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2689
日访问量:103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农村征地冲突及其演化:理论综述

    孟宏斌;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地非农化征用加速,农民利益受损,由此引发大量纠纷乃至冲突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国内外对土地征用冲突的内涵、特征、根源成因及解决措施等的研究成果。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综述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树立冲突预防与化解并重的危机管理机制,以期对我国土地征用冲突的预防及化解提供参考借鉴。

    2013年05期 No.237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以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为例

    黄宁莺;柯毅萍;赵豫生;

    长乐市梅花镇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网格化管理试点乡镇,其宗旨定位、流程设计和相关制度安排在福建省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参与式治理理论为视角,以梅花镇网格化管理实践作为考察个案,寻求网格化管理对农村基层管理结构、公共利益以及民众参与本地公共事务的影响路径,倡导以社区服务作为网格化管理的宗旨,从而达到消除民众的"权利泡沫",形成参与与赋权良性互动的目的。

    2013年05期 No.237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

    陈旭峰;

    根据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力量的不同,可以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成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类型;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导向的不同,可以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成现代化和城市化两种类型。结合动力源和发展方向这两个视角可以将农村社区建设划分为四种模式,分别是外生型城市化模式、外生型现代化模式、内生型城市化模式和内生型现代化模式。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对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有所帮助。

    2013年05期 No.23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民意的现实困境分析

    费久浩;洪威雷;

    网络民意由于现实政治与信息技术的双重催化而在近年的中国社会中迅速崛起,并在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抱持十分乐观的态度。然而,这种乐观应该是审慎的,网络民意存在种种令人感到棘手的现实困境,这包括代表性不足、真实性存疑、责任感缺失和民粹化泛滥。反思网络民意的困境并非要否定它的作用,而是为了使其在良善的制度框架和开明的社会氛围下运行。

    2013年05期 No.237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冲突论视角下网络民意表达维护机制的构建

    胡长青;

    网络民意表达正在对传统社会政治产生强烈冲击。如何使网络政治以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方式发挥其应有功效?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现状亟需借助社会冲突理论,建构若干网络民意表达新机制,以期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

    2013年05期 No.23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抉择

    张华荣;陈伟雄;方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资源要素价格扭曲、政府职能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均衡、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竞争性领域的作用、明确强调政府在非竞争性领域的职责、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2013年05期 No.237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现代主流财务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缺陷及其优化

    彭宇文;乌画;

    本文总结了现代主流财务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缺陷,如学科体系杂乱,关于风险与收益、收益与社会责任、财务环境与财务治理的关系至今争论不清,等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了大量的财务决策失败案例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些主要缺陷根源于"公司合法虚构"、"个体主义"、"理性经济人"和"完美市场"四大远离社会现实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优化主流财务学研究范式的设想,如"公司社会经济实体"、"经济生态圈内个体"、"有限理性经济人"三大假设,"经济生态圈"概念和思想以及"社会总贡献最大化"决策标准等。

    2013年05期 No.237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区域空间经济影响力的比较分析

    梁新潮;胡志勇;陈彼得;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逐渐从竞争阶段向融合转变。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作为福建省重要城市,它们能否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中心城市应有作用?这可以从城市的区域空间经济影响力做简单的考量。文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周边县域经济的人均GDP及其与中心城市距离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在三个城市中,厦门市对漳州市和龙岩市的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影响力,其他两个城市则不然。笔者采用人均GDP指标及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结构理论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阐释,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3年05期 No.237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海西经济区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杨立熙;唐振鹏;

    实施服务型制造模式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发展,总结出服务型制造系统主要有四种价值增值模式。并探讨了服务型制造模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海西经济区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总体发展思路。最后应用服务型制造理论,对海西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和集成电路业两个主导产业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2013年05期 No.237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标准联盟治理中控制权的配置与决策

    孙秋碧;任劭喆;

    技术标准联盟的核心资产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公共产品特征,其控制权配置包括单边控制、共同控制和共享控制三种模式。联盟核心资产的控制权对联盟成员企业之间互相披露和共享隐性技术知识的程度产生影响。在不同治理结构控制权模式下,如何配置技术标准联盟控制权,将影响联盟成员企业的技术知识共享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继续投入(努力)水平的决策。研究表明,共同控制模式是实现联盟成员企业之间按充分知识共享的唯一决策模式。

    2013年05期 No.237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技术创新决定性变量考察与检验

    周锐;王学真;

    本文利用2001-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政府和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均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需求规模是收入差距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而需求结构与收入差距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政府和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投入的增加都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扩大需求规模更能有效发挥收入差距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2013年05期 No.237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林权制度改革与参与式森林资源保护

    黄欣;黎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林业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农户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然而,随着林改在全国的深入开展,经济收益作为激励因素促进农户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受到了另一些学者的质疑。基于文献研究,文章构建了社会资本视域下林改与参与式森林资源保护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参与式森林资源保护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正向调节林改与参与式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论对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2013年05期 No.237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森林组合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研究

    李中华;

    林业合作社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研究了日本的林业合作社——森林组合的作用与定位、发展历程、业务领域,指出其兼顾经营性与服务性、合作性与公益性、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借鉴其铸造系统品牌和重视文化建设、民办与公助并行等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提出了应推进合作与联合、推进功能拓展、加强人才培养与文化教育建设、尽快完善法律与加大扶持力度等建议。

    2013年05期 No.237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实证研究

    陈蕾;邱崇明;

    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是衡量证券市场效率的重要指标。中国的证券市场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政府从实现国家利益和实现该利益所耗费的成本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相机调控资本市场的发展节奏,因此也影响到了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水平。文章通过公司特质信息这一指标对我国证券市场纵向发展过程中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从证券市场的纵向发展来看,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逐渐提高,其间经历着不断的波动;(2)制度建设对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贡献呈现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大幅上涨;(3)影响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事件的发生能够带来公司特质信息的上升,在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中,政府的定位与决策对证券投资者保护水平至关重要。

    2013年05期 No.237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澳洲政府公共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宋建晓;

    借鉴西方国家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澳洲政府公共管理强调国家治理权力间的相互制衡,依据制度建设管理公务员队伍,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统筹兼顾处理对外关系,以实现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供给。澳州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启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应更加透明公开,政策措施的制定应更加强调务实灵活,以满足民众多样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2013年05期 No.237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村治中选举博弈与土地流转关联性研究

    王俊霞;张玉;鄢哲明;

    当前农村冲突之一表现在流转土地利益的争执上,而土地利益分配的诉求则主要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得到表达。分组探讨村干部候选人博弈过程与土地流转的相互影响后发现:村干部的品德影响流转土地的价格与村民的收益;选举中候选人行为主要受预期土地流转规模的影响;候选人之间能力的差距决定土地流转规模和利益的分配。在村治中,加强对村干部能力和品德的考核,推广"组合选举"和"土地股份制改革"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贿选等行为对流转土地利益的侵害。

    2013年05期 No.237 159-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的尊严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李贵成;

    人的尊严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权利。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是否有序,关系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的进程。而在现实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常常受到侵害,导致他们的尊严无从维护。因此,从人的尊严的视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表达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积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的有效机制,让新生代农民工有尊严的生活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05期 No.237 16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以政府干预为主导的农业保险模式及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建构——兼评我国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农业保险条例》

    于娟;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保险一般具有平等性、自愿性、营利性等特点。然而,在农业保险域中,被保险人给付能力较低、保险费率不高、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高发、赔付负担重等特点使得农业保险不能是一种纯粹的商业保险,这就为政府干预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学依据,以政府干预为主导的模式注定成为农业保险的主要模式。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制度从头走来,现已走上法制化轨道。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施行,这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该《条例》对于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业保险条例》在部门职权界定、保险主体的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及农业保险转移机制等诸方面仍存偏失,必须加以完善。

    2013年05期 No.237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完善我国合同法之商法内容的思考

    黄积虹;

    合同法是民法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法学界不争的事实,然而,其商法属性学界则很少提及。从我国现行合同法的出台背景、立法目的和制度内容分析,其商法属性已基本得到肯定。本文从探讨合同法之商法性含义入手,通过对合同法制度演进及内容分析,客观认识合同法中商法内容之现状,剖析其内容扩展存在的困惑,大胆提出几点完善的构想,以强化民法合同法之商法属性观念,增强合同法对商事交易活动的法律调整。

    2013年05期 No.237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现行法律框架内构建未决羁押救济程序探析

    韩正武;陈峰冰;

    我国现行未决羁押存在高羁押率、因押致罪、取保候审难和羁押刑罚化等诸多积弊,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重实体轻程序的陈旧司法理念、司法审查救济程序缺失以及将逃亡串证的可能性完全视同现实性。我国未决羁押救济程序一方面坚持司法救济中心主义,另一方面立足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坚持行政听证和司法审查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未决羁押分阶段审查救济机制。

    2013年05期 No.237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冯友兰的朱子学研究与创新

    乐爱国;

    从民国时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对于朱子学的研究可以看出,冯友兰从理学与心学对立的角度界定朱子学,并以此梳理朱子的思想来源,研究朱子的理气论,分疏朱子的心性之别,阐释朱子的格物致知论,概述朱子的政治哲学,辨析朱子与陆王的异同。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重要的是,他运用西方哲学概念,通过中西比较的方法研究朱子学,并在阐述朱子学的基础上,修正和发展朱子学,建构了"接着"程朱理学讲的"新理学"体系,而成为后世朱子学研究的典范。

    2013年05期 No.237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子“四端”说流衍考辨——以朱熹与韩儒为中心

    金香花;

    "四端"说最早由孟子提出。他把"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四心作仁义礼智四德的端绪,其理论由心说性,心情合一,夯实了仁说的理论基础。而朱熹则直接把"四端"称作情,以理气、已发未发、体用等多层面加以分析,构筑了"由性说情"的道德本体论。朝鲜朝时期的退溪又通过理气与"四端"、"七情"关系的论辩把"四端"问题的研究推向高潮。对"四端"说的抽象化的承接与发挥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理论诉求与特色,反过来也深化了我们对四端本身的理解。

    2013年05期 No.237 200-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闽南“开漳圣王信仰”的形成与承续研究

    钟建华;汤漳平;

    迄今为止,偏安一隅的闽南"开漳圣王信仰"已经延续了1300多年,这在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民间信仰个案中并不多见,根据目前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改革开放至今,"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研究重心已经从"开漳史"转移到"开漳圣王文化",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意味着重新审视开漳圣王信仰在闽南地区的形成与承续,对于整个闽南文化,尤其是漳州地方文化的历史建构与反思,有着深刻的意义,亦可管窥闽南民间信仰存续过程中的消长现象。

    2013年05期 No.237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晚明书籍中图像视觉再现的缺席——以《长物志》为例

    田军;

    在晚明插图书籍兴盛的情形下,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全无插图,形成了图像视觉再现的缺席,这首先在于文氏立足其尚雅反俗的审美意趣和丰厚的文化资本,采取区隔策略,排斥商业化与世俗化,将读者定位于精英文士,从而维护文人既有的身份与地位,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同时,文震亨明确反对"按图而索",而以图像的缺失召唤读者注意文字、直面实物和亲身创造与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佳境。他还以可视化语言实现了隐含的视觉再现,为语言与图像的交融提供了新的可能。《长物志》虽无插图,但它通过使用可视化语言、重视生活环境的视觉效果和强调视觉实践,突显了其对视觉性的重视,从而参与了晚明视觉文化的建构,对当今的视觉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价值。

    2013年05期 No.237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尚先在闽行迹、书法交游及与台湾书法之关系述论

    蔡清德;

    郭尚先是清代道光年间重要的书家,书品人品都获得很高的赞誉。其与伊秉绶父子、林则徐、顾莼等名流过从甚密,对其书风和声名多有助益。有研究称郭尚先曾到台湾设馆授徒,然而从目前已有史料来看,此说并无确证。但其与"台湾金石学导师"吕世宜的师生情谊,使其对台湾书法风气的转变有间接影响。

    2013年05期 No.237 21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近年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

    林丹娅;郑斯扬;

    近年来一些女作家对城乡变迁中农民所经历的生存伦理变迁、价值观念转变以及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格外关注,反映在她们写作文本中的一方面是有别于前的农民生存形态与其伦理形态,一方面是有别于男性书写的立场、视点与态度。由于男女性别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内涵与不同境遇,女作家对乡土文学写作的介入以及在写作中的呈现与揭示,不仅大大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与表现,同时也警醒人们对城乡变迁中乡土伦理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2013年05期 No.237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曲同调殊:戏改语境中的荔镜情缘

    黄科安;王伟;

    《陈三五娘》作为在"闽南戏曲文化圈"中搬演撒播达五百年之久的流行剧目,借由新文艺工作者的现代性重述,从而获取权力话语的经典命名,集中体现了民间话语与主流观念形态彼此借重、相互托举的共谋关系。然而由于其依旧保存着民间记忆与庶民声音,且与高扬人本主义的启蒙现代性耦合,不免存有与强调集体理性之民族国家现代性互相矛盾的一面,因而在主导话语宰制下的戏文历史书写系统中消声隐匿。

    2013年05期 No.237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经典化文学——兼论生态文学经典化建构的三个维度

    万凯艳;

    文学的经典化寓意着经典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被接受、传播、评价、认可的动态历史进程,包含着人的自我建构指向,其形成最终要回归人,反映人的理想、价值和情感指向。作为关涉人的生活与生存,表现人的现实状况的生态文学无疑较好表现出经典建构所具备的审美、社会、历史等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生态文学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然、是自然与文学的关系使然、是对现代性的反拨使然。当代生态文学的经典化需要从三个维度中去把握,即历史传统维度、审美价值维度和当代性评价维度,表现出经典所具备的历史传播度、审美厚重度和当代关注度。

    2013年05期 No.237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的大众化

    罗昌智;

    当代文学及其文献史料遭遇消费主义最强劲的解构,即便是一些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经典"也遭致戏谑与解构,一些作家个体与文学思潮的史料一定程度上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资源。在日益娱乐化和商业化语境下,"娱乐性"取代了"文学性","消费性"取代了"艺术性"。而从"十七年"文学的"英雄崇拜"、"文革"时期的"政治霸权"到新世纪的"消费主义",当代文学在经历了从"一元政治意识形态"到"大众文化"消费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多元文化共生格局的重大变迁之后,文献史料研究也日渐回归民间立场。

    2013年05期 No.237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代以来西文关于闽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

    马睿颖;

    目前可搜集到的自清迄今用西文撰写而成的闽方言著作约有86种,经整理并翻译为现代汉语后,有助于研究方言学者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一、西文福建闽南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二、西文台湾闽南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三、西文广东潮汕闽南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四、西文闽东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五、西文闽北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六、西文闽方言研究著作目录考述与翻译;七、西文闽方言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思考。

    2013年05期 No.237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古以来牙喉音开合口的演变

    张平忠;

    对开合口演变历程的探讨有助于发现语音发展的规律。本文从牙喉音出发,逐个梳理了汉语各韵从隋唐经两宋、金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开合口演变情况,重点分析了成系列地发生过开合口相互转化的七组韵类并详细探讨了其成因,从牙喉音开合口的角度展示了中古以来汉语语音发展的详貌。

    2013年05期 No.237 25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缘文化与现代文明”笔谈

    <正>中华民族历来重群体、重人伦,追求自强奋斗、有序和谐,因而涵纳着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等因素的五缘文化成了团结中华民族、凝聚华人力量的强韧纽带,并且将在发展世界华人经济联系中起重要作用。寻找"五缘"文化的文化、心理活水源头,展示其演变历史轨迹和当今的活生态,深究其功能与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两岸和平发展、和谐侨社乃至和谐世界,不仅有学术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

    2013年05期 No.237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正>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是我省闽南文化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主要科研创新平台之一。该中心于2008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培育,2012年3月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运行。泉州师范学院具有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优良学术传统。1982年,泉州被定为国家首

    2013年05期 No.237 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重批判:马克思新世界观确立的方法论维度

    杨楹;周丽英;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企图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世界"的德国古典哲学,突破了以往德国哲学家在思辨领域基于哲学"副本"进行的"语词斗争",将哲学的批判功能延伸到对现实生活"原本"的描述性揭露和颠覆性变革。这种"原本"联系"副本"展开的二重批判,掀开了"神圣世界"产生的"世俗根基",扭转了哲学批判的根本路径和思维方式,赋予唯物主义"实践"的品格和"历史"的向度,构成了马克思生活哲学独特的内蕴。这一切成为马克思脱离德国古典哲学旧阵营,确立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不可缺失的方法论维度。

    2013年05期 No.237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陌生化到再陌生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路径的回顾与前瞻

    代建鹏;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本解读对于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以下简称马哲形成史)研究作用巨大,陌生化是我国马哲形成史文本解读兴起的实质路径,陌生化的关键在于拒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对于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整体制约。我国当前的马哲形成史研究由于对文本解读的兴起背景、理论预设、内在要求及可能的局限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探讨,从而形成了对文本解读一定的路径依赖。为避免这一路径依赖,再陌生化提供了一条继续推进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合理路径。其中,思想史研究应引起我国马哲形成史研究的充分重视。

    2013年05期 No.237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林怀艺;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理想。从"中国梦"所包含的具体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提出的国际背景看,"中国梦"包含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中国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及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是既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事业。"中国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重在行动,包括要"唤起民众",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要重视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成果并加强国际合作。

    2013年05期 No.237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主义的学术论争与技术修正之路径

    万伟伟;潘建红;

    当下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危及着人类生存,水资源污染、垃圾过剩、空气尘埃超标等,都成为人们日渐头痛的问题。于是,科学主义已成为人类处理社会生态恶化不可或缺之手段。然而,当我们自信于科学主义之时,科学主义又以其绝对化主观特性催生着新的生态危机,科学主义也因此毁誉加身,进而陷入尴尬之境地。从归属上,科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它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维度。把握科学主义,必须强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以人本主体善用科技、善待自然,维护好、建设好、调控好科技与人文、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让生态主义成为科学主义的调控者与守护神。

    2013年05期 No.237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近代中国消费转型与社会阶层多极化趋势变迁

    王敏;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出现"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此同时出现了消费转型的现象。换言之,近代中国消费转型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近代上海,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消费者诞生了,与传统消费者相比,他们的消费以满足欲望为最终目的。近代消费转型源于中国社会阶层多极化的变迁历程,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由原来的社会底层引发,进而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并一度成为新潮时髦的流行时尚标志。这种超乎生存必需的过度消费,使得原有的社会底层迅速跃居为近代中国的上流社会。于是,消费已不再是生产的附庸,于个体而言,它更是一种社会个体自我建构的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近代的消费转型与社会阶层多极化趋势之变迁亦具有同质之意义。

    2013年05期 No.23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比较意义下嫉妒情绪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机制

    卢长宝;林阳阳;段奕君;

    嫉妒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其发生条件有相邻性和流动性两种因素。嫉妒包含了对嫉妒物的可获得性、他人获取的正当性及制度公平性的认知,是对嫉妒物可望不可及而别人又能及的一种情感评估。良性嫉妒和恶意嫉妒是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个连续情感变量的两个极点。从流动性来看,恶意嫉妒的破坏性与嫉妒物的不可获得性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知有关,善意或竞争性嫉妒与可获得性有关。嫉妒涉及嫉妒者、被嫉妒者及嫉妒物供给者等行为主体。由于社会性嫉妒也有第三方,因此Envy和Jealousy是一致的。在嫉妒行为中,可流动性让嫉妒具有了自我激励的第一行为效应。而不可流动性会导致攻击被嫉妒对象的第二行为效应,以及攻击供给者的第三行为效应。对各类社会管理者而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促进嫉妒物的公平分配与可获得性,从而有效防范因仇富、仇权引发的社会动荡。

    2013年05期 No.237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