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1472
日访问量:12

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

  • 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

    马小娟;

    公民参与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新动向,这是政治系统适应政治生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得到拓展,新社会阶层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参与动机趋向世俗化,利益表达成为参与的首要动因;参与效果得到改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明显。同时,不断发展的公民政治参与也会给政治系统带来压力,无序参与、"数字鸿沟"、"政府俘获"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关注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有助于政府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理念、调适行为、应对挑战。

    2013年01期 No.23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及其对廉政建设制度实践的启示意义

    刘晶;

    新制度主义在当前制度研究领域居于主流地位,其有别于设计和追求美好制度体制的旧制度主义,并在批判"低度社会化"的政治学行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对新旧制度主义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着行动者从缺席到复归的发展脉络。新制度主义内部存在诸多分歧,但这些基于不同本体论、认识论的分支学派却共同关注于制度中的行动与理念因素,新制度主义之理论内核即为重新发现并诠释制度与行动者间的辩证互动关系。新制度主义对行动者及其理念的关注使其超越了结构与行动、制度与观念二元对立的思维,不仅在方法论意义上具有革命意义,也增加了制度主义进路的解释力度与范围;不仅使制度研究更加接近于真实的制度世界,也在弱化制度刚性约束的同时,增强了个体对制度规范的认同与承诺,最终提升制度实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内核为分析当前廉政建设制度实践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对构建新的廉政建设制度空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13年01期 No.233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外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缺失之缘由与对策研究

    唐雪梅;易敏利;

    外资企业在我国频频曝光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在国际上堪称诚信守法、有爱心的典范企业为什么到中国却异化成社会责任的"缺失者"?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推导,认为西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力量更多的是外部驱动力。而我国外部的制度性驱动力、模仿性驱动力和规范性驱动力对外资企业约束力较弱,基于内在的经济动机,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必然比母国弱化。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之策。

    2013年01期 No.233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服务绩效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论争:来自不同的声音

    曾莉;

    公众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是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两种基本模式,客观测量是其传统模式,而在民主行政的日益推进下,公众主观评价的地位和影响也日趋明显。但是,当公众主观评价模式被实务界大加采纳的同时,"公众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是否一致"却引起了学界反思,关于此问题在国外的激烈争论已有时日,至今尚无定论。为此,文章试图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以为国内学者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提供思考,也为推进该问题在中国语境的实证研究提供线索,进而为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

    2013年01期 No.233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复杂性理论视角——文献回顾与价值评价

    李宜钊;

    随着公共事务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复杂性理论的兴起引起了公共政策学界的强烈兴趣。当前,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政策过程中的复杂性研究;二是将复杂性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公共政策领域。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由于在研究假设、研究方法论以及研究目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难以对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而复杂性理论的研究视角则可以在这些方面弥补传统的研究的不足。这正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复杂性理论视角的价值所在。

    2013年01期 No.233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正>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州大学和福州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共同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院训:明德博学,臻于至善。办学理念:倚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推动发展。培养方针:品德优良、

    2013年01期 No.233 2+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绕主线 多层创新——析党的十八大在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严书翰;

    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指导思想、道路和总体布局这三个层面的创新。本文从这三个层面对十八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详尽的论述,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013年01期 No.233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一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

    虞崇胜;张建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自生自发性、主观凝练性、制度凝结性和要素关联性的生成规律;其次,必须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要求、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适应现实中国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要求、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其三,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心价值观相对缺失的现状和目前或今后最需要最切近的要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兼爱。

    2013年01期 No.233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宋俭;朱丽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提出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回归,把我们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认识的偏离回归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上来。

    2013年01期 No.233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论证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关键概念

    王瑜;赵海月;

    具体概念是辩证地把握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明晰的概念界定是理论模式建构的前提。本文从辩证逻辑具体概念的角度对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概念进行逻辑阐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起始基本概念,"发展观"是与发展实践密切联系着的思维形式,发展观的转变意味着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发展理论"则是发展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概念是处于辩证运动和相互联系中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是有理想形态的概念。洞悉发展—发展观—发展理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助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3年01期 No.23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冯潮华;叶琪;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纽带,是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的关键步骤。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资金等投入力度,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目前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还存在着投入不足、转化率不高、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策略,以期能推动福建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2013年01期 No.23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

    林东华;吴秋明;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有助于寻求更好的城市发展战略。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福建省九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分析测算,得出福建省各地市的经济联系还相对较弱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同时,进一步把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福建省城市流强度值与第一产业值没有相关性,而与第二产业值和第三产业值有着较高的线性关系,且第二产业值对城市流强度值的影响略高于第三产业值,说明福建省对外经济联系至今还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还远远不够。为此,进一步提出了福建省各地市增强经济联系的对策。

    2013年01期 No.233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风险厌恶的农户弃耕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农户调查为例

    郑兴明;吴锦程;

    本文从风险厌恶的视角,剖析了农户弃耕撂荒的决策行为,并以福建省八个设区市21个行政村365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技能状态、从事非农职业意愿、家庭非农劳动人口比例、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所拥有耕地的质量系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农地流转情况对农户耕地撂荒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撂荒的对策与建议。

    2013年01期 No.233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差距测度及其成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许佳贤;郑逸芳;苏时鹏;李一玲;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事业管理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福建省为例,从就业收入、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三方面分析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的差距,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政治经济机制和政府职能深入剖析差距成因,据此提出符合福建省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路径。

    2013年01期 No.233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卢卡斯溢出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

    景跃军;刘晓红;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作为分析工具,运用SPSS14.0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人力资本对GDP的贡献率远低于财务资本对GDP的贡献率,说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这是我国以扩大实物资本投入来促成经济规模扩张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致命弱点。为此,开发并利用好人力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2013年01期 No.233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亚洲开发银行各成员体之间的权力分配研究

    刘兴宏;

    国际金融组织的投票权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例,从金融贡献和投票联盟两个视角检视了各成员体之间的权力分配,并通过实证考察了亚行的两个最大权力体——美国和日本对亚行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结论是:金融贡献是观察亚行各成员体之间权力分配的一个基本视角,但这种视角并不足以解析亚行各成员体的实际投票力;在投票联盟的作用下,亚行各成员体的实际投票力与其各自所拥有的正式投票权并不总是相称;亚行的权力结构呈现出美日主导的二元特征。

    2013年01期 No.233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时代的价值危机与责任诉求

    许斗斗;

    人类在技术时代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危机实质是一种价值观的危机和价值的社会缺失。在当代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对科学技术所展开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反思中,人类对责任价值的诉求,对科学实践的责任呼唤,将成为消解生存危机和规避社会风险的有力步骤。

    2013年01期 No.233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重读《论科学与艺术》

    冯寿农;李想;

    通过重读卢梭的成名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梳理了该文章的论证脉络:卢梭分别从横纵向考察法国现时代和世界的文明古国,揭露了科学艺术的进步引发社会风尚败坏、道德沦丧;他又从内部探究科学艺术之源以及它们的目的和效应,强调奢侈会丧权亡国。笔者发现卢梭真正的目的是对现代性带来的弊端进行大胆的批判,深刻地感到这篇论文具有一种普适价值,它引领读者反思一些现实问题。

    2013年01期 No.233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以人为本”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科学重构

    陈晓燕;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价值命题,然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概念却存在着"人类"名不副实、"中心"词不达意以及"主义"自我否定等问题,因而并非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以人为本"理念,正是针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进行科学重构:它将坚持生态正义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目标的必要手段,超越了人类沙文主义;它将"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确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扬弃了群体中心主义;它将促进人之全面发展的动力定位于"人民"的生态实践,摈弃了人类征服主义。

    2013年01期 No.233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恢复继承权宽宥制度的重新思考

    杨立新;和丽军;

    我国《继承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宽宥制度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且适用条件也较为苛严,限制了被继承人处分自己财产的自由,也剥夺了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机会与可能,更与我国鼓励违法人员及严重违反伦理道德的人员弃恶从良、改恶从善,促进社会、家庭和睦团结的法律宗旨相违背。只有贯彻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来构建恢复所有已丧失继承权的宽宥制度,始能有效保护被继承人与继承人权利的实现。

    2013年01期 No.233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侦查程序中的媒体自由——一种政治社会的解读

    施鹏鹏;

    侦查程序中的媒体自由并非简单的程序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无罪推定、实体真实与舆论自由等价值目标的优先序列。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各国依不同的司法价值取向采用了三种程序模式。但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不能仅限于法律制度层面的分析,而必须追溯中国刑事司法体制背后的权力运作模式,即作政治社会的比较分析。媒体与侦查之间的依附性、排斥性以及互为工具化源自于时下的权力策略,而唯有功能复位、重构话语系统方可回归比较法意义上的模式选择,进而实现公共空间的功能互补。

    2013年01期 No.233 15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7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法律行为的效力层次——以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未经批准的效力问题为例

    江钦辉;

    传统通说将法律行为效力分为成立和生效两个层次,其理论缺陷在于将生效等同于有效,无法合理解释法定生效条件或约定生效条件合同的效力状态,导致了司法实务的混乱。本文虽赞同将法律行为效力分为成立、有效与生效三个层次,但认为学界不同学者主张的法律行为效力三层次论,要么存在理论观点的错误或片面,要么存在理论论证的错误;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修正,主张修正的法律行为效力三层次论,在传统成立和"生效"(有效)之后增加一个生效层面,以合理解释法定生效条件或约定生效条件合同的效力是有效但未生效,具有法律拘束力,厘清了司法实务的混乱。

    2013年01期 No.233 1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论反垄断私人诉讼中原告资格的扩张——基于域外经验的法律借鉴

    万宗瓒;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关乎哪些市场主体能够拥有法律所规定的起诉权问题,它是私人受害者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法律前提。由垄断引起的经济损害通常会通过市场的连锁反应产生包括消费者、竞争对手、供货商和互补品市场的相关企业等大量的受害者。因此,任何垄断违法行为与通常的毁约行为或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相比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潜在起诉人。所以,确定私人主体的原告资格,是反垄断法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原告起诉资格的标准过于严格,导致垄断纠纷的受害者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原告资格问题掌控着进入民事诉讼的闸门,是构建反垄断私人诉讼程序的关键。因此,参鉴域外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以赋予消费者和经营者程序当事人之地位,使之享有独立而充分的诉权,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经济社会和谐之要旨。

    2013年01期 No.233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读孔六记

    潘叔明;

    这篇学术随笔,集作者近年读孔的六篇笔记。笔记从古之六经、孔子之六经、秦火、经阙、子曰、儒抗六方面,提供作者对孔学若干认知、态度和心得。以就教读者。

    2013年01期 No.233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理”“礼”会通,承扬道统——朱熹仁学思想探究

    冯兵;

    朱熹以宋明理学中的理气论、心性论为理论背景,强调"仁"是"心之德,爱之理",并融入了"生生之谓仁"的传统德性论观点,对"仁"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性质结合传统礼学进行了再诠释。他以天理为"仁"与礼乐相交通的依据和桥梁,并以"阴阳"、"动静"的辨证思维阐释了"仁"、"义"、"礼"、"智"四端并立又对立统一的关系。朱熹将礼学与理学在其仁说中融会贯通,既回归和张扬了先秦仁学之道统,同时也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了"经学与哲学相结合"这一中国哲学特征。

    2013年01期 No.233 18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永明延寿首倡“唯识二观”及其意义

    林亚桢;

    观心是佛法修持的玄枢,是唐末、宋初之际著名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实践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寿创造性地首倡"唯识二观",即"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以"唯心识观"为观心之入门,以"真如实观"为观心之目标,在调和新旧译唯识、法相与法性宗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唐末以来禅宗宗教修持实践的方式,对尔后佛教思想的流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3年01期 No.233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管窥国共对峙时代海峡两岸抗日小说——以《大江风雷》和《狼烟》为阐述对象

    陈颖;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本论文以大陆作家艾煊的《大江风雷》和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狼烟》为阐述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审视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013年01期 No.233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库全书总目》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

    璩龙林;谢谦;

    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以来,晚明小品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颇多人的青睐。不过,乾隆年间四库馆臣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却有纤佻、芜杂、伪袭和浅陋等诸多严重积习,与时人的眼光判若霄壤。时代精神舛隔,士习学风异趣,是造成四库馆臣如此激烈批评的原因和背景,总体而言四库馆臣的批评虽然激烈但不失中肯之处,值得我们进一步省思。

    2013年01期 No.233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得以问世的客观条件

    李慧玲;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是清代的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够问世,客观上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的俱备。所谓"天时",谓乾嘉时期。乾嘉时期,朝廷的稽古右文政策,完成了由清初偏袒宋学到偏袒汉学的转变,校勘学成为一门显学。所谓"地利",谓以江浙地区为依托。当时的江浙地区,不但是研究经学的学者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是国内图书最齐备的地区。所谓"人和",谓阮元兼有封疆大吏和汉学领袖的双重身份,登高一呼,应者云从,能够组织起一个最高水平的整理《十三经注疏》的科研团队。

    2013年01期 No.233 209-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台厦兵备道梁文煊史事考

    庄林丽;

    台厦兵备道梁文煊因在朱一贵事件中"弃职潜逃"而颇被诟病,但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梁文煊的一生进行考辨,我们应该还梁文煊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仔细分析导致梁文煊退回澎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台湾吏治本身的缺陷,虽然理论上台厦兵备道是台湾最高文官,其职权要高于台湾总兵,并被冠以"兵备"之衔,被赋予了保境安民的重大职责,但实际上,其手中兵力有限,而且不能有效地参与武官的军事指挥和调度。因而,对于朱一贵事件这种大规模的民变,台厦兵备道梁文煊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总之,梁文煊事件反映了台湾道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并最终促成了台湾道台制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大变动。

    2013年01期 No.233 2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泉州景教石刻与佛教关系发微

    李静蓉;林振礼;

    景教在传播中国过程中往往依附佛教或借用佛教元素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泉州景教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这可从景教石刻上得到印证。泉州景教石刻所反映的浓厚的佛教元素,不仅暗示了泉州景教徒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景教徒保持着某种联系,而且许多图像组合的创新,反映了泉州景教石刻受不同文化环境而形成的地域特色。

    2013年01期 No.233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十五音”的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全文可以分为以下诸部分:1."立"母研究;2."比"母研究;3."求"母研究;4."气"母研究;5."中"母研究;6."片"母研究;7."土"母研究;8."全"母研究;9."人"母研究;10."生"母研究;11."又"母研究;12."名"母研究;13."言"母研究;14."出"母研究;15."向"母研究;16.结论。

    2013年01期 No.233 23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语史分期及其相关问题

    任玉函;

    汉语史分期问题是汉语研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建国以后,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这一问题曾进行过较为热烈的讨论。本文在总结了汉语史分期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史分期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汉语史分期的相关问题。

    2013年01期 No.233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9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