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2689
日访问量:103

  • 恩格斯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的科学制定——重读恩格斯关于原始基督教历史的三篇文献

    冯景源;

    在我国,有的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注重其体系的建构。这并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实的历史。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和晚期关注的重点不同。在其早期关注的是其理论的制定,而在其晚期,他们注意的是理论制定之后,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晚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贡献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参见《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那么,恩格斯晚年在唯物史观理论上也有一个重要贡献,它就是唯物史观的"三位一体"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唯物史观理论自身的理论创新,又是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提供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既需要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指导,又需要这种"三位一体"方法不断地理论创新。本文的任务在于探讨恩格斯从对原始基督教历史"三位一体"的研究中制定的唯物史观"三位一体"理论。

    2012年06期 No.232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经济环境演变趋势与我国外经贸战略调整

    全毅;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美国开始从全球化转向推动区域化,并高唱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论调,泡沫经济时期制造业和创新长期被忽视,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等,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探索内需主导与外需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议价能力;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技术开发能力;转变加工贸易模式,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化水平;平衡全球化与区域合作机制。

    2012年06期 No.232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区域分工、制造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以西部地区为例

    郭韶伟;唐成伟;

    运用行业分工指数和二位数制造业数据,本文对西部地区1985~2009年的区域分工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的区域分工、制造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分工水平的提高会对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正面而持久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西部地区通过建立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来推动制造业发展并实现地区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2012年06期 No.232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品牌农业成长研究

    林荣清;

    通过对品牌农业成长系统及其行为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了品牌农业成长系统的相关反馈回路,在此基础上确定品牌农业成长系统的因果关系图,进而建立品牌农业成长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历史和未来政策的模拟仿真,为品牌农业成长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工具。

    2012年06期 No.232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强农惠农政策效应实证研究

    周建群;

    通过对2003-2010年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导下,国家公共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与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协整关系。国家财政投入对于促进农民收入增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和农村社会小康程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政策效应。

    2012年06期 No.232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嵌入性、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张秀娥;姜爱军;张梦琪;

    如何保证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构建了网络嵌入性、动态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检验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能够通过强化网络嵌入性提升组织的动态能力,从而在动荡的环境中获得成长。

    2012年06期 No.232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银监会属地监管模式协调问题的博弈分析

    崔德志;唐旻;

    我国银监会属地监管模式从2007年起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现行的属地监管在内外部协调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针对该问题,运用博弈论分析法研究了银监会与外部不同监管主体间以及银监会内部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协调问题。同时,也对优化设计属地监管模式,分别从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协调性和效率水平。

    2012年06期 No.232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长尾理论的民营快递业云物流模式研究

    陈修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业面临着运营模式的转换与变革,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是我国民营快递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基于"长尾理论"原理分析了民营快递业现有运营模式的弊端和云物流模式的优势,提出了云物流模式可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民营快递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运营模式之一的观点。

    2012年06期 No.232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治理理论与我国低碳社会构建之症因索解

    罗一斌;梁贵红;

    低碳社会是人类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社会构建是一个合理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的历史过程。我国碳排放空间资源配置面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强调主体多元化、透明性、统筹发展的治理理论为破解双重困境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为我国低碳社会治理结构建构找到新的求解之方:确立党和政府的元治理地位,坚持市场在碳排放空间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地位,构建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从而实现低碳排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2012年06期 No.23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次加权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欧忠辉;朱祖平;

    本文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6年——2010年各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按照最大序差变化范围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分析,再利用二次加权法对各年综合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中国大陆省级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排序,最后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把握各省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变化趋势。

    2012年06期 No.232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县域经济增长与税收互动的测度研究——基于厦漳泉经济区的调研数据

    梁新潮;胡志勇;傅俏;

    目前,学者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研究集中在国家、省级以及行业的层面。由于数据收集的限制,县域层面经济增长与税收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是空白。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区域甚至国家经济的未来。因此,县域经济增长与税收互动的测度研究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文章首先将厦漳泉县域视为整体进行动态回归分析,其次对厦漳泉县域进行差异的静态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1)从整体的动态分析结果看,税收结构和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弱小;(2)从地区差异的静态分析结果看,税收负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存在明显差别(分别是不显著、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税收结构对GDP增长起到负面作用,且经济越发达其负面作用就越明显。

    2012年06期 No.232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非正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模式的探索

    余丽燕;

    融资困境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理论上,非正规金融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福建省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以厦门市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案例对非正规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内部利差竞借是当前值得借鉴推广的有效模式。

    2012年06期 No.232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造纸企业节能减排资金筹集问题研究

    林永居;

    造纸企业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艰巨,资金投入是重中之重,做好资金筹集对其推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福建省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在2009至2011年间有关节能减排资金筹集问题的调研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资金筹集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节能减排投资额对造纸企业节能减排资金筹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上,文章给出造纸企业节能减排资金筹集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完善对造纸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的政策扶持措施,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加强内部融资能力,积极改善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设立造纸业节能减排专项基金以保证资金需求。

    2012年06期 No.232 124-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供给研究

    沈建新;

    本文首先介绍了福建省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基本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国内外保障性住房供给经验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地域特征,从资金运作、社会功能、运行机制和供给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福建省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

    2012年06期 No.232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形塑职业地位获得性别差异的“制度结构”与“非制度结构”

    周玉;

    本文以导致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的"结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两性干部的职业地位获得为例,运用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形塑干部职业地位获得性别差异的"制度结构"和"网络结构"进行研究。使用个案调查资料描述和分析了权力职场中"制度结构"和"非制度结构"对两性日常实践产生双重规制的特点;通过考察"制度结构"力量下因"网络建构"出现的"性别差异消弥"现象,提出"‘制度结构’不同模式中‘非制度结构’影响两性差异"的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职业地位获得性别差异产生过程中"制度结构"和"非制度结构"交互关系及其的作用路径。最后指出,影响性别差异的结构因素是多元复合的,与此相对应,性别研究中也宜使用多维度视角。

    2012年06期 No.232 14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集体劳动关系抑或群体劳动关系:现状、根由与进路

    谢天长;

    我国当下多发的所谓"集体劳动争议"并不具有集体劳动关系属性,实质上属于群体劳动关系(争议)。群体劳动关系(争议)的发生,有经济、行政、思想、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对于群体劳动争议,应当综合发挥政府、工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治理。在由单个劳动关系到群体劳动关系再到集体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集体化过程中,面对群体劳动争议多发而集体劳动关系发育不足的现实,应当通过政治松绑、工会尽职、制度形塑、集体谈判创新等路径,着力于群体劳动关系(争议)向集体劳动关系(争议)的转化。

    2012年06期 No.232 15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论纯粹法理论及其对我国法学研究之指引

    单锋;胡杰;

    作为法律实证主义的重要一脉,纯粹法理论以纯粹性与基础规范为逻辑预设和理论支点,在此基础上勉力建构法律与国家的一元互动。纯粹法理论中所提出并试图建构和实现的诸多理论议题及其独特的方法论对推动我国法学研究的时代转型和理论研究的精细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应当认真对待这种理论思潮。

    2012年06期 No.232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国反致制度对我国的新启示

    陈小云;屈广清;

    完全反致是英国国际私法的特有理论和制度,但英国的反致制度并非自始至终就是完全反致,而是经历了从单一反致走向完全反致的变革时期。英国采用完全反致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符合英国社会的多方位需要。英国仅在有限范围内采用完全反致,虽然代英国所面临的社会变化将使得英国采用完全反致的范围呈现缩小趋势,但尚不会导致英国取消或废除完全反致。英国反致制度对我国相关立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特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2012年06期 No.232 176-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实践与完善

    任宏伟;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实施一段时间,公检法三机关在运用该规则所表现出的实践理性屡屡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也往往将其置于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框架内,忽视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在实践中的理性,导致产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现实意义。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笔者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语境下寄托着怎样的社会期待;公检法三机关施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三者应该选择怎样的互动模式,才能在中国语境下公正地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过博弈模型、"互动"模型的方法,得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必须进一步细化不排除非法证据行为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有效督促检警排除非法证据的目标;同时审判机关不应放任公众舆论对其的影响,而应该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下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能保障其司法独立性。

    2012年06期 No.232 18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1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不作为侵权责任中的诚信原则——以作为义务为中心

    杨垠红;

    诚信原则是贯穿民法的帝王原则,然学者们却极少谈及它在侵权法中的体现。其实,诚信原则在侵权法中的运用昭显为作为义务、不作为侵权责任的产生与扩张。域外国家通过直接、派生或混合运用的方式来发挥诚信原则在侵权法中的巨大功效,以因应社会变革对法律提出的要求。有鉴于此,我国应唤醒并拓展诚信原则在侵权法中的作用,从而保持侵权法的开放性与应变性。

    2012年06期 No.232 20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提单对海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及其解释——基于提单权利性质学说的研究视域

    李天生;

    提单突破了海运合同的相对性,提单权利主体对海运合同主体的请求权来源于法定。提单权利性质"法定说"等现有的理论,难以解释提单持有人、收货人与海运合同承运人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将"法定说"修正为"意思表示法定说"。在"意思表示法定说"下,承运人在海运合同之外独立做出单方允诺,并经签发、转让而被法定为提单权利。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提单突破海运合同相对性所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同时还可以为提单转让后承运人向托运人追索、提单物权来源等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

    2012年06期 No.232 2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朱子心学的逻辑结构

    薛孝斌;

    本文试图重构朱熹心性之学的内在结构。本文认为,要理解朱熹对性情关系的说明,关键是要理解对体用关系的说明。根据这种理解,本文把朱熹的性情关系解释为行为倾向和具体行为的关系。其中的要点是,我们只能用虚拟条件句来描述行为倾向或性体。注意这种理解只是纯从逻辑结构的形式方面来说的。至于如何从内容或价值方向上辨识性体,那就涉及朱熹关于仁是生生之理的学说。另外,本文清理了朱熹对"敬"字的种种用法,认为其核心意思就是认真对待。他在功夫论上的居敬说,都是围绕这一点来阐述的。

    2012年06期 No.232 21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后殖民论述诸种分歧辨析

    刘小新;

    后殖民论述是当代台湾至关重要的人文思潮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学界对台湾的历史、政治、文学和身份问题的认识与阐释。由于发言位置与理论立场的差异,在后殖民话语生产场域,台湾人文知识界产生了多场论争,显示出知识人在如何阐释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分歧和理论紧张。

    2012年06期 No.232 23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90年代“媒介文学”的自由性

    刘文辉;

    对文学而言,媒介时代的传媒已穿越了工具论的范畴而跃升为一种本体论意义的存在。其对于20世纪90年代业已进入传媒社会的当代中国而言,"传媒话语"演绎着市场经济衍生的"消费主义话语",把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带到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和喧哗的话语场。一方面,文学的媒介性使文学前所未有地获得了大众化、个性化和欲望化的叙事自由,另一方面,又把文学逼进一个狭窄的电子生存领域,导致文学审美距离的丧失、形象之美的沦陷和主体"精神诗性"的坠落。不过,文学正在以顽强的实践精神越来越清晰呈现出"多元共生,和谐共存"的文化事实,并且这样的实践风貌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同。

    2012年06期 No.232 24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书法文化生态的反思与重构——以“文化书法”的理论建构为突破口

    王毅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书坛掀起的"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大讨论。大讨论源于市场经济的崛起、书法实用性的缺失、现代性的入侵等原因,造成书法文化生态产生了许多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书法陷入了一种文化困境,并建构"文化书法"理念以应对这一场面。"文化书法"理念体系中存在诸多逻辑问题,缺乏可行的方法使这一理念成为虚幻的理想。在文化的视野下,重构书法必须考虑到当下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书法的本体和学科问题,理论家的文化视野和理论自律等因素。在结合技法与文化的前提之下,提倡一种技法支持下的"文化情境体验"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2012年06期 No.232 25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间性意识的多元文化互动问题研究

    周桂英;

    主体性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主体性思维一直以来在人们对待事物和他人的问题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最终导致了"唯物论",即自我中心主义。这种思维方式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使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紧张,产生了西方文化霸权以及非西方国家文化的严重失语。20世纪主体间性的提出是对主体性思维的深刻反思,间性思维摆脱了"唯我论",视他者为平等的主体,倡导主体间的平等沟通和对话。间性思维要求既要防止文化民族主义又要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各文化要相互尊重差异,平等交流;强调双向交流的沟通模式,实现文化创新和共同发展;倡导"和而不同",实现多元文化和谐互动。

    2012年06期 No.232 26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台湾儒学传统与政治认同

    陈名实;

    中华文化随着大陆移民传入台湾以后,儒学就成为台湾民众的主导思想,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汉民族意识。在台湾与大陆政治上的分分合合中,民众的儒学思想对各个时期政权的政治认同有深刻的影响,至今仍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重要思想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06期 No.232 2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台湾的闽南家族观念

    苏黎明;

    明清时期,伴随着闽南各个家族族人大批渡台,闽南人极为浓厚的家族观念,包括尊宗敬祖观、摇篮血迹观、延续香火观、光宗耀祖观、敦亲睦族观等,亦播迁到台湾,在渡台闽南宗亲社会中广泛蔓延,对其社会生活及与闽南祖地的关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2年06期 No.232 279-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侨批多元文化价值探略

    邓达宏;

    福建侨批是侨乡特有的事物,它展现出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着重从"亲缘文化"、"地缘文化"、"商号文化"、"邮政文化"、"传媒文化"等方面阐述了福建侨批独特的多元文化特点,提出,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要加强对侨批人文史料的保护。

    2012年06期 No.232 286-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取向的学理思考

    刘新庚;李望平;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取向,直接影响研究的学术质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主要朝历史取向、现实取向、学理取向发展。但尚需作出以下三个反思,即研究主旨是理论还是方法、研究重心是宏观还是微观、研究思路是独立还是整合,由此可明晰相应的三个应有研究取向,即研究主旨的结合取向、研究重心的中观取向、研究思路的交叉取向。

    2012年06期 No.232 295-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话语权视角下高等英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和寻回

    林莺;

    高等英文教育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正在经历学科的被规训以及发展进入瓶颈的窘境。教师和学生同时存在着话语权被剥夺的情况。本文力求分析这种双重话语权丧失背后存在的显性和隐形原因,通过福柯的话语权理论,以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阐释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以及高等英文教育人文性的严重缺失。

    2012年06期 No.232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

    黄宇星;李齐;

    随着当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校园网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建构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利用先进的泛在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建设智慧型校园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本文从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研究现状、概念、特征相关技术架构及其实现等方面,对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2012年06期 No.232 309-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的职业教育初探

    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与第一代农民工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尤其是在职业期望上,从"就业"到"创业",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新特征和发展性障碍,从完善和发展相关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的城市创业提出对策。

    2012年06期 No.232 31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台北闽南方言200年来语音的演变——《台北话音档》与《彙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

    林华东;陆露;

    台湾闽南方言随着福建泉州和漳州人的跨海入台获得传播和发展。竺家宁著《台北话音档》客观描绘了当代台北话的语音面貌。本文将之与《彙音妙悟》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闽南方言内部很早就存在差异。同时,由于代表闽南不同方言点的民众相聚台北,构成一个新的社会,致使方言内部互相影响互相磨合。今天的台北话,与200年前迁出地的母语——泉州话或漳州话比较,语音已经发生许多变化。从总体上看,台北话比较接近《彙音妙悟》所反映的泉州音。

    2012年06期 No.232 323-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闽南方言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对策——以泉州青少年方言认知与习得为例

    陈燕玲;

    在普通话推广成效显著的大环境下,方言的保护和地方文化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好地方方言文化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启动相应的措施,如开设方言频道、借助媒介宣传等。我们认为,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应当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青少年一代身上。本文在调查泉州地区青少年学生方言习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方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策略和方法。

    2012年06期 No.232 334-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英文版《中国文学》译介《诗经》探究

    林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特别是以英文版《中国文学》为媒介,致力于对外介绍中国文学作品。由于《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文章以《中国文学》译介的诗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译者杨宪益译介的《诗经》诗作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旨在传播中华文化,向异文化读者诠释中国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真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2012年06期 No.232 34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南学术》2012年总目录

    <正>~~

    2012年06期 No.232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泉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正>泉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组现有成员3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获得博士学位人数7人,1人受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获聘泉州市"桐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当选省级教学名师。近5年来.本学科成员

    2012年06期 No.232 355+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