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宜理;阎小骏;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变得非常流行。在这个社会运动兴盛的年代之前,大多数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开始发展关于社会抗议的新的解释理论。
2008年03期 No.20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0 ] |[阅读次数:0 ] - 裴宜理;阎小骏;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变得非常流行。在这个社会运动兴盛的年代之前,大多数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开始发展关于社会抗议的新的解释理论。
2008年03期 No.20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0 ] |[阅读次数:0 ] - 赵树凯;
底层研究正在中国学界受到重视,其研究策略和方法对于政治领导集团来说,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掌控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健康的基层政治发展,准确地把握理解变化中的基层政治现实。
2008年03期 No.20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赵树凯;
底层研究正在中国学界受到重视,其研究策略和方法对于政治领导集团来说,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掌控基层民主化进程,保障健康的基层政治发展,准确地把握理解变化中的基层政治现实。
2008年03期 No.20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于建嵘;
如何理解当前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是否具有"政治性"这一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长期以来,政治被视为精英们的事情,因为它从来都是与权力、统治和管理这些公共领域的上层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正在向这种主流的"政治观"提出挑战,底层政治实际上也是公众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
2008年03期 No.20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3 ] |[阅读次数:0 ] - 于建嵘;
如何理解当前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是否具有"政治性"这一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如何理解"政治"。长期以来,政治被视为精英们的事情,因为它从来都是与权力、统治和管理这些公共领域的上层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正在向这种主流的"政治观"提出挑战,底层政治实际上也是公众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
2008年03期 No.20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3 ] |[阅读次数:0 ] - 张鸣;
一人一票的选举,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在引进西方制度的同时,中国自然也引进了选举制度。在近代中国,选举只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民主跟老百姓,依然距离很远。当选举仅仅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时,这种选举如果仅仅是装装样子,跟底层社会具体的人关系不大,不会对底层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这种选举真的在深度动员下进行,推行得越久,底层政治就越是畸形。
2008年03期 No.20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鸣;
一人一票的选举,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在引进西方制度的同时,中国自然也引进了选举制度。在近代中国,选举只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民主跟老百姓,依然距离很远。当选举仅仅是上层政治的工具时,这种选举如果仅仅是装装样子,跟底层社会具体的人关系不大,不会对底层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这种选举真的在深度动员下进行,推行得越久,底层政治就越是畸形。
2008年03期 No.20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勇;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国家法律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认为伴随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权下乡"是"法律下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政策整合向法律制度整合转变,以求建构统一的法律制度共同体。但起源于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现代法律下乡,与根植于乡土传统的农村社会遭遇着碰撞和困惑。在现代国家建构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双向过程中,乡土社会呈现出双重法律制度整合的状况,并需要加以制度性整合。
2008年03期 No.20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0 ] - 徐勇;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国家法律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认为伴随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权下乡"是"法律下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政策整合向法律制度整合转变,以求建构统一的法律制度共同体。但起源于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现代法律下乡,与根植于乡土传统的农村社会遭遇着碰撞和困惑。在现代国家建构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双向过程中,乡土社会呈现出双重法律制度整合的状况,并需要加以制度性整合。
2008年03期 No.20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0 ] - 陈荣卓;唐鸣;
农村法律服务客观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法律服务资源较为匮乏、众多农民群众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支付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市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乡镇法律服务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它们的存在曾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而欲全面、正确地考察我国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属性,则应把其置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和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来予以把握。基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该文认为:1980年代以来,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属性经历了从准公共服务到准私人服务再到社区性公共服务的演进历程。
2008年03期 No.204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荣卓;唐鸣;
农村法律服务客观需求日益增大与农村法律服务资源较为匮乏、众多农民群众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支付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市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乡镇法律服务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供给主体之一,它们的存在曾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而欲全面、正确地考察我国乡镇法律服务所的服务属性,则应把其置于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和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中来予以把握。基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该文认为:1980年代以来,乡镇法律服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属性经历了从准公共服务到准私人服务再到社区性公共服务的演进历程。
2008年03期 No.204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辉祥;
本文立足现代国家建构理论,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乡村关系"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乡村关系"问题的实质是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对立与冲突,其深层根源在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紧张。
2008年03期 No.204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黄辉祥;
本文立足现代国家建构理论,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乡村关系"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乡村关系"问题的实质是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对立与冲突,其深层根源在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紧张。
2008年03期 No.204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伊马利·布鲁奈特-杰利;芭芭拉·斯维克;陈文博;
本文探讨加拿大地方政府绩效测量实践中公民、民选官员与市政雇员的角色问题。基于实证调查的经验材料,作者明确指出,当前加拿大绩效管理和测量体系并未寻求公民的参与,也未能让城市民选官员参与进来并发挥其领导作用。作者建议,公民、民选官员和市政雇员在实施和管理市政绩效测量体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应当进行调整,只有成功地让公民和民选官员充分参与,才能保证绩效测量实践的成功。
2008年03期 No.204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伊马利·布鲁奈特-杰利;芭芭拉·斯维克;陈文博;
本文探讨加拿大地方政府绩效测量实践中公民、民选官员与市政雇员的角色问题。基于实证调查的经验材料,作者明确指出,当前加拿大绩效管理和测量体系并未寻求公民的参与,也未能让城市民选官员参与进来并发挥其领导作用。作者建议,公民、民选官员和市政雇员在实施和管理市政绩效测量体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应当进行调整,只有成功地让公民和民选官员充分参与,才能保证绩效测量实践的成功。
2008年03期 No.204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明科;彭国甫;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没有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与现实文化背景,出现了盲目照搬和复制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做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就必须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核心使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议题,阐释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框架,以期形成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制度体系以及评估方法的系统考察,最终探寻适合我国政治体制、管理制度和文化背景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宏观思路。
2008年03期 No.20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盛明科;彭国甫;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没有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与现实文化背景,出现了盲目照搬和复制西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做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就必须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核心使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议题,阐释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的框架,以期形成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制度体系以及评估方法的系统考察,最终探寻适合我国政治体制、管理制度和文化背景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宏观思路。
2008年03期 No.20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梁鸿;徐进;
社会事业的内涵在不断发展,但两个方面是不变的,一是"社会性"和"公益性";二是事业性。公共财政是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对于这一来源的作用,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至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共同不足在于忽视支出分析和长期分析。内生增长模型为解释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框架,但是在制度对技术和广义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突破。
2008年03期 No.204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鸿;徐进;
社会事业的内涵在不断发展,但两个方面是不变的,一是"社会性"和"公益性";二是事业性。公共财政是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对于这一来源的作用,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至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共同不足在于忽视支出分析和长期分析。内生增长模型为解释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框架,但是在制度对技术和广义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突破。
2008年03期 No.204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振明;
本文是"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课题研究报告的摘要。作者首先描述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说明当前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提出以政府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改变单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平等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新格局为核心的总体改革思路;并从职能定位、体制创新、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改进四个方面,提出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具体对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204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振明;
本文是"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课题研究报告的摘要。作者首先描述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说明当前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提出以政府大力培育公民社会,改变单中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平等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新格局为核心的总体改革思路;并从职能定位、体制创新、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改进四个方面,提出厦门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具体对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204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3期 No.20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3期 No.20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伯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经济落后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又着眼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经过近30年探索而推动的新型农村工业化,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它使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同时并进,相互融合,初步走出了一条城乡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独特路径的选择,是世界工业化史上的一个创举,对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2008年03期 No.204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伯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经济落后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又着眼于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规律,经过近30年探索而推动的新型农村工业化,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它使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同时并进,相互融合,初步走出了一条城乡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独特路径的选择,是世界工业化史上的一个创举,对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2008年03期 No.204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润东;杨新铭;
现有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方面的文献,较充分地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然而,对于经济增长如何惠及人力资本形成,或者说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尚未得到清晰描述。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增长的互动关系角度,量化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发展绩效如何通过个人教育投资、公共教育卫生投资以及人力资本迁移等因素影响到区域人力资本成长过程。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已严重脱离于外来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出现畸形扩张;各地区对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方面投入较大,而卫生支出显著较少;区域经济发展绩效主要惠及各地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同时,不同地区对几类教育投入强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
2008年03期 No.204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罗润东;杨新铭;
现有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方面的文献,较充分地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然而,对于经济增长如何惠及人力资本形成,或者说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尚未得到清晰描述。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增长的互动关系角度,量化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发展绩效如何通过个人教育投资、公共教育卫生投资以及人力资本迁移等因素影响到区域人力资本成长过程。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已严重脱离于外来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出现畸形扩张;各地区对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方面投入较大,而卫生支出显著较少;区域经济发展绩效主要惠及各地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同时,不同地区对几类教育投入强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
2008年03期 No.204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谢启标;
集群发展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充分的利用。基于此,本文从集群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强化产业关联、不断提升集群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培育和发展关系型信贷模式是进一步促进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选择。
2008年03期 No.20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谢启标;
集群发展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充分的利用。基于此,本文从集群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强化产业关联、不断提升集群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培育和发展关系型信贷模式是进一步促进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选择。
2008年03期 No.204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黄晖;
应用对实践具有浓厚兴趣就像理论对思辨充满兴味一样。背负沉重的启蒙与救亡使命,中国现代小说批评操持实用主义立场,其价值尺度的选择与确定因此全部指向现实实践:同时面向启蒙的现实、救亡的现实、小说现代性生成的现实,随之展开了它启蒙的文化实践;救亡的政治斗争实践;发展小说自身特性的文学实践;逐步建立了现代小说批评实践性品格。
2008年03期 No.204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晖;
应用对实践具有浓厚兴趣就像理论对思辨充满兴味一样。背负沉重的启蒙与救亡使命,中国现代小说批评操持实用主义立场,其价值尺度的选择与确定因此全部指向现实实践:同时面向启蒙的现实、救亡的现实、小说现代性生成的现实,随之展开了它启蒙的文化实践;救亡的政治斗争实践;发展小说自身特性的文学实践;逐步建立了现代小说批评实践性品格。
2008年03期 No.204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分份;
基于"五四"以后周作人文艺观的思想实质,本文用"审美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来指称,并进而考察了周作人的审美个人主义所衍生的批评观、文学史观、生活观等思想形态的理论内核与发展逻辑;同时,结合各个时期人们对此的不同评价,本文呈现了这些思想形态被现代中国文坛接受与拒斥的状况,并从思想史的层面探讨了周作人审美个人主义的理论资源与历史意义。
2008年03期 No.204 10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分份;
基于"五四"以后周作人文艺观的思想实质,本文用"审美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来指称,并进而考察了周作人的审美个人主义所衍生的批评观、文学史观、生活观等思想形态的理论内核与发展逻辑;同时,结合各个时期人们对此的不同评价,本文呈现了这些思想形态被现代中国文坛接受与拒斥的状况,并从思想史的层面探讨了周作人审美个人主义的理论资源与历史意义。
2008年03期 No.204 10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文菁;
福建区域的海洋性特征是由"多山"、"滨海"的地理环境,不安命运、敢于打拼的族群个性,以及宋元、明清时期两次国际上洲际海洋贸易网络与全球化发端的时代诱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闽商是历史上最能够体现中国内发性的海洋文化的群体。
2008年03期 No.204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苏文菁;
福建区域的海洋性特征是由"多山"、"滨海"的地理环境,不安命运、敢于打拼的族群个性,以及宋元、明清时期两次国际上洲际海洋贸易网络与全球化发端的时代诱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闽商是历史上最能够体现中国内发性的海洋文化的群体。
2008年03期 No.204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黄新宪;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海洋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之中,福建的海洋文化逐步孕育成熟,形成了独有的特质,即自觉的海权意识、开放的胸襟、冒险拼搏的精神、多元性与兼容性,以及同舟共济的团结自强精神。洋务运动时期,这种海洋文化特质鲜明地体现在以福建船政局为主体实行的早期留欧教育上。二者的密切结合,在海洋文化史和留学教育史上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2008年03期 No.204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黄新宪;
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海洋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之中,福建的海洋文化逐步孕育成熟,形成了独有的特质,即自觉的海权意识、开放的胸襟、冒险拼搏的精神、多元性与兼容性,以及同舟共济的团结自强精神。洋务运动时期,这种海洋文化特质鲜明地体现在以福建船政局为主体实行的早期留欧教育上。二者的密切结合,在海洋文化史和留学教育史上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2008年03期 No.204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琼珠;
通过对东南沿海一个侨乡村落中具有百年历史武馆的实地调查,探析村落传统体育的内涵、特征、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等问题。村落传统体育是在农耕文化传统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聚群(族)性、草根性、规约性等特征。村落传统体育在历史上曾发挥整合村落秩序、教化村民、娱乐、凝聚民众以及社区认同等社会价值;新时期的村落传统体育,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将在承传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区域性传统体育资源、提高国民整体的体质健康、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2008年03期 No.20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郭琼珠;
通过对东南沿海一个侨乡村落中具有百年历史武馆的实地调查,探析村落传统体育的内涵、特征、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等问题。村落传统体育是在农耕文化传统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聚群(族)性、草根性、规约性等特征。村落传统体育在历史上曾发挥整合村落秩序、教化村民、娱乐、凝聚民众以及社区认同等社会价值;新时期的村落传统体育,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空间,将在承传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区域性传统体育资源、提高国民整体的体质健康、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2008年03期 No.20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屈广清;曲波;
意思自治原则在《比利时国际私法典》被拓展适用到合同领域以外的五个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适用是由该原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实现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我国国际私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比利时国际私法典》对文化财产准据法的规定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2008年03期 No.204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屈广清;曲波;
意思自治原则在《比利时国际私法典》被拓展适用到合同领域以外的五个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适用是由该原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实现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我国国际私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比利时国际私法典》对文化财产准据法的规定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2008年03期 No.204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卫平;王国祥;
完善医患关系协调机制是深化我省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深入推进"平安福建"建设,继续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构成。本文就当前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现状及原因进行调查,对传统医患关系协调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将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预防和处理医患矛盾提出意见。
2008年03期 No.204 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卫平;王国祥;
完善医患关系协调机制是深化我省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深入推进"平安福建"建设,继续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构成。本文就当前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现状及原因进行调查,对传统医患关系协调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将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预防和处理医患矛盾提出意见。
2008年03期 No.204 15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素民;
亚洲华侨华人宗教既有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而呈现出来的中华性与当地性的融合汇通,同时也兼具在海外特定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而生成的现代变异特征,因而从不同的空间和相异的文化境遇中诠释出既传统又现代的信仰符号,从而也传递出独特的多元文化共构的宽容与和谐气质,由此揭示出这项研究终将以开放于世界的宽容和谐精神承载中华传统、传承中华现代文明。
2008年03期 No.204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素民;
亚洲华侨华人宗教既有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而呈现出来的中华性与当地性的融合汇通,同时也兼具在海外特定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而生成的现代变异特征,因而从不同的空间和相异的文化境遇中诠释出既传统又现代的信仰符号,从而也传递出独特的多元文化共构的宽容与和谐气质,由此揭示出这项研究终将以开放于世界的宽容和谐精神承载中华传统、传承中华现代文明。
2008年03期 No.204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向阳;
因应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和华人社会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种独特的形式对中外关系的发展,地缘政治的演变、全球化格局走向以及对国际关系进程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008年03期 No.204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向阳;
因应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和华人社会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种独特的形式对中外关系的发展,地缘政治的演变、全球化格局走向以及对国际关系进程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008年03期 No.204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3期 No.204 17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8年03期 No.204 17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