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生旭;
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路径可以通过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与生态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实现,以此设计一套涵盖与符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水平的评价体系。福建省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个单位,因此文章选取福建省为评价对象,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水平为3.21分,属于均衡发展区域,而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相对劣势。最后,立足实际,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5年05期 No.24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朋;张楠;
城市叙事空间传承着城市文化、影响着人们情感。营造良好的城市叙事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文章研究了人们认知城市叙事空间的三个途径,并结合城市叙事空间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多样性事件要素研究了城市叙事空间营造路径。研究认为,城市多样性事件与现实空间有机结合是城市叙事空间营造的重点,文章还对城市叙事空间建构做出了安排,论析了多样性事件资源及新媒体技术对城市叙事空间构建的影响。
2015年05期 No.249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黄耀明;
失独家庭群体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独生子女家庭极具风险。失独家庭父母在承受"白发人送唯一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之中,面临着养老困境、疾病缠身、精神崩溃、生命凋零、亲情落寞、社群疏离等一系列困境与挑战。如何帮助这些身处生活艰难真实图景的失独家庭重建生活秩序,失独家庭问题逐渐引起政府、学界及社会的关注。通过一项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重建行动研究的项目实践,展示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方法帮扶失独家庭生活重建及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的基本经验。
2015年05期 No.249 80-87+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李贵成;
由于受到制度、政府、社会、个人等诸多因素缺位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逐渐式微,精神家园出现困境。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的应然机制包括:一是变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让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地享有市民待遇;二是提高经济收入,夯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物质基础;三是提升组织管理程度,建构与市民平等的话语权;四是发挥市场的参与功能,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转化体系;五是提升主体素质,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家园增添素质动力。
2015年05期 No.249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珍珍;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公布广东、天津、福建三个新设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四个"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正式启动。四地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共性,更存在着个性,如何协调四者之间的竞合关系成了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分别从建设背景、核心任务、管理模式、建设基础、分布特征、功能定位、实施重点、产业开放度等对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并得出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差异化功能定位,构建跨区域合作战略联盟,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完善自贸试验区建设保障体系,共同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对策。
2015年05期 No.249 96-10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伍长南;
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福建省、广东省、天津市列为国内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试点省份,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闽台区域深度融合、投资贸易便利、产业优势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营商环境规范的自贸试验区,成为福建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的紧迫任务。如何立足福建区位特色和产业基础,深化对台经济合作,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更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5年05期 No.249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梅波;陈冰林;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4月21日福建自贸区正式成立。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和多项创新举措都重点针对台湾,核心定位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人们不禁希望其相应政策的实施能使两岸金融合作在经过两年的冷缓期后重新回暖。本文将着重解析福建自贸区成立总体方案中关于两岸金融合作的相关举措,在探讨两岸金融合作的进展和困境基础上,深入探讨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对两岸金融合作的推动,并且指出总体方案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部分,以期规避未来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015年05期 No.249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世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渡时期,基准利率也将由政府货币当局指定向由货币金融市场自发形成转变。无论利率市场化之前还是之后,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中的主导利率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率市场化之前,基准利率不是市场决定但又离不开金融市场参与;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由货币金融市场决定但又必须承担政府调控的非市场化特征。通过分析比较利率市场化前后基准利率的市场传导效应,可以发现基准利率的确定并不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赖于基准利率是通过何种方式形成,更有赖于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合理角色。
2015年05期 No.249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彤;
随着中国乡村农业发展进入资本和科技的时代,新科技新思维嵌入传统农业,带动农业经济向第六产业型态延展。因此,农庄经济脱颖而出,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在中国农庄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政府支持是农庄发展的必要基础,法治化是农庄经济成长的保障,在地化是农庄产业发展的内核。而生态保育,则体现着土地流转的政策底线,和农庄经营的社会责任与外部效应。鉴于乡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和规范,对于农庄经济在一、二、三产业上因地制宜的布局,以及乡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在制定乡村土地政策的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平台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在地化原则、法制化原则、资金效率原则和生态可持续原则,引导农庄经济良性成长。
2015年05期 No.249 126-13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东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由全球城市或特大城市的竞争力来决定,而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则主要由其经济效率来反映。文章运用DEA方法、Malmquist指数模型和相关面板数据,对2009—2013年中国11个特大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水平没有完全跟上,资源配置水平低下,经济效率没有达到有效状态。因此,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从而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是中国特大城市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
2015年05期 No.249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敏;安增军;
文章将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的相关理论融合起来,深入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企业科技人才流动的效应与动因,将转移产业的聚集度和成熟度、转移企业的激励机制、科技人才的能力水平和转移成本作为变量,构建了科技人才流动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并以福建省4个地市产业转移中的291名企业科技人才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2015年05期 No.249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挺昂;
从"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协调经济之法"的本质出发,透过政府干预边界的视角,对"三包"制度正当性进行考量可知:"三包"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存在本质区别,"三包"制度造成了产品质量责任体系的混乱,反映出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的失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公权力的扩张及政府干预的越界。现阶段,有必要废止"三包"规定,制定《消费品质量担保法》,通过提高立法层级、设定最低担保条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实现质量担保体系的重构及政府干预边界的回归。
2015年05期 No.249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雷国铨;高水练;陈梅英;
文章基于安溪县240户农户的实际调查,建立了农户茶业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和茶园流转意愿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经营规模、预期产出、相应政策与农户茶业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年龄、预期投入与农户茶业家庭农场经营意愿呈反向相关关系。从转出意愿的角度看,年龄、家庭总收入、受教育程度与茶农转出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转出年限与茶农转出意愿呈反向相关关系;从转入意愿角度看,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转入年限、家庭人口数与茶农转入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年龄与茶农转入意愿呈反向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的提出培育茶业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5年05期 No.249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苑华;
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它是纳贡模式;阿瑞吉提出,它是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沃勒斯坦则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模式是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俸禄制"社会模式。相较而言,沃勒斯坦的"俸禄制"社会模式,不仅有别于其他国外学者的判断,也不同于我国学者的界定,具有某些原创性价值和启示意义。
2015年05期 No.249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钟鑫;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华人基督教跨国网络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研究主要从网络功能的角度分析其对于华人信徒拓展生存空间的作用,然而对于华人基督教跨国网络的结构和影响却未有专门的论述。本文认为在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基督教网络"和以"文化中国"为载体的"华人网络"相互嵌入的过程中,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和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张以新加坡为"中心节点",以东南亚各地重要华人教会为"中间节点",以西方各国差会和各地华人教会为"基本节点"的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跨国网络。
2015年05期 No.249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庆元;
钟惺、谭元春周边人物,是指与钟、谭有过某段时间的交往唱和的诗人。蔡复一即是其中一位,蔡复一,福建金门人。民间传说蔡复一身患残疾,面目可憎;诗坛上说蔡见钟、谭弃去其学而学焉,率先倒戈于竟陵邪说,因此"闽派从此熸也",应负其责。实际情况是蔡复一无残疾,只是个子偏小瘦弱而已。蔡与钟、谭有过交游,在某个时期诗歌创作相互欣赏,但诗歌见解仍然存在差异;蔡入楚之前,诗歌的特点、风格已经形成,而且恰好与竟陵比较接近;或者说钟、谭诗的特点、诗风和他比较接近。蔡复一不是闽中(福州府)诗人,闽派"熸"否与他无关,不存在蔡复一"尽弃其学而学"或"率先倒戈"的问题。在楚言楚,在闽言闽,既要重视蔡复一与竟陵的交往影响,更要看到他长期和闽中及泉、漳诗往人返来唱酬的方面。
2015年05期 No.249 17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兰寿春;郭丹;
兴与物感都是源于人类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思方式上,它们都有感物抒情的特点。从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开始,兴的作用从《诗经》的触物起情发展为兴寄,成为更有意味的诗思方式。同时,"建安七子"的诗歌也表现出强烈的物感意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兴寄与直寻的诗思方式得到人们的推崇与实践。这种发展变化,可以从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事实得到印证。
2015年05期 No.249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亚芳;
清词的发展环境与宋词迥然不同,清代词人词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清词的词体状态发生嬗变,具体表现为内容上大气包举,"情爱"与"忠爱"并行不悖,创作状态、创作手法、词作风格以及词学批评,自觉向诗体靠拢,呈现鲜明的诗化特性。
2015年05期 No.249 19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峰山;
疾病是观察人类生活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与近代西方文学中的肺结核在各自文明系统内具有丰富内涵和多重指向,它们的出现与变迁,具有观察历史变动的指标意义。相思病在新文学中被"近代化的产物"肺结核取代,揭示了新文学的现代属性,但其实质却是相思病的隐喻传统在新的社会与生活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此事实揭示了新文学是中国文学传统在现代的延续和转化的本质,尽管西方的影响不可低估,可促使新文学变化的主导力量是"中国问题",而非"西方关切"。所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吸纳世界文学养分才是中国文学的未来之路。
2015年05期 No.249 20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斐;
自1990年代始,国际社会思想变得多元纷杂,批判思潮席卷了整个国际文艺界,各种艺术形态和主张接踵而至,政治反讽和社会批判是整个批判思潮中影响最深远的。各艺术形式的文化批判主要有行为艺术所蕴藏的文化批判、政治波普艺术之中的文化批判和造型艺术中的文化批判与反批判等。1990年代后期,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更加明显,文化批判及反批判现象更为激励。对俄罗斯当代美学的人文缺失、文化渗透等现象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俄罗斯当代艺术的文化走向,并对我国艺术的发展提供参鉴。
2015年05期 No.249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英;
信息化技术改变了艺术形态、人文观念、人本意识,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审美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美学呈现样式。基于知识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在艺术生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双刃剑"特性,数字技术与审美追求将长期处于矛盾的张力之中。数字技术与审美艺术的融合丰富了人类主体的审美体验,但部分数字技术的衍生物对艺术内涵产生了催逼。本文以数字技术与艺术审美为视角,通过剖析数字技术对艺术本体的融合以及技术本位与艺术主体审美的消解,试图突破数字技术模式化的误区,正确对待数与消解字技术所带来的审美弊端。试图使数字技术悖论和错位能够构成数字艺术可能给我们的启示和张力,走出真正属于数字技术的独特魅力。
2015年05期 No.249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余望;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地方传媒与特色文化传播的关系,分析了福建传媒在构建福建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现状,提出加强特色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利用区位优势,把握好海西崛起的机遇;协同创新,互补互惠,共同发展;发掘和保护福建特色文化资源;提升福建传媒自身的综合影响力。
2015年05期 No.249 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晋;董晓波;
在国际交往中,法律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江苏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翻译,为江苏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笔者参加了江苏省政府组织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译审工作,从翻译实践出发,并结合已有的理论,探讨地方性法规规章翻译中的失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015年05期 No.249 225-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赵颖;
乔治·斯坦纳所提出的"阐释的运作",由于没能摆脱"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掌控,而沦为主客征服的暴力工具,即使假"信任"之名,也难行尊重之实。启动移情,以生命与生命共在的情怀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他者"的"是其如是","自我"便不会将"他者"物化为客体去加以征服,而要在"物(人)我合一"中达到独立个体间的相通相容。翻译的伦理由此得以持存下去.
2015年05期 No.249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国平;林静;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思想家,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文围绕林则徐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与中西文化交流、爱国主义与军事思想、民本思想与经济思想、为官之道与政绩以及文献资料的挖掘利用与理论创新等方面,对2006年以来林则徐研究做简要的回顾和评论,充分肯定近十年来林则徐研究在诸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但要更上一层楼,不但需要文献资料的继续挖掘利用,还需要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
2015年05期 No.249 23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卫兴华;黄丽云;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理论形态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为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本刊特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2015年05期 No.249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力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并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同时提出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前提下,对构建现代法治财税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顺应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做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与坚持依法治税的各项工作。本文拟就探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与坚持依法治税之中国道路简要谈三点认识。
2015年05期 No.249 12-19+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杰;魏溦;
传统意识形态研究主要在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多集中于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合法性辩护和社会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讨论,相比之下,对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以及其作用于经济绩效的具体机制的探讨尚显不足。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给予我们某种启示。意识形态作为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其经济功能主要有解释功能、约束功能和节约功能。成功的意识形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供正确指导来提高经济绩效。对意识形态提高经济绩效机制的研究,在实践上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在理论上构成了对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深化与扩展。
2015年05期 No.24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贤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起,在国际上主动施展了一系列外交新举措,充分凸显话语内容理念的吸引力和表达方式的感召力,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国际话语困境制约,中国该如何成为平台合作的倡导者与规则制定的主导者,是一个复杂的战略问题,需要厘清权力关系现实构建的逻辑路径。文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方法和中外对抗激烈的议题对象,从逻辑层面分析指出,国际话语权力构建包含扩展和转化两种向度,需要注重质量互变、层级递进、场景变换和制度外化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解决。
2015年05期 No.249 26-3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庄树宗;庄锡福;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社会形态更替问题上提出的著名论断,只有统一把握才能完整体现唯物史观的要求。由于未能"统一把握"而出现偏离,社会主义国家有过惨痛教训,邓小平则在汲取这些教训基础上推出改革开放。他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并把它们统一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正是来源于他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关系的统一理解和把握。
2015年05期 No.24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小新;
解严后,一批倾向于新左翼立场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结合台湾社会运动的思想方向和新的思想资源,"人民民主"论的重构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尝试。这一尝试受到国际泛左翼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台湾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最初形态。
2015年05期 No.249 38-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文宏;
全球化是阿明依附理论的一个显性主题。阿明在依附理论视野中分析了全球化的真相、后果,揭示了迄今全球化的不合理性及其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欠发达状态的严重影响都直接根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合理性,探索了摆脱全球化的不合理性的理想出路是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构建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是全球化的归宿。阿明的全球化理论是其依附理论的一个特色内容,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思想,但也存在某些理论困境,需要我们具体地分析和评价。
2015年05期 No.24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朱双一;
"日治"和"日据"一字之差,台湾地区有人加其沉重的政治意涵,宣称因有《马关条约》,日本是合法地"领有"、"治理"台湾而非武力侵略、占领,只能称"日治"而非"日据"。此说无视日本通过战争手段侵占他国领土的非法本质,特别是抹杀了台湾民众浴血奋战、武装抗日的历史意义,称颂殖民者"合法"等于贬抗日者为非法,由此暴露了其宣扬者的亲日附日立场。另一论调宣称"日治"下台湾人就是日本人,他们当"皇民"、为日本效力是"善尽国民之责",无可指摘。此说肆意往抗日先贤身上涂污抹黑,污蔑台湾民众全都"皇民化"。两种论调都为了鼓动"亲日仇华"情绪而不惜扭曲、虚构历史,是当前影响台湾民众国家民族认同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并加以严肃的清理和批判。
2015年05期 No.249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建华;
晏阳初及其领导下的平教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埋头研究,作一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工作。全面抗战开始以后,晏阳初及其平教会同仁更是怀着满腔热血,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地对民众进行抗战的宣传、教育,发动和组训农民抗战,协助政府改革县政和对基层行政机构的改革、人才的训练,乡村卫生保健,等等。晏阳初的平教运动在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发农民的全面抗战自觉,加强其精神及生产的力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05期 No.249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