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厦门理工学院以"亲产业"、"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其文化产业学科以文化发展研究院和文化产业学院、数字创意学院、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等机构为基本组织架构。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学科教育是厦门理工学院应用型文科的典型代表,以文化产业学院为龙头,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形成了突出的比较优势。
2013年02期 No.234 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景源;
在我国学界,马克思哲学(不加主义)长期以来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二、怎样研究马克思哲学;三、为什么研究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诠释路径》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已是贴近马克思哲学了,可要进行诠释,而且有两种诠释,这样使得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又复杂了。这是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解?对此,本文将进一步依据文本探索,力图回答以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探索,不用加"主义"的马克思哲学,也不再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义,以免引起理论理解上的歧义。
2013年02期 No.234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飞乐;高远;
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在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过程中,由于理论资源、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不同,形成了"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三种研究范式。理论反思表明,三种研究范式在分析中国现代性问题时表现出诸多的偏颇与不足,因此有必要超越现代性、反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理论视阈,探索一种能够合理阐释和有效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新现代性"研究范式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新现代性研究范式的逻辑架构包括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基本原则、实证分析四个层面。其中,第一层面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批判性吸收的思想资源;第二层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现代性"(简称"新现代性")为核心概念;第三层面,由"主体多元性"、"本质多重性"、"发展多线性"、"叙事多样性"、"动态平衡性"构成五个基本原则;第四层面,运用新现代性研究范式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2013年02期 No.234 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南帆;
如今繁荣的娱乐景象同样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分不开:大众不动声色地完成了阶级主体向欲望主体的转换。娱乐意味着大规模的造笑运动。即使笑声无法感化历史,至少可以短暂地屏蔽历史的难堪。但是,历史遭到了屏蔽之后,过量的笑声带动的大部分是生理快乐。娱乐之后的满足是解放能量的积蓄,还是在幻象的空转之中将力比多消耗殆尽?
2013年02期 No.234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舒劼;
"祛魅"是新时期文学的共识。在文学现代性的自我确认途中,种种神秘性的现象在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中复现。作为现代性症候的想象性疗救方案,当代文学中迷魅性的信仰叙述既不能提供自圆其说的价值立场,也不能为处于社会转型与结构变更之中的个体以切实的苦难慰安。某些当代文学的信仰叙述甚至借由神秘性书写抹平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差异,导向了个体苦难与社会不公的再生产。公共空间中的信仰认同建构,需要从人性与启蒙的价值立场之上的再出发。
2013年02期 No.234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云亨;郁建兴;
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包括职能管理机构不协调导致政出多门,经济发展优先使得生态环境赤字明显,能源市场改革滞后与政府监管能力不足造成节能减排效果缺乏可持续性。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自身的监管职能,灵活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并将市场机制作为节能减排的基本工具,才能以较低成本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2013年02期 No.234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焦永利;叶裕民;
构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梳理了当前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一般流程,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行了理论层面的评述并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作为研究主题,通过探寻评价活动的哲学根基,提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若干基础性认识,最后构建了两层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013年02期 No.234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郑晶;许佳贤;张春霞;
低碳经济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低碳"与"经济"策略的冲突及耦合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的过程,这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在转变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根据自己的目标追求,制定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策略。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企业及公众三方的行为动机的分析,构建了动态均衡模型以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
2013年02期 No.234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庄宗明;徐洁滢;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试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部分观点指向银行业市场结构,且争议较大。为此,通过对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表现突出的台湾银行业进行研究,同时将市场结构演变细分为市场分散化与市场竞争化两类,能够更准确、深入地探讨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进而为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2013年02期 No.234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亮;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投资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风险,一般情况下这两种风险都不易克服,因此,管理风险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控制的关键。本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两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分别是组合投资与契约设计。组合投资能有效分散基金的非系统性风险,而契约设计能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起到规范代理人行为的作用。
2013年02期 No.234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莉;
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是企业融资渠道的有益拓展。当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存在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福建省近年来在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也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有利于该项工作的全面规范和管理。建立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会更有利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
2013年02期 No.234 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贵明;赖宝珍;钟洪亮;
一线创新型人才作为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制造企业创新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案例研究、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制造业一线创新型人才成长影响因子"三叶草"作用框架和传导模型,实证检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及其对员工创新力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目前导致一线员工创新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企业外部因素,而是企业的创新管理不到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创新八类因素,展示了企业创新管理对一线创新型人才成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贡献,提出了企业完善创新管理的九大政策建议,推动制造技术进步。
2013年02期 No.234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渝;
在社会结构中,社会信仰和社会文化是联动的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培育着不同的信仰,社会信仰本身也会引领社会文化的跃迁。针对文化建设,党中央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理念和具体的指导路径,而在文化中信仰处于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信仰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在文化维度下思考和探索我国信仰模式的顶层设计和路径安排是解决当前我国信仰困境的必然选择。国家主导型信仰模式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其理论架构必须要结合信仰的表征,其实践必须要牢牢抓住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从民生理念、程序诉求、优化调控和人文精神等多个环节展开。
2013年02期 No.234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敏;
本文从城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角度,分析了邻避设施在规划和建设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与政府处理这类事件的传统作法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邻避危机中的公民参与是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力量,提出改革政府公共管理意识,摈弃对手思维;加强制度设计,引领公民参与文化;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政策建议。
2013年02期 No.234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李晶;任佩瑜;
对基于灾难救援反应机制的不同国家管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从灾害发生开始,不同国家管理体制的决策方式、救援应急反应情况、军队反应机制、企业机制和民众反应的区别,探讨其中的根源,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发展思路。
2013年02期 No.234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严静;
对国内外学者的幸福观、幸福与家庭的论述进行文献的梳理和综合,界定其中的重要概念,并设计幸福家庭的理想模型。在对幸福家庭中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幸福家庭的理论解释框架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操作化分析。以家庭发展能力作为幸福家庭未来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家庭生命周期、社会干预方式、家庭共同体与社会环境的协调互动等方面探讨契合中国语境的对于幸福家庭本土化建构的路径选择。
2013年02期 No.234 158-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忠宇;
西方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研究范式,包含了实验的个体心理学与文化的民族心理学两个研究进路,为心理学学科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框架。但是,西方心理学忽视了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定文化属性,造成了诸如自然科学进路与人文科学进路的分裂等诸多问题。我国心理学研究自明朝中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心理学引入以来,心理学传播与发展历经波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心理学重新开始了本土化复兴之路。当下,我国心理学研究虽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涉心理学本土化前提假设与理论预设的诸如心理学本土化的本体论、方法论与知识论等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另外,心理学本土化与传统文化、科学化及全球化的关系等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属性与知识体系等基本问题的学科构建。
2013年02期 No.234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艳琴;
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设立了监护制度,构建了未成年人监护基本制度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确立了亲属间对未成年人的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未成年人权利优先的原则,设立了"临时监护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了"委托监护制度"等等。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规定突显出它的不足,如:立法未设亲权制度,亲权与监护合一规定,且过分依赖亲属监护;对监护能力规定不明、公权力介入规范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护监督机制等等。基于此,需要从明确规定监护的内容、完善规定监护人资格、建立对监护人的监督机制等等方面对现行监护制度予以完善,以更好地维护未成人合法权益。
2013年02期 No.234 173-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林滨渤;
本文以近代中国对于大陆法的继受为考察对象,阐释了遗弃罪在近代中国的继受历程及其法学据理。本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继受的遗弃罪立法,既是"近代意义"的立法,又是"超文化"的立法。"近代意义"立法意指在内容上传统,在形式上西化的立法模式。正是囿于法律形式的革新,而实质意义上并未改变,因此又被视为"超文化"的立法。通过借鉴近代遗弃罪法律继受的成功经验,本文进一步认为,法律继受应植入本土化的法律元素和文化元素,适时的"本土化"建设才是法律继受成功与否的实践标准。
2013年02期 No.234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盛邦和;
"五四"前后,中国出现一股文化反思思潮:阐扬"东洋"精神,质疑"泰西"文明;沉湎旧亚洲的"村落",幻想"儒家社会主义"的重建;省察工商建国思想,重提"重农抑商"旧论;反思"富强论"的"过错",勾兑"安贫乐道"的"古义"。时至今日,重新观察当年反思主义,可以说是对于"反思"的"反思"。
2013年02期 No.234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建华;
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活动达60年之久,始终把"人的开发"、"改造民族,挽救危亡"、"除文盲,做新民"或做"现代人"作为平教运动最终目的和宗旨,认为:人是国家社会的基础;社会问题的产生也是自"人"而生;一个国家之强弱与政治之良否,全在乎人;谋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在于对人的教育;所以,人的开发是其它一切开发的关健。今天我们深刻领会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涵,认识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宗旨,仍有借鉴价值。
2013年02期 No.234 1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兰雪花;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福建学校军训经历了抗战前后不同的发展历程,其军训的组织、方式、内容等方面也不断调整变化。学校军训的实施促使大批福建知识青年走上抗日救亡道路。由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与政治动因,福建学校军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从福建学校的军训我们可知,国民政府推行的学校军训对提高学生素质,转变社会风气,推动现代征兵制的实施,动员学生参加抗战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013年02期 No.234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颜纯钧;
就象蒙太奇在镜头的分切中实现了运动、叙事的连续那样,巴赞所主张的连续摄影和景深镜头则通过运动、变焦等方式,在镜头的连续中潜在地贯彻了蒙太奇的原则。中断与连续,这是电影艺术形式的一对基本矛盾。蒙太奇并非只讲究镜头的中断,长镜头也并非只讲究镜头的连续;勿宁说,这两种电影观念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它们各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正是电影在艺术上得以持续开掘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方面又是在矛盾中得到统一的。
2013年02期 No.234 210-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刘君;
露天电影放映活动不仅普及了华夏大地上电影媒介的传播影响,而且塑造起独特的公众参与模式和公共生活形态,使电影传播的公共领域拥有了最大限度上囊括中国社会最广泛的基层受众群体的可能。而当前的露天电影建设很大程度上缺少着眼于对基层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公共生活的构建。露天电影的发展既需要呈现凭借国家机制以保障露天影像传播为特征的社会公共文化与公众参与空间向更广泛的民众群体敞开,又必须反映露天影像传播为特征的公共生活同中国语境下具体基层公共生活实践的切合。
2013年02期 No.234 218-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吴明;
华语电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逐渐享誉国际电影节,但伴随大奖与外媒的赞扬,却是华文化评论圈中的不断责问与自省。如果华语电影仅能以异域情调吸引西方人眼球,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与独立人格?华语电影关注的不该只是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更关乎国人如何看待自身。侯孝贤电影在世界级华语片中的独树一帜,正提供了一条突围之路。
2013年02期 No.234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琳;
图像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学家还原历史真相时一个不能忽视的资料证据,运用图像证史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或印证文献典籍和文书契约的记载,可以为田野考察、专题乃至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图像证史运用中存在的两难和悖论,我们需要秉持审慎的态度。"证"字作为图像与历史之间连接,对它的释义、可能性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的讨论,可以较完整地反映出历史与艺术学科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应有的良性互动,凸显图像在跨学科研究中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2013年02期 No.234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钟小明;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主要是阐释了"吾道一以贯之"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忠恕,一是善道有统。朱熹《论语集注》对"吾道一以贯之"的阐释与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有着明显的差异,他对"吾道一以贯之"的含义进行了延伸和拓展,继承和发展了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的经学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发挥,丰富了"吾道一以贯之"的哲学含义。本文主要从"吾道一以贯之"与"忠恕"之道、"吾道一以贯之"与"体用"以及"吾道一以贯之"与"理一分殊"等几个方面对"吾道一以贯之"进行阐释。
2013年02期 No.234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雨;李海平;
曾国藩的心性修持在晚清"风气久衰"的语境中具有"振起风气"的深远意义。通过探讨曾国藩的经学思想,可以发现:曾国藩毕生的心性修持,基于其格局阔大的经学信仰。他以并尊孔老、兼容互补的经典格局为信仰基础,开展出其"体、用、心、身"的思想结构,并发展出"自怡-自克"的修证方法。其心性修持以"复性知命"为方向,沿着《大学》"知止"章的次第,持之以恒,渐趋深入,终于达到"深观道体"的密契之境。其修持的意义在于:这种透过个人修持获得的内在完整性可以在"事功"层面渐渐展开和落实为外在的合理性,从而正向地打通了个人修持与时代气运之间的关联。
2013年02期 No.234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