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1468
日访问量:8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研究

  • 新时期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思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主要创新点的思想方法启示

    郑又贤;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围绕"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要求和举措。其主要创新点立意深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一是坚持了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四是坚持了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的有机统一。

    2017年02期 No.25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肖文涛;曾煌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发展。而安全发展,无疑是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当前我国安全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整体态势不容乐观,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从思想先导、风险治理、体系搭建、法治保障、舆论引导和社会协同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安全发展。

    2017年02期 No.258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西方政府治理模式本土化: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卢守权;赵景华;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梳理分析后发现,对西方政府治理模式进行本土化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现西方政府治理模式本土化的理论架构,包括政府治理模式本土化的逻辑框架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这个理论架构可以为后续政府治理模式本土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帮助,有利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17年02期 No.258 68-7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公务消费预算信息公开、治理机制与支出控制绩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学;

    预算透明度是一个国家实现良好公共治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亦是提升财政政策绩效的基础。为控制高额的非理性公务消费,充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国家治理者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出台了公务消费预算信息公开政策。尽管国内的诸多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公务消费预算信息公开数据存在的问题。然而,其治理绩效如何仍未获得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项研究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预算信息公开与政治责任机制、社会责任机制、管理规则之间的路径关系。研究认为强化预算信息公开过程中的政治责任机制和社会责任机制,对于增强预算透明度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017年02期 No.258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作为治理工具的规划:内涵、缘起与路径

    许晓龙;

    作为一项治理工具,规划是个体或组织为实现善治而生发的活动及方案。东方社会的规划理论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计划理念,凯恩斯主义兴起后,西方国家形成了指导性计划原理、需求预期理论及政策体系论等规划理论。20世纪30年代后,基于经济大萧条及二战造成的治理危机,政府规划在全球普遍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规划日渐式微。中国一直未放弃规划治理的手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五年规划为统领的"四级四类"规划体系。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五年规划实现了从经济指令计划到综合治理规划的转型,并构筑了"五位一体"的治理布局,呈现出战略引导、政治动员、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治理功能。

    2017年02期 No.258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护国战争前后严复与梁启超的“对话”

    陆建德;

    研究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必须具备国际眼光,尤其不可忽略地缘政治视角。民国初年,"共和"掩盖了无数乱象,企图乘乱获利的强邻各有打算,在有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即始终反对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宋教仁案"发生后,严复对时局极为悲观,预言从此内战不断,外部势力将从中获利。此后几年,他的政治活动皆出于一个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尽量避免内乱割据。法国小说家维克多·雨果在《九三年》中分析一位激进人士的性格时说:"革命时代最险恶物,莫如直线。"此语打动严复,两次被他在1916年致熊纯如信中提到,用以总结并批判梁启超不计后果的政治、军事行动。本文将介绍严复援引雨果的背景,并比较他与梁启超在护国战争前后的一些言论,由此带出民国初期是否需要和如何实现中央集权的话题。本文认为,严复致熊纯如系列信件论及民国政治的诸多方面,表现出对直线型思维的警觉,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份具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献。信中不少评论梁启超、袁世凯的文字摒弃了"修齐治平"的传统政治道德主义语言,体现了国家意识和一种与政治上的唯理主义相对立的现实主义政治学的特点,值得重新评说。

    2017年02期 No.258 1-3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思想史再发掘——兼析《资本论》结构发生的秘密

    许光伟;

    值此《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之际,应从历史高度探索《资本论》结构发生奥秘,总结推广《资本论》理论遗产,藉以弘扬"中华事的科学"。研究表明,劳动二重性客观逻辑的发掘确立《资本论》结构形式变迁的"客观标准",打破了既有的"劳动二重性思想史"认识,将"理论"转译为"生成规定",并将思考的触角延伸到文本背后——历史和批判。这要求将《资本论》创作过程看作一"巨型的"史书,从马克思真实记录中梳理结构的源起、成型和中间隐藏的逻辑嬗变,具象出批判与建构之"完美统一(规定)"。劳动二重性的发生学结构——特殊和一般、"个别"上升到"一般"、发生的批判的规定、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性质,亦即所谓的第Ⅰ结构、第Ⅱ结构、第Ⅲ结构和第Ⅳ结构,乃是构成了《资本论》创作的直接结构形式、总和结构形式、一般结构形式和历史辩证法的形式。理解高点锁定在"第Ⅳ结构"。由于艺术再现主客观批判的工作统一,真正回答了"什么是生产关系"问题,首章《商品》逻辑始终代表着历史唯物主义作品的最高水准,完结《资本论》结构的艺术高度。

    2017年02期 No.258 49-59+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1977-1978年按劳分配讨论的再研究

    周后唐;

    1977-1978年的按劳分配讨论,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讨论的焦点是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在讨论中,人们恢复了资产阶级法权的本来涵义,批判了将资产阶级法权与"党内资产阶级"相关联的谬论。同时,人们反思了我国分配制度的历史,认为不能也不应该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相反,应该坚决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保卫资产阶级法权,从而促进生产的快速发展。讨论所取得的成果,对终结文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阶段,按劳分配讨论的一些结论和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必须认识到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互补关系。

    2017年02期 No.258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的战略方向与实践路径:中美的比较

    黄梅波;刘振原;

    美国2011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和中国2013年正式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两国地区性战略实施的标志性方案,在战略实施对象和战略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对上述战略的设想不同,所期解决的战略问题不同,所以两国的倡议在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的"丝绸之路倡议"更具有"外生"性质,其试图通过扶持印度势力增长,促进中亚、阿富汗及南亚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同步增长,从而保障上述地区长治久安,同时遏制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复兴战略的实施。相比之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内生"性质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基于更为开放式的理念下,以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战略实施手段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均衡增长。从具体实施路径而言,美国主要从市场需求角度实施其丝绸之路战略,在战略实施中侧重于解决上述国家与地区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而中国则更多地从市场供给角度出发,侧重于通过改善当地经济增长条件推动经济发展。

    2017年02期 No.258 99-108+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丝绸之路的启示

    张亚光;王倩倩;

    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货币的国际化与对外贸易关联紧密,中国古代货币在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上早已经历了国际化的过程。本文对中国古代货币在外流通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其经历了国际化到被国际化的过程,其中宋朝是货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朝代。货币搜寻模型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国家影响力越大、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越低,则货币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越强;并且,当经济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则强势货币对弱势货币的影响越大,这些是影响信用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同时,金属货币本身单位价值的大小及价值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中国古代货币的情况来看,货币无论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都可能面临着本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而这也给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017年02期 No.258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李晓敏;李春梅;

    在东道国制度质量与宗主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上,学界一直存在"制度促进论""制度阻碍论"和"制度无关论"之争。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从腐败程度、政治风险水平和法治水平三个维度衡量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发现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具有负向影响,即东道国制度质量越低,中国OFDI越多;另外,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协定数量和地理距离对中国OFDI分别有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学界提供了支持"制度阻碍论"的新的经验证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2017年02期 No.258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升级方略

    聂名华;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低,在价值链中所处地位指数偏低,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较低。导致这种地位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全球价值链引领者操纵的"低端锁定"压力,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低且结构不够合理,制造业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等。为了突破这种困境,必须确立全球价值链升级新战略,尽快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加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2017年02期 No.258 127-13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金融资源配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罗玉冰;

    基于金融资源理论,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点与趋势,对金融资源配置赋予新内涵。以2000—2014年的中国和省际数据,构建以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代表经济发展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资源配置四个维度为解释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整体层面和东、中、西部区域层面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力度。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中国整体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非线性的,即具有门槛效应。但各维度的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的发挥。

    2017年02期 No.258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地区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及责任分配——基于多目标决策DEA模型研究

    王荧;

    根据管理者期望实现的各种目标,评估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及改进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各省均能接受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是政府、公众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一个多目标决策的DEA模型可以有效、灵活地解决该问题。该DEA模型假设每个DMU有两种类型的产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在六个针对个体的目标约束下,需要分三个步骤分别解决三个追求的总体目标:期望总产出实现增长、非期望总排放量实现削减和资源投入量实现节约。管理者不仅可以改变六个个体目标的参数值以及调整三个总体目标的优先顺序,而且还可以在每个步骤相应目标最大实现潜力评估的基础上,在相应目标的最大实现潜力范围内进一步设定一个期望的合理总体目标,从而形成各种目标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案。

    2017年02期 No.258 147-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基于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郑秋锦;孔德议;许安心;

    当前关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文献多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而针对福建省先进制造业的研究更为匮乏。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Malmquist-DEA方法测算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并利用福建省2010—2015年的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人力资本水平、专利授权率、R&D经费内部支出均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影响;(2)技术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即时性,而专利授权率和R&D经费内部支出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3)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产业升级都具有显著的历史演绎路径,即过去的产业升级状况会对未来的产业升级状况产生重要作用。

    2017年02期 No.258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地方IPO上市潮与区域经济发展——来自我国地级市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的证据

    杨洁;郭俊峰;

    以2004—2015年我国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方法,检验了地方IPO上市潮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上市数量、还是上市募集资金量,都对区域经济发展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证据表明,相比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圈,非城市圈的上市数量和募集资金额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最后,跳跃样本检验说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

    2017年02期 No.258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公众健康优先原则

    李春林;庄锶锶;

    由于早先并未秉持优先保障公众健康的理念,美国应对空气污染的努力一直收效甚微。不过,随着1970年《清洁空气法》的制定,该理念得以法制化,辅之以司法判例的全面加固,最终成为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即公众健康优先原则。该项原则首先要求政府承担保障公众健康的首要责任,其中包括应制定以健康为基础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防治空气污染过程中使公众健康压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考虑。在其引领之下,《清洁空气法》发挥出强大空气净化功能,使得美国的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公众健康优先原则为我国全面改进空气污染治理机制提供了若干启示。

    2017年02期 No.258 170-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追续权适用范围研究

    戴哲;

    追续权是艺术家从作品的转售中分享利益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正在进行中,修改草案新增了追续权条款。除草案第一稿外,其他草案各稿都将追续权适用范围限定于公开拍卖,这引起了拍卖行业的强烈反对。不过对我国艺术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将追续权适用于其他交易类型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将追续权制度限定于公开拍卖才具有可操作性。未来我国追续权可以扩展适用于艺术市场专业人员参与的转售活动,以使更多艺术家受益,并平衡艺术市场中介商的利益。

    2017年02期 No.258 17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技术中立行为的刑事责任范围

    杨晓培;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立法,并未为网络技术中立行为的入罪化提供一个可靠的教义学限制标准。有关中立帮助行为可罚范围的各种限制性学说,在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限制路径时也都过于片面化。鉴于此,应当倡导一种以行为的客观面为基础的折中路径,从而合理地限制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范围。在当下司法实践中,对于网络技术中立的帮助行为采取限制处罚的立场是较为妥当的。因此,需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限制解释,否则便会过分扩大网络技术中立行为的处罚范围。

    2017年02期 No.258 188-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研究——以民事裁判文书为中心

    张钟祺;

    学界至今没有总结出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一般规定,法官们在实践之中只能通过价值衡量以及个人对法条的认识来进行裁量。笔者从百余民事裁判文书中选择了"偷拍偷录""悬赏证人""陷阱取证"三种较为常见的非法证据类型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情况并从中寻找完善规则的方法。

    2017年02期 No.258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诉求:寻求现代中国美学的心性秩序

    李河成;

    "审美共通感的公共诉求"从心性-秩序的交融层面切入现代中国美学史与政治学史相结合的现代性研究,是继"启蒙""革命"等专题研究之后的深化。论题反观现代中国美学史中"共同体"转型之后的主体概念,提炼文化统合中的审美范型-符码,追诉现代中国的感通心性,以作为回应程序宪政学的"合理化"(公域)困境和主体间原子化(私域)弊端的理据。论题立基"孔子"等观念单元的数据统计,提取"尊孔-倒孔"的符码演变,以表征主体心性秩序的公共转型;"公议"的小说以诗艺行动展现"公性情"并现出革命符码制作技术的限度;"典型"的公共行动论着力分疏"典型"符码与国家秩序间的张力,希冀以德性/政治"行动"的"典型"学来超拔诗艺的"性格"论;公共艺术从心性的感通层面塑造或表征社会治理的公信秩序。学案中呈现的"摩罗诗力"、孔子符码、典型等审美范型是主体获致公共的美学创生;同时也存在总体性意识形态规训、利用审美共通感的社会面相:现代中国美学的公共性处于"政艺合一"的诉求或"政-艺分离"的反思当中。

    2017年02期 No.258 200-209+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解构主义的萨特:介入式的文学批评及其反思

    郑海婷;

    萨特在文学批评中引进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哲学思考,把文学评论当成战场,力图使自己的声音盖过批评对象的声音,形成了"介入式的文学批评"。他的《辩证理性批判》试图引进外在的第三项来打破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布朗肖则更进一步,主张通过越界的行动不断反观自身。他们都主张生成困难化和复杂化的机制,打破结构的静态循环,赋予其动态性:这在不同程度上呼应了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2017年02期 No.258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宏论与私言:论钱穆的战时文章

    吕若涵;

    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钱穆以大量的报刊之文参与战时"言说",这是文化保守型学人受强烈的"儒家信仰"趋动而介入现实的行动方式。他的"宏论"与"私言",以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的文明互为参照,其中有着"现代性"的微光。他的文体与风格,既传承儒家文章的"熔经铸史",又兼理学文章之深微理趣,在文章学意义上也深具研究价值。

    2017年02期 No.258 216-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刘再复对李贽“童心说”的接受

    古大勇;颜莉莉;

    以"童心说"为中心的李贽思想,对刘再复产生根本性、全方位的影响,影响了刘再复"第二人生"的散文创作、学术研究乃至生命走向。刘再复是李贽"童心说"的接力者和守护人,他认同李贽的"童心说",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接受逻辑。刘再复不赞同李贽的部分思想观点,但不妨碍他对李贽整体上的高度评价。

    2017年02期 No.258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断头与分身——中国现当代小说身体叙事的另类维度

    黄婕;

    身体在小说文本中的遭遇和意义是多样的。作为身体超现实存在的特殊状态,断头和分身展现了身体叙事的另类维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身体奇观和审美体验,也反映出人对自我形象和意义的认知。在现当代不同时空语境的文本中,断头与分身的叙述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叙事张力和意义指向。

    2017年02期 No.258 23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十九世纪以来厦漳泉方言的语音演变及差异——杜嘉德《厦英大辞典》语言研究

    杜晓萍;

    《厦英大辞典》是十九世纪最详细记录厦漳泉方言及其差异的一部辞典,本文一方面从历时研究十九世纪至今厦漳泉方言语音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从共时研究十九世纪厦漳泉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情况。

    2017年02期 No.258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