定因素既不是研究者个人的喜好,也不是研究者的知识背景或方法训练,而是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目标。

    2017年03期 No.259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1 ]
  • 文化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沈江平;

    历史唯物主义身后各种解读、误读、补充甚至重建不断。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了反驳"经济决定论",凸显文化实践的"文化批判"理论,开启了以"文化转向"为研究旨趣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真如"经济决定论"者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者所言,文化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缺失一环?答案是否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蕴含着文化要素,这是理论时至今日得以存在和立足的基础。笔者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潮中"文化转向"的得失,发掘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向度,进而诠释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中文化要素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3期 No.259 6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主义何为:安德森历史唯物主义考察

    赖永兵;

    关于现代性问题,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现代主义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见解。一是从时间、空间和构成上揭示了现代主义的异质性特征;二是阐释现代主义与激进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嵌入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期许;三是从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形势的客观演变入手,细察并捕捉现代主义由盛转衰的时代逻辑。安德森在考察和反思现代主义的过程中,既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信仰,又能够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策略,为我们立足中国理解资本市场现实极具启示意义。

    2017年03期 No.259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业务多元化与商业银行风险:关系及内生原因

    于研;魏文臻杰;刘婷;

    商业银行积极开拓多元化业务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生性关系是怎样的呢?本文基于全国57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构建风险指标,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拓展多元化业务尽管降低了总体风险,但是也派生出更多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总体风险的分散程度上不如小型商业银行,但是,小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扩大程度要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因此,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小型银行应该制定差别的多元化业务发展策略。

    2017年03期 No.259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民间金融正规化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王兰;

    民间金融治理的难题在于,严格管制下的民间金融长期处于被压制、污名化的况景,使得大多数从业者被迫向地下发展,而其运行所依赖的软法治理,却因其声誉机制未能拓展到陌生人交易范畴而频现乏力。借助德·索托非正规经济正规化模型,民间金融的正规化治理可以带来准入利得和规模利得的收益,但也需背负规制成本和竞争成本,进而引发交易者的守法和脱法的博弈选择。该博弈均衡结果表明,合规经营成本、合法利率水平以及资本供给是决定规制效果的三大要素,并且需要软硬法协同规制予以保障。

    2017年03期 No.259 119-12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英格兰银行与山西票号——近代化转型中的制度供给比较研究

    刘建生;张宇丰;

    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有效的制度供给对传统金融业的近代化转型至关重要。英格兰银行和山西票号均出现在两国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近代化转型时期,以"商业银行——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为线索,通过比较分析英格兰银行与山西票号在各自政府不同制度供给之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政府能够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是金融业近代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这对当前政府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17年03期 No.259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企业融资:英国经验与中国之道

    韩文琰;

    英国市场化融资模式不仅解决了社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缓解了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财政压力,还促进了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职能转变。总结英国社会企业融资经验,分析我国社会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建议我国社会企业应借助互联网信息,审慎制定商业战略计划与财务计划,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解决融资难的内因问题;建议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制定社会企业的认定标准、界定社会企业各类资本的产权,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评价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解决社会企业融资难的外因问题。

    2017年03期 No.259 137-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电影产业金融创新研究

    黄亮;陈东;

    金融支持不足限制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不畅、风险配置机制缺失以及电影产业信息不透明。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电影产业金融创新的经验,阐明了金融创新的跨期交易理念、风险转移手段以及互联网技术成果是当前推动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探讨如何实现电影产业与金融的有效对接,并从政策引导、产业调控、产品设计以及服务配套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电影产业金融创新的发展对策。

    2017年03期 No.259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消费模式如何影响家庭碳排放?——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微观证据

    徐新扩;韩立岩;

    家庭减排是节能减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消费模式通道(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家庭社会经济特征通过消费模式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品、衣着、家居和通信消费对家庭碳排放的贡献较大,收入提升和家庭规模变小主要通过这类消费增加家庭碳排放;教育水平提升通过衣着、交通通信、食品以及文教娱乐消费增加家庭碳排放;户主性别通过家居、交通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消费影响家庭碳排放;婚姻状况通过食品或衣着消费影响家庭碳排放。可据此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家庭减排政策。

    2017年03期 No.259 154-16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创新与响应:多元社会主体的互动过程——以福建海峡水产品市场为例

    雷连鸣;

    本文通过对福建海峡水产品市场的田野调查与口述史访谈,认为在福建海峡水产品市场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新是市场跨越式增长的动力,而在每一个创新时点上,政府、企业、商户等多元主体在创新进程中进行了复杂的互动,这种互动推进了创新的响应。创新并非瞬间的行为,也不是单个主体独立承载,创新必须在多元主体互动下得以充分响应方能完成,创新与响应的联动机制,才是一次完整的创新过程。

    2017年03期 No.259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闲置空间再生中空间形态的演变——以精神经济学分析为基础

    陈燕;

    随着社会发展机制的逐渐转变,许多既定使用的空间原有的功能逐渐丧失、遭到废弃乃至呈现出一种闲置现象。这些空间往往记录着当时使用的建筑素材、颜色、构法等,反映着当时的使用形态、建筑风格、建筑空间以及建筑语汇,乃至周边环境所构成的社会脉络及纹理,如社会风貌、经济活动以及当地产业等,这使许多闲置空间仍然具备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在精神经济学研究领域,闲置空间再生中的空间形态演变,引起了物质形式的贬值和精神内容的升值。就其空间形态演变的现状而言,闲置空间的再生是在权衡与妥协中兼顾历史空间的保留和文化创意氛围的形成,是在以尽量恰当的方式努力转变传统观念和构建文化认同,是在政府和居民的配合中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和功能转化,是在"空间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链和创造新价值。

    2017年03期 No.259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佛教“鼻观”与两宋以来的咏物诗词

    李小荣;李苇杭;

    两宋以降,随着《楞严经》在僧俗间特别是士大夫之间的盛行,其六根互用的义理,渐次渗透到咏物诗词的创作中,并形成了"鼻观"说。从咏物对象言,鼻观对象往往称为禅友,而且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者专门指佛化植物薝卜,广义者泛指任何香物,但主体还是以植物花卉为主。从咏物模式言,作者主要是在营造禅思语境的前提下,对情、理、趣有所选择,进而形成三种基本形态,即抒情指向型、禅理指向型和禅趣指向型。

    2017年03期 No.259 17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内丹学与道家文化关系考论

    詹石窗;何欣;

    内丹学与道家文化关系密切,其形成因袭了道家的宇宙论及内修方术,并进行了多层次发挥,发展出系统的丹道宇宙论和身心炼养的体系。内丹学成熟后,道家又通过对经典的注释和生命哲学的诠释等来汲取它的文化营养,完善和升华了道家文化。内丹学与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在相互融通中发展,得益于其共同的修道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和借鉴内丹学的思想文化要素,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3期 No.259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子》“善治”思想与古医学理论的会通

    王水香;

    《老子》与古医学理论的会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子》"善治"兼指"治国"与"治身",其中包含着对生命产生、存在与死亡的思考,与古医学的生命意识和探寻领域相契合;二是古医学的"阴阳学说""反者反治""惟顺而治"及"治未病"理论均可与《老子》"善治"思想中的"中和""贵柔""顺治"及"治未乱"一一对应。"善治"思想之所以与古医学理论会通,一是基于先秦两汉学术"万物一体"的整体观,作为宇宙间事物,国家与人体亦同原、同构、同存,从而使二者可同病因、同治疗;二是从"治"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推论治国与治病均为遵循事物规律而行的循理之术,"善治"之道与治病之道可相通互用。

    2017年03期 No.259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的演化及其深远影响

    周之涵;朱双一;

    1970年代初,为抗议美日两国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海外华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简称保钓运动)。这场运动自1970年秋冬之际始,经历了酝酿、兴起和高潮的过程。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介入和运作,原本朴素的爱国主义运动,开始出现政治上的左右对立,保钓运动也在1971年安娜堡会议后转向了由左派领导的中国统一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在1972年告一段落,但它在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2017年03期 No.259 203-210+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琉球闽人与Gores关系考

    连晨曦;

    16世纪,葡萄牙人皮列士在其撰写的《东方志》一书中提到了来自琉球的商人"Gores"。为什么皮列士不直接称他们为琉球人?"Gores"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Gores"是高丽人;有人说"Gores"是日本人,皮列士误将日本当做琉球;有人说"Gores"即琉球人,葡语读音如此。笔者通过史料、福州方言和明代闽人移居琉球的历史来论证"Gores"即移居琉球的闽人及其后裔。

    2017年03期 No.259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庄罗南陔欢迎同济十六字“电文”质疑

    郭世佑;

    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既非源于任何历史档案,也与"电文"接收方同济师生的李庄追忆无关,却出自舛误颇多的李庄内部印刷品"李清泉遗稿",而如今原件已不翼而飞。即便"遗稿"属真,也是孤证无凭,只能存疑。未经确证的"电文"被层层放大,移花接木地书写和表演成"罗南陔起草",漏洞百出,不宜当作纪实物件来呈现历史,更不应作为李庄的历史文献来复制,干扰史书的撰述,以讹传讹。虽然十六字"电文"与"罗南陔起草"之说均有作伪之嫌,罗氏与李庄士绅对同济与中研院等的友情支持却是真实存在,完全可从现存资料中遴选真实字句,重现真情。当年农协会主席的政治权力之任性摧毁了罗南陔的肉身,今日历史叙事者的话语权力之任性却容易扰乱他的天国之魂。

    2017年03期 No.259 217-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与民国政学商界(1913-1937)

    黄剑;

    自商务印书馆设立董事会起,董事会中历届董事除创始人及馆内高层外,多为横跨政学商界有趋新倾向之头面人物。此种政学商界紧密结合的人脉延展模式,在商务印书馆领导层中,唯张元济所独擅。凭藉此特有能力,其在数十年间不断拓展趋新人脉逐步加强对商务董事会的控制。围绕此问题意识所进行的研究,可以检视由此展开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标签化历史认知之差异。

    2017年03期 No.259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70后作家的历史主体再生产——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

    王昱娟;周燕芬;

    从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四位70后作家的"家族史"写作,可见其是如何通过重塑"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以及"日常生活"来进行"历史主体再生产",而由此生成的"新的意识形态"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作为当代严肃文学新力量,他们创作的"现代性"体现出较为一致的面貌。

    2017年03期 No.259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台湾80后世代的历史书写与文化认同

    张帆;

    台湾80后世代的历史书写,既是对历史的重新建构,也是当下台湾文化政治的折射隐喻,体现着这个世代群体对台湾当代社会思潮的回应和意识形态的立场。历史书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对历史的重新梳理和历史认同的表达,也是文化反抗的一种重要形式。他们以私人经验的强调和对于公众经验的远离,来展现自我生存方式的独特性,呈现出更多的历史断裂和全新的时间体验,体现了台湾新世纪普遍的感觉结构。

    2017年03期 No.259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