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2683
日访问量:97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构建研究

    蒋军成;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2009年03期 No.21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社区建设:治理转型与共同体构建

    李增元;

    将农村社区建设成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客观要求。本文从乡村治理转型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考察分析了实践中的困境,并从城乡融合、组织体制、公共服务模式、资源渠道、社区民主文化构建方面探索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构建。

    2009年03期 No.21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8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研究:制度嵌入性的视角

    肖林生;

    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变迁的机理和过程。本文认为,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五保供养制度运作与变迁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在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是五保供养制度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五保制度变迁的最关键变量。随着五保供养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的不断变迁,五保供养制度也实现了从社区救助向国家救助的历史转变。

    2009年03期 No.211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从网络理论的视角看公共部门合同制

    谭康林;

    关于公共部门合同制的主导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然而公共合同关系的非等级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该理论的失效,而强调资源依赖、行动互补、利益共享的网络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合同制的新视角或新途径。本文从公共部门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分析公共服务提供的网络本质来论述网络理论对合同制的适用性,并尝试从规范的角度为合同运作中的关键问题提供建议。

    2009年03期 No.21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设计与模型构建

    张琴;陈柳钦;

    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巨灾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有助于最大限度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效率、最小化巨灾事件的经济后果,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商业化管理新模式。

    2009年03期 No.211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理论考察与问题分析

    刘厚金;

    公共服务的事权配置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确定,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赋予适当的财权,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模糊多变、政府间职责不明,政府公共服务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和"上下不清"等问题。政府事权配置的不当和含混多变,造成财政支出效率较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各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我国政府间事权配置不当具有深刻的体制障碍和法治原因,主要表现在公共治理的地方主义盛行、政府间财税竞争与利益博弈加剧、缺乏相应的法治保障措施等方面。

    2009年03期 No.21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李本洲;

    福斯特强烈斥责以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外在嫁接、整合生态学和马克思思想,转而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挖掘、培植生态学维度,以此完成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由于他过分单一演绎马克思生态学维度批判,复兴抽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直接导致其对马克思思想的支离破碎的曲解,弱化马克思思想的批判向度,甚至一度背离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的解放和自然复活在存在论层面的统一以及马克思具有存在论高度的共产主义实践。福斯特虽然找到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但在克服生态危机、解决人对自然异化等关键问题凸显出其理论的不彻底性。

    2009年03期 No.211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从《大同书》的原创性看现行哲学分科的弊端

    徐长福;

    目前把哲学分为八个二级学科的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其表现为像康有为《大同书》这样的原创性思想作品不可能从中产生出来。哲学是一种理论学术,它的最终产品就是原创性理论。哲学理论思维是其他学科理论思维的基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改革现行哲学分科体制,是我们民族的哲学思维和整个理论思维得到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

    2009年03期 No.211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关于合作思想的比较

    廖萍萍;

    通过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合作思想的追溯和比较,本文指出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从分工、交换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交换能力和交易费用对合作的影响。在弥补"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的不足时,亚当·斯密将"同情"作为合作产生的基础。马克思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合作,强调分配和所有制关系对合作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合作偏好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共同演进,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作为合作发展的基础。

    2009年03期 No.211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平滑调控效果的数理分析及我国情况的考察

    刘义圣;张晶;

    本文通过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利率平滑调控的效果进行了数理检验,结论表明:在货币当局的损失函数中引入利率平滑因素后,最优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与其长期目标的偏离、产出缺口变动的反应都被弱化了,货币当局应对的行动也变得更加保守。同时,由于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平滑的权重来控制名义利率稳定性,所以货币当局保持名义利率、国民产出、价格水平稳定的能力得到提高。数理分析的结论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2009年03期 No.211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经济的理论释义与价值实现

    王金星;陈志丹;

    教育经济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把发展教育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有长远的历史源流。不仅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对教育经济朴素描述,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此也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这些学术思想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教育经济的理性认识,丰富了教育经济理论,而且为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

    2009年03期 No.21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工程教育与福建工业经济发展

    陈笃彬;陈兴明;张英玉;

    现代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十五"以来,福建省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高等工程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规模、结构、水平和层次上还不能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体实力仍然薄弱,呈现出"东部中的西部现象"。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工业经济、高等工程教育的状况及其匹配关系,提出了支撑福建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环境的对策以及福建省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2009年03期 No.211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实施国家海洋管辖权的若干国际法问题

    高智华;

    国家海洋管辖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实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海洋权利的具体体现,包括海洋立法权、海洋执法权和海洋司法权。国家是行使海洋管辖权的主体,国家海洋管辖权的实施可以授权军队也可以专门组建海洋执法队伍履行具体的权责,目前我国海洋管辖权的实施尚不统一,尤其在海上执法力量、管理体制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法制建设方面还受到许多制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在不同的海域行使的管辖权范围不尽相同,明确各海域的界限和国家可行使的具体权利就成为正确施行国家管辖权的前提;而登临权和紧追权的享有是国家实施管辖权不可或缺的权利,当然,任何权利都不能滥用,一旦因不当行使国家管辖权而给他国造成损害,均应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

    2009年03期 No.21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王新新;

    公司法人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近年来,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脱壳经营、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操纵、恶意破产等情形,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的正常运作。新《公司法》第二十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标志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首次确立。但新《公司法》只是对此做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为改变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之现状,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本文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渊源入手,分析如何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进而提出通过司法解释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目的性扩张解释、在司法解释中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情形,具体规定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以及完善对公司法人人格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建设等具体完善建议。

    2009年03期 No.211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医疗纠纷民事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阳;沈乐平;周兴挺;

    医疗纠纷本质上属于民事纠纷,民事诉讼已成为我国医疗纠纷的重要解决机制,但目前医疗纠纷诉讼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如程序设置缺陷和法律适用混乱等,极大阻碍了医疗纠纷快速、公正、有效和经济地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医疗纠纷民事诉讼解决机制中存在的若干争议问题,并对相关的对策进行探讨。

    2009年03期 No.211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第古音思想及考音方法再检讨——述评《毛诗古音考》所考字音的本证旁证

    陈鸿儒;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古音思想和"以经证经"的考音方法使其在古韵学史上倍受推重。可是,在推重陈第思想方法的同时,却鲜有《毛诗古音考》内容的研究与检讨。这使得对陈第古韵学的认识始终简单地停留在推重其思想方法的人云亦云的层面。《毛诗古音考》所考字音的本证旁证是《毛诗古音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述评,深入检讨陈第的古音思想及考音方法,使陈第古韵学有个客观的评价。

    2009年03期 No.211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陈伟达;马重奇;

    《潮语十五音》是修订《潮声十五音》编撰而成的。本文对《潮语十五音》的音系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潮语十五音》的体例;其次,通过考察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不同,拟定其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并根据现代潮汕方言,运用"排除法",考证出《潮语十五音》所反映的音系是汕头方言音系。

    2009年03期 No.211 12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

    杨志贤;

    秦汉出土简帛文献语料十分丰富,所属时代明确,在词典学上有很高的价值。它可弥补传世文献语料的不足,补充或提前书证;补充新的词条和新的词义;订正错误的释义。它还包含丰富的通假字资料,对战国秦汉通假字的研究和编收有很大的意义。

    2009年03期 No.211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古代中国的黑夜秩序

    冯之余;

    对夜晚时间的管理,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管理。古代民众"日入而息"的时间安排既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也是古代官方对民间社会控制的产物。官方和士绅通过传统的礼法,包括各种律令制度,以及地方官员的惩戒和劝谕,形成民众对这种夜晚时间安排的认同。而元夜不宵禁,正是对这种刻板生活的一种补充,通过表面上的"脱序"与"越轨",来释放平常积郁于底层的民间活力。

    2009年03期 No.211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外叙事文学中的“死亡剧情”——以《呼啸山庄》《活着》为例

    林舒曼;

    "死亡剧情"这种文学现象是深植于作者内心对于生命、生存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它是作者驱除生命苦难和死亡本身的一种方式。"死亡剧情"对于读者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悲剧感染力使其拥有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而经久不衰。但是"死亡剧情"并非只是单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表面人为力量互动的产物,作品中仿佛隐含一条暗线,人物受社会集体潜意识中的"死亡本能"影响——人物在故事中自身有一种天然的意愿,贯穿于情节发展的始终,一种本能的不可逆转的力量,一种要消灭生命的势力,以毁灭生命而重返于无机形态为目的,在心中暗暗期盼自己和别人的死亡到来。

    2009年03期 No.211 147-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台湾关帝崇拜内涵的演化

    陈名实;

    本文通过对台湾关帝崇拜发展过程的探讨,分析各个时期的内涵与特点,认为在台湾关帝信仰初期,明郑遗民把反清复明的忠义思想寄托于关帝崇拜之中,关帝庙主要由官府和军人创办和修建,政治色彩浓厚,反映了明朝遗民倡导忠义思想的民族精神。清治以后官方力图改变忠义思想的反清倾向,民众祈福禳灾的基本诉求使关帝崇拜的世俗化程度不断加强。日据时期关帝信仰向儒宗神教转变,成为保存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台湾光复以后,关帝崇拜完全进入民间,其自发性以及对现实利益的追求,使之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03期 No.211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传承、变异与发展——台湾社会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性转向

    陈晖莉;

    闽台社会不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且神缘相似、俗缘相同。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功能在经济浪潮和多元文化的现代性冲击下呈现出政治化、文化化、商业化、旅游化、慈善化和社区化的转变。在这剧烈动荡传承中虽然存在迷信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但却始终曲折着前进、变异中发展。

    2009年03期 No.211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2009年03期 No.211 17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