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2690
日访问量:104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亚洲实践

    陈振明;李德国;

    当前,发展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战略,正逐渐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重视,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纷纷采用满意度评估、质量控制和服务宪章等方式来推动公共部门改革。文章分析了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质量这一亚洲国家改革的新动向,指出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在推行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的共性正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凸显。文章认为,我国在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上已经迈出了步伐,但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在未来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作为新的战略与策略,应该纳入到改革议程中来。

    2012年01期 No.227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的英国经验——基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分析

    陈文博;

    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我国完整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尚未形成。本文介绍英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及其经验,以为推进我国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2年01期 No.227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9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机制建设的本土探索——厦门市的案例研究

    陈振明;张颖伦;张乐;丁龙;李冬玫;刘晶晶;邓剑伟;刘琪;李德国;廖华生;

    本文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资助项目——"厦门建立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机制的研究"课题报告(全文5万余字)的摘要。该研究报告对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利用"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动态均衡模型",对"十二五"时期厦门市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做出预测;尝试构建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机制;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最优公共服务水平、明确公共服务合理支出以及保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厦门市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2012年01期 No.22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0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惠农政策的成效评价:农民视角——基于全国245村3641户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王元成;

    本文以农民为视角,通过分析全国245个村、364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了解农民对国家持续推出的惠农政策的反响与评价。经过调研发现:整体而言,农民热切关注惠农政策,理性参与政策评价,对惠农政策整体"比较满意"。农村高龄人群、高学历人群、高收入人群对惠农政策的满意度更高、实惠感更强。具体而言,从惠农政策内容来看,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饱受农民好评,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评价一般;从惠农政策的时效性来看,农民对推出时间早、实施时间长、受惠面积广的惠农政策评价最高;从惠农政策属性来看,农民对制度基础性惠农政策评价最高,对经济刺激性惠农政策评价最低。因此,政府应该在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分类推进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惠农政策地位,完善惠农政策体系、调整惠农政策结构与转变惠农政策信息传播方式,以确保其顺利运转,发挥最大效用。

    2012年01期 No.227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农民接受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调查”为分析基础

    周青年;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多样化与密集化,惠农政策研究趋向多元。惠农政策研究有众多视角,如微观、宏观及类型等视角。本文认为国家政策与农民之间有一定空间距离,也有许多层级,管道过长、环节过多,政策信息传递就会存在损失、政策执行就会偏向、政策接受就会不完全。本文从政策信息传递视角来观察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民接受政策的环节。农民对政策的认知、评价、预期存在的问题与特征,有重要研究意义。

    2012年01期 No.227 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合作社股权安排——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黄丽萍;

    在简要描述合作社股权安排的基本情况之后,对股权安排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民企业家才能缺乏以及成员异质性较高的条件下,股权向理事会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赢利能力和成员满意度,而单个成员过多持股的影响并不明确;允许股权的相对集中,就要坚持按规模入股,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合作社发展的初期,一定的股本退出能力能够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绩效。

    2012年01期 No.227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与转变途径

    石爱虎;

    农业发展方式是指决定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结合和作用以实现农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它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农业结构的状态与特征以及相关制度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等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农业发展方式划分为传统型发展方式和现代型发展方式两种类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结构、推动制度变革。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政策支持、改进相关制度与环境,引导和促进农业生产主体行为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2年01期 No.227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新觉醒

    凌厚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新觉醒。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重要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于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01期 No.227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包容性增长的政治伦理意蕴和道德诉求

    陈翔;

    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是执政党的政治理想。在增长观演进的过程中有着深厚的政治伦理渊源,而公正作为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价值,其表现为理性价值、德性价值、人性价值的存在。权力作用方向、政治责任、政治理想共同构成包容性增长的政治伦理解读。同时,包容性增长的道德诉求必然建立在政府伦理精神的基础上,体现了政府的性善认同以及自我道德规范。

    2012年01期 No.227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哲学需要走出“权威体系”的怪圈——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

    冯景源;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两个板块"体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迷失路径,进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再进到"权威体系"走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出现,是因为离开马克思文献造成的。近年来,我国"马克思学"的研究开始使我们考虑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再读《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希望它能启发我们走出这个怪圈。

    2012年01期 No.227 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及其历史转换

    史巍;韩秋红;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转换成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既依从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又结合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加以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问题,以此求教于学界。

    2012年01期 No.227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时空与生产方式

    叶良茂;

    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其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过程。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化了时间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强烈的延伸性和压缩性特征,但是也造成了空间上的严重对立。无产阶级仍然必须继承和累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空间行动,消灭空间对立,把握自由时间,推进生产方式的进步。

    2012年01期 No.227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承认视野中的生态正义

    陶火生;

    彼得.温茨以"同心圆"框架喻示了一种以亲密性为间距的正义论,并将之付诸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着重大价值的生态正义理论,但其中的问题在于对社会结构的群体划分仍然不明确。从承认正义的多元认同出发,把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因素理解成为一个整体,倒是能为生态正义的社会实现提供当代性的清晰视角。

    2012年01期 No.227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解读

    杨立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出台之后,引起各界的不同反应,褒贬不一。本文赞同该司法解释的意见,并且根据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经验,对司法解释的有关条文作出了准确的解释。

    2012年01期 No.227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论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建构

    陈泉生;林龙宗;

    环境时代生态危机的凸显,宣示法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使得传统法学"人的模式"突然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作为抽象形态,无不以人类自身作为着眼点,从未涉及人之外的任何元素,对于人类的"生态环境行为"便无从解释,也无从预测。于是对"生活在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对人的"生态环境行为"的动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便成为环境时代法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为核心,择取人的理性水平、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追求利益的本能、人类的环境伦理水平、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理念这五个要素,以分析并概括"生态人"模式的具体内涵,继而考察"生态人"社会现实中的表现形态,从而建构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基本形象。

    2012年01期 No.227 7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广告信用的法律保障

    羊淑青;

    广告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广告信用既指广告主体行为,亦指社会对广告主体行为的评价。为了保障广告信用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行,我国广告信用的法律保障,需要构建和臻善国家保障、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制度。

    2012年01期 No.227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法学的“量子力学革命”——评法经济学在国际法研究中的应用

    张弛;

    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领域。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有关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都是基于各个部门法的法经济学理论所类推、类比而发展出来的。法经济学向国际法研究的扩散趋势,其意义在于这种方法拓展了我们对于传统国际法认知的边际,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法经济学也许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确实为我们了解与接近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何有效的把握法经济学这一工具在国际法研究中的应用,对我们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2012年01期 No.227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居民主体透视

    黄家骅;

    居民主体的本质要求是通过要素贡献而获得收入,居民权益的确认相应要求要素贡献与收入分配的对称落实;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展开,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市场主体必须结成平等的契约关系;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领域突出存在十大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政府与居民关系的理顺;必须通过第二步改革战略的展开,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和市场主体的规范约束,形成居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寻找更为坚实可靠的动力。

    2012年01期 No.227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产权市场资产价格评估体系研究

    陈小先;

    产权交易中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资产评估,既是国有产权管理部门加强国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投资者和所有者在企业产权交易中实现公平交易的有效办法;而且还是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产权交易中进行规范化、科学化交易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阐述资产评估在产权交易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和谐思想的资产价格评估模型,研究产权交易中利益相关者均衡博弈,使产权交易更加公开化、科学化、合理化。

    2012年01期 No.227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

    张海滨;陈笃彬;

    本文根据三螺旋理论,定性分析了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支撑区域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7省市高校支撑区域创新贡献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支撑区域创新评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于高校提高区域创新贡献度具有一定意义。

    2012年01期 No.227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选择和定位

    薛秀军;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海啸余波不断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炮制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强制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无疑为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协同行动,同时也需要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低碳经济"的浪潮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发展新一轮的竞争与博弈,中国需要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和定位,特别是需要向世界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发展价值、理念和模式,以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

    2012年01期 No.227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理论思考和个案比照

    王旭;姬康;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城市化过渡的结构性转型,在此过程中,出现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大都市区。本文从把握区域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入手,选取在大都市区发展中较为典型而成熟的美国旧金山湾区和荷兰兰斯塔德地区进行个案分析,再与我国的闽南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闽南地区即将进入以大都市区为主的新城市化阶段,要尽早划定厦漳泉大都市区,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规划整个区域的发展。

    2012年01期 No.227 198-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结构模式——基于创新资源集成管理的视角

    吴秋明;邱栋;

    基于创新资源集成管理的视角,探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在对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结构模式,并结合福建省"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提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2012年01期 No.227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海峡西岸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建设与机制创新探索

    王卫平;徐若兰;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海峡西岸经济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福建省社会工作人才现状描述基础上,对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作出分析,指出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及时协调好各种关系是当前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最要紧的问题。

    2012年01期 No.227 21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政治认同中理性的局限及非理性的作用——以大学生政治认同为例

    陈英涛;李晓丹;李文;陈巧玲;

    政治认同中存在"公地悲剧"的理性困境,政治认同中理性的局限还表现为个体理性的有限性及政治认同不具有理性规律性。在大学生政治认同领域,理性的困境与局限以及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皆相当明显。将对情绪、情感,传统习惯,本能、欲求、需求等非理性因素的认识、把握运用于政治认同的养成,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2012年01期 No.227 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论里尔克的“经验”诗学

    周锋;

    与二十世纪初期德法现象学哲学思想相对应,里尔克在文学领域提出了"诗是经验"这一现象学命题,其内涵主要是通过"本质直观",返回"心灵的内在空间",在物我融合中达到宇宙精神,以恢复人与自然在原初状态下的同一关系,从而为现代世界中个体的生存寻求根据。但现象对里尔克来说主要是主观精神的创造物,而不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诗与现实人生合一的理想更能体现出人类艺术自觉自由的真精神。

    2012年01期 No.227 237-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初遗民诗词的同题群咏研究

    罗惠缙;

    同题群咏是指对同一诗题、题材或事件集体进行吟咏。民初遗民诗词同题群咏对象多样,表现形态各异。主题思想总体为抒发遗民情怀,具体表现在遗民情结、隐逸思想、志节追求和颂寿怡情之乐四方面。在艺术特征上,有明显的意象指向性,重点关注主题意象、典故意象以及意象扩大、意象转换等;题咏方式区别于通常的诗歌唱和,以共鸣,或有感而发,或借题发挥形式出现,部分群咏诗词时间跨度长。民初遗民诗词的同题群咏既是对传统诗歌唱和的继承,也是文学抒情表达方式的新趋势。

    2012年01期 No.227 24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隐寓叙事符号宋惠莲

    黄吟珂;

    对宋惠莲的人物研究,目前学术界大多把宋惠莲从整部《金瓶梅》中脱离出来,而仅仅从小说写宋惠莲的那五回中来探讨其人物行为前后的不一致性及其死亡的原因和意义等。本文认为,与其说宋惠莲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不如说宋惠莲是小说中的一个符号。本文旨在通过对宋惠莲作为隐寓符号——镜像符号、性符号、死亡符号——的叙事功能的分析,从而更深层面地探讨其在建构金瓶梅的人物世界、架构小说情节以及传达小说主旨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2年01期 No.227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反差转合”的“调和折衷”——从一条注解看“京派”语境下朱光潜的认同建构

    苗雨;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第十四章"艺术的创造(二)"中出现了一条注解,以周作人与废名的创作观比附、阐释"反省"与"直觉"的创造方式。这是在误读克罗齐"直觉"说的基础上出现的纠偏,反映了"调和折衷"的美学思考对京派"反差转合"的文学趣味的呼应。朱光潜在文化共同体机制的权力运作中获得合法性地位的同时,也试图在学院环境中重建与传统和特殊历史体制的关联。但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未能与社会维度合拍。《文艺心理学》及其早期"京派"语境下的探索的意义恐怕在于,探索"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关系,帮助自身实现认同和建构群体身份,并最终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2012年01期 No.227 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手抄本韵部比较研究

    吴姗姗;马重奇;

    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通过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大概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

    2012年01期 No.227 268-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词义系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互证——以“毒”字义项为考察对象

    周勤;

    中西医都要谈及毒药,并且"毒"概念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但在不同语言中记录这个概念的词的词义系统却不尽相同,这与中西医药学不同的哲学背景有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暂且选取汉语中"毒"一词,从该词的本义入手,描述了该词的词义演变状况及其与药物有关的词义系统,分析了"毒"词义演变的因素,重点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医对其不同的认知对词义的作用,以期展示不同语言文化中词义系统与哲学思想的复杂关系。

    2012年01期 No.227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

    <正>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一支以高层次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和中青年博士为核心的学术队伍,学院是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单位。八方物流学院依托福建省物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物流实验室和福建省物流产业政产学研合

    2012年01期 No.227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