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1472
日访问量:12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林改后的村庄社区资源的再组织化问题探讨

    贺东航;张现洪;

    2008年全面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村庄社区组织资源的重塑产生了诸多层面的影响,并深刻地影响了农村村级治理的效果。本文认为,林改后村庄社区再组织化的可能资源有内外两种:外部包括林业站新功能的扩展和外来公司,它们可以起到促进乡村的再组织化;内部包括林改后的村两委以及林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组织资源的介入与治理,可以形成优质的村庄社群质量,达到村庄的善治,重构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并重的包容性发展。

    2012年05期 No.23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村民公共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影响之实证分析——来自江苏和贵州农村的调查

    谢治菊;

    村民公共参与指村民通过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影响社区公共权力运作的行为。调查显示,由于受媒介接触、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村民公共参与呈现出"社会性参与热情而政治性参与冷漠"的两极分化趋势。通过交互分析发现,村民公共参与的所有变量与乡村治理绩效均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则表明,村民公共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度很一般。其中,政治性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较大,社会性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较小,这一结论对我们寻找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年05期 No.231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城乡统筹背景下国家与地方博弈的三重逻辑

    黄世界;程兆豪;

    本文用发展政治学的视角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了解构,认为只有引入行政力量才能统筹城乡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城乡发展历史的解读,揭示出行政力量对城乡二元分化具有双重作用。行政力量通过税费制度和科层体制,从农村汲取资源,造成城乡二元的进一步分化,社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2006年税费改革后,国家通过粮食直补、"一事一议"和"项目下乡"等政策,推动城乡统筹的发展。但由于目标价值的不一致,国家与地方展开了三重逻辑的博弈,出现城乡统筹过程中公益目标的偏移,消解了国家为协调城乡发展做出的努力。

    2012年05期 No.23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付翠莲;谢伟民;唐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新调整,一些隐藏着林权矛盾的村庄在改革后出现了农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文章以闽西北J县为主要研究个案,剖析了体制内常规救济渠道不畅导致失山农民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提出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在制度安排视角上增强政治合法性。

    2012年05期 No.231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

    韩志明;

    话语就是权力,话语背后隐藏着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当前政府的官方话语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但也出现了诸多调整和重构的新变化。对应于政府单中心的权力结构,行政话语是垄断性的独白式话语模式。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行政话语将会形成多元化的对话话语模式。政治民主化、社会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等环境因素,提供了行政话语模式转向的现实基础。

    2012年05期 No.231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县委书记和县长晋升速度的相关因素——以河北省为例

    吴芸;

    在"自身特征能否影响中国县委书记、县长的仕途前景"的问题导向下,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河北省现辖各县1998-2008年历任县委书记、县长的简历,探讨基本特征、政治经历与关系网络对其晋升速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年龄、性别、学历(基本特征),履职经历(政治经历)和学校、职前属地(关系网络),与县委书记、县长的晋升速度呈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年龄显著影响晋升速度,45岁是晋升黄金年龄;拥有研究生学历显著正向影响晋升速度;性别因素不显著地影响晋升速度。军队政治经历显著负向影响晋升速度。重点高校毕业的比非重点高校毕业的晋升速度更快,跨市但不跨省晋升的速度较慢。

    2012年05期 No.231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正>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福建农林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发展最具潜力的学院之一。学院秉承"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理念、倡导"立德固本、成人成已"的精神,努力建成在省内外同类院系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2012年05期 No.231 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贺《东南学术》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

    袁荣祥;

    <正>东南学术杂志社:欣闻《东南学术》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首批资助,成为我省首批唯一入选期刊。在此,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东南学术》更名改刊以来,立足福建、面向全

    2012年05期 No.23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识论、价值论与存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维度

    李红珍;曹文宏;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地包含三重维度。在认识论维度上,它是一种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观念学;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是代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诉求;在存在论维度上,它是揭示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谋求改变这种状况的理论武器。三重维度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彼此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统一整体。

    2012年05期 No.231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公民意识的本土特质

    傅慧芳;

    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中,公民意识的衍生发展、内在实质、追求价值、表现形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滋养该国公民的精神、形塑其行为习惯、传承其群体认同、维护其共同体稳定中所发挥的实践功能也极不相同。中国的公民意识形成有本土特殊的演进逻辑、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内在地体现着中国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和特征。

    2012年05期 No.231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不完全竞争、契约与伦理学——“道德和福利改善”与经济伦理学范式思考

    方建国;余学锋;

    当今的经济伦理学大多是用伦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种类繁多、纷纭错杂的经济伦理分析至今仍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逻辑起点、概念层系、分析框架,而这些都是建立科学的经济伦理学分析范式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共同的逻辑起点、概念层系和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超越"经济学+伦理学"的独立的经济伦理学分析范式,可以使当今的经济伦理学趋于一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012年05期 No.231 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及财税对策

    胡志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龄化在国际上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理论界对老龄化及其对经济影响也研究颇多。我国理论界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对此问题逐渐有些研究。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如何应对是本文所关注的内容。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的验证,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消极影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政府采用积极应对措施能将老龄化的消极影响减少或者抵消。

    2012年05期 No.231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研究

    孙福明;卿松;陈旻;

    福建省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在华东六省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指标和地区的建设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针对福建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从资源节约型的路径规划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寻求解决福建省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2012年05期 No.231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研究

    蔡维灿;

    在知识经济和超级动态环境下,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关系和积极的关联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理论的界定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是将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入一个模型中,以经济环境波动性为输入变量,将企业财务创新和动态财务能力这两个关联要素融合起来,揭示了它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路径。

    2012年05期 No.231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创业资源、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文亮;何继善;

    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是创业三大关键资源,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创业三大关键资源、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本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三大关键资源、商业模式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16.0和Amos7.0对243家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在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2012年05期 No.231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我国扶贫瞄准方式变迁解释

    吴雄周;丁建军;

    扶贫瞄准成本包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调查成本和设计成本,瞄准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政治收益。我国扶贫瞄准方式经历了从普遍化瞄准到县级区域瞄准,再到村级区域和人口瞄准相结合的历史变迁。该变迁是由瞄准成本和瞄准收益的对比变化决定的,是瞄准成本和瞄准收益非平衡增长的结果。

    2012年05期 No.231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强化生态经济建设中协同效应的构思

    朱鹏颐;

    生态经济系统因其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协同运行,和谐其间关系,从而产生整体增效。协同效应成为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急待解决的前沿技术。本文基于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从理论方法和实践运行两个方面,提出强化生态经济建设中协同效应的构思,包括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知识资源与生态经济系统协同,生态经济过程中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协同以及中微层次间的协同所起的效应,并指出进一步科技创新的可行途径。

    2012年05期 No.231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各利益主体权衡下的农民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研究

    丛旭文;王怀兴;

    论文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构建了土地征收与补偿过程中博弈分析总体架构,然后利用该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间的博弈过程,以构建土地征收过程的博弈模型及求解相关利益主体均衡,为土地征收与补偿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05期 No.231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危机干预政策与竞争法绩效的冲突与调适

    张小军;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危机干预政策。关于这些政策对我国竞争法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学者评价不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危机干预政策的短期绩效与竞争法的长期绩效,并且比较了这些危机干预政策与我国竞争法在立法理念、法律程序、法律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冲突,以及危机干预政策对我国竞争执法的影响。着重阐述了调适危机干预政策与竞争法冲突的原则与技术,以求为国家制定危机干预政策和完善竞争立法提供有价值之参考。

    2012年05期 No.231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侵权责任法的变迁——从近代到现代

    吴祖祥;

    从近代侵权责任法到现代侵权责任法的变迁,承载了具有正义性的现代侵权责任法的理论基础。侵权责任法的逻辑前提、哲学基础和制度设计的变迁构成了近现代侵权责任法变迁的主要内容。

    2012年05期 No.231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闽台民俗与民众的社会化

    郑芳;

    民俗曾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民众社会化过程中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俗学与教育学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两个泾渭分明的学科。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从教育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视角,对闽台民俗进行整理,着重分析民谚俗语、民间信仰、民间习俗在民众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知识传授、道德教化和行为示范的作用。力图沟通民俗传统教化功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联系,丰富民俗研究及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

    2012年05期 No.231 16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近代传教士笔下福建形象的解读与思考

    叶辛;

    近年来,西方文化视野下的福建形象研究成为福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而近代西方对福建的认识主要来自入闽传教士的著作﹑报告﹑信件﹑日志等,本文对其中的福建形象描绘做分析和解读,并以此反思当代福建形象的建设与传播。

    2012年05期 No.231 179-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传统漆艺的理性传承与发展——就“福州脱胎源于天台说”等问题与汤春甫先生商榷

    郑鑫;

    汤春甫先生《工艺大师与干漆夹纻法》一文中"干漆夹纻"的用语以及"福州脱胎源于天台"的说法有令人误解之处,它忽略了"夹纻胎"与"纻胎"在胎骨工艺上的本质区别,以及中国与日本对这一工艺相关用语的不同表述,尤其是"福州脱胎源于天台"的说法缺乏可靠的论据支持,遮蔽并消解了传统脱胎漆器的发展历史。而这种对传统工艺及发展历史名实不辨的现象并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12年05期 No.231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廊桥中的民间信仰——基于福建省屏南县的田野调查

    吴燕霞;

    近年来,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成就的廊桥,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从艺术学、建筑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对廊桥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廊桥的历史渊源、建造技艺、人文精神、美学价值等等,以进一步探讨廊桥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在福建省屏南县的田野调查,对廊桥民间信仰的神明类型与特点、活动状况和社会功能做初步的探讨。

    2012年05期 No.231 195-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信用票据的发展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变迁——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信用票据演进为考据

    王敏;

    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信用票据,见证了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票据的信用丧失也往往使历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经济损失,重物轻币的心理致使票据的流通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直接结束了解放前多种票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流通的局面,使其人民免受票据贬值之害,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并促使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的票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意识的形成,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的一致性。

    2012年05期 No.231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由“史”入“文”——论西方传记的现代性转型

    黄科安;

    20世纪初西方传记完成了现代性转型。这种现代性转型,就其内容而言,其一是把伟人从神坛上请下来,以常人视之;其二是正视传主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心理描写"来丰富和展现传主的人物性格。在艺术上,现代传记区别于传统传记一个关键性要素,在于是否将这一文体当作"一种艺术样式",突显其由"史"入"文"的文学特性。然而,在传记属性的"文""史"之争上,一些积极倡导现代传记写作的西方作家却也表现出对传记"史"的追求与坚守。

    2012年05期 No.231 213-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知识分子:反讽的自由主义者

    王伟;

    罗蒂心目中的理想知识分子应该既是反讽主义者,又是自由主义者。前者与顺从常识的普通人及钻研本质的形而上学家区分,后者和拒绝解放企图这一哲学传统中的尼采等人相别。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中的反讽部分遭到了舒斯特曼的激烈指责,然而,细看其立论依据后可以发现他要么是对罗蒂断章取义,要么是在批判时无视罗蒂在他处更为全面的论述。

    2012年05期 No.231 224-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理性反思、生命共鸣和“贯通型”研究传统——刘再复“第二人生”的鲁迅研究

    古大勇;

    刘再复"第二人生"的鲁迅研究是建立在对"第一人生"鲁迅研究的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对其"第一人生"鲁迅研究的时代性局限进行自我批判,并从反向提出相应的学理性主张。刘再复"第二人生"体验和鲁迅的生命体验在某个层面产生深刻共鸣,因此,其"鲁迅研究"也是借鲁迅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浸染上浓厚的主体特征和情感色彩。刘再复"第二人生"的鲁迅研究体现为美国汉学研究传统和中国大陆本土研究传统的贯通融合。

    2012年05期 No.231 23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色娘子军》:“妇女解放”的文学讲述与历史记忆

    王再兴;

    本文以1957年刘文韶版报告文学、1961年梁信版电影文学剧本、1970年中国舞剧团版芭蕾舞剧等三个《红色娘子军》文本为例,阐述"妇女解放"的想象在序列性文学讲述里呈现出来的越来越深层的审美化(即淘洗掉娘子军故事原始情景的神话化),及其与"红色娘子军"的事件历史、个人亲历记忆等之间的差异和缠绕关系。在娘子军的文学讲述与现实世界两个空间里,"妇女解放"的故事分别表现为反差极大的两种演进逻辑。由此,"叙事"与"记忆"的关系作为"问题"出现了,它成为曾经的经典留给文本重读策略的待描述的复杂任务。

    2012年05期 No.231 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宋诗·寇准卷》文献述考

    胡世强;

    寇准是北宋初政治家和诗人,其传世诗共268首。众多学者对寇准诗作的整理和考证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也存在几处失误:《全宋诗·寇准卷》辑佚部分误收《顶山》和断句一条,其它辑佚文章误收《题雷州广济寺》,《宋诗纪事补正》补正的断句存于寇准诗中。并且寇准《汉上偶书》诗在《全宋诗》和《全唐诗》中重出,后者误收。本文根据《全宋诗》"以人系诗,以诗存人"和"校是非为主,酌校异同"之原则,作以述考,供有意于研究《全宋诗》的学者指正。

    2012年05期 No.231 250-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舆论风险的生成机制与防范路径

    刘吉冬;

    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它不仅表现为舆论主体对舆论客体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还表现为它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化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公开表达出来,以实现媒介对公众意见的意义建构。网络舆论即为指网民利用网络传播媒介,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依据功能分析范式,网络舆论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网络舆论风险就是网络舆论负功能的社会学体现。网络舆论由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客体和网络媒介三方面构成,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的场域破溃、舆论主体的主观诉求和舆论客体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等层面研究网络舆论风险的的生成机制。网络时代一旦网络舆论陷入无序,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加强网络舆论风险防范已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2012年05期 No.231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动宾式动词带宾现象在新闻语言中的发展——兼谈部分偏正式动词的带宾现象

    王进安;

    近年来,随着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的渐渐流行,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揭短"类动宾式动词,即动作的对象等直接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的现象,更是频频见诸新闻媒介,并表现出一些特点,出现这些现象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发展、语言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以及体现主流文化和审美倾向。从目前的新闻语言来看,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不但非常流行,而且还有许多新带宾现象加入其中,如"对话"类偏正式交互动词直接带宾语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2年05期 No.231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乔布斯悼词的两岸三地译文看企业外宣翻译的本土化顺应

    林晓琴;

    通过多层面对比苹果公司提供的乔布斯悼词的两岸三地译文,对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有所启示。以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支撑,本文提出企业外宣翻译的本土化顺应策略:为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与目的,译者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国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受众心理等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以顺应目标市场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

    2012年05期 No.231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1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