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63306
日访问量:101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 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

    张良悦;

    计划体制下土地征用的"产值倍数法"补偿标准是导致失地农民补偿不足的制度性根源。这种补偿只是对农民在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收益的补偿,而未对获取这种使用权收益的资源禀赋进行补偿。在目前的农地制度下,土地是农民依托于集体土地共有制下的一种资源禀赋,是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土地征用中应明晰土地发展权,并保障土地发展权收益对失地农民资源禀赋的补偿,从而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转换和社会保障的安置。

    2007年06期 No.20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

    张良悦;

    计划体制下土地征用的"产值倍数法"补偿标准是导致失地农民补偿不足的制度性根源。这种补偿只是对农民在承包期内土地使用权收益的补偿,而未对获取这种使用权收益的资源禀赋进行补偿。在目前的农地制度下,土地是农民依托于集体土地共有制下的一种资源禀赋,是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本文认为,在土地征用中应明晰土地发展权,并保障土地发展权收益对失地农民资源禀赋的补偿,从而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转换和社会保障的安置。

    2007年06期 No.201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转型期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陈占江;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利益博弈、社会极化和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的发生是社会制度断裂、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管理缺位的结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治理的应对之策。

    2007年06期 No.20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转型期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陈占江;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利益博弈、社会极化和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的发生是社会制度断裂、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管理缺位的结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治理的应对之策。

    2007年06期 No.20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刘金海;

    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所在地域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农民群众的身份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过,城中村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要从现实过程中总结经验。

    2007年06期 No.201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刘金海;

    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所在地域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农民群众的身份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过,城中村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要从现实过程中总结经验。

    2007年06期 No.201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突破城乡关联弱化的瓶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淑桃;谢彦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意在指出:从宏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演进路径应该遵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城市化、工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来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城乡关联的弱化却无形中弱化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演进路径的瓶颈制约。因此,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城乡关联水平就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2007年06期 No.20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突破城乡关联弱化的瓶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淑桃;谢彦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意在指出:从宏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演进路径应该遵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城市化、工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来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城乡关联的弱化却无形中弱化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演进路径的瓶颈制约。因此,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城乡关联水平就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2007年06期 No.20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 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国际比较与中国经验

    姜国俊;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存在若干共同的动力因素,如全球经济竞争、民主化、信息革命和绩效赤字,并已得到学术界的较多关注;同时,很有必要从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结构以及改革的象征性与合法性利益等三个方面对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进行补充考察,尤其是要对"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认知进行反思;应当在国际比较的视野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因素,具体说来,可以从中国与世界的内外互动、行政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内外互动、经济-政治-行政的三元互动、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推动改革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时效等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2007年06期 No.201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国际比较与中国经验

    姜国俊;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存在若干共同的动力因素,如全球经济竞争、民主化、信息革命和绩效赤字,并已得到学术界的较多关注;同时,很有必要从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结构以及改革的象征性与合法性利益等三个方面对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进行补充考察,尤其是要对"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认知进行反思;应当在国际比较的视野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因素,具体说来,可以从中国与世界的内外互动、行政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内外互动、经济-政治-行政的三元互动、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推动改革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时效等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2007年06期 No.201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基于厦门市某区调研的分析

    陈振明;丁煜;吴永键;陈诚;盛馨莲;韩婧;唐栋敏;林燕玲;陈芳;吴娜;陈文博;

    本文基于对厦门市某区外来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调查,探讨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行外来人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即便政府致力于为外来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民工新政",也会因管理体制的桎梏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落实,或是政策效率严重受损;进而构建了一整套社区参与型外来人口社会管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外来人口的积极参与、管理与服务的相结合以及提高服务的可获得性、构建梯度累进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等方式,使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2007年06期 No.20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基于厦门市某区调研的分析

    陈振明;丁煜;吴永键;陈诚;盛馨莲;韩婧;唐栋敏;林燕玲;陈芳;吴娜;陈文博;

    本文基于对厦门市某区外来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调查,探讨外来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行外来人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即便政府致力于为外来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农民工新政",也会因管理体制的桎梏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落实,或是政策效率严重受损;进而构建了一整套社区参与型外来人口社会管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外来人口的积极参与、管理与服务的相结合以及提高服务的可获得性、构建梯度累进的公共服务获得机制等方式,使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2007年06期 No.201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掌舵、规制与服务提供——政府在企业反倾销应对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陈芳;

    对华反倾销诉讼不仅危害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诉讼,成为法学界与企业管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公共管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多。本文试图从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作者将先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入手,说明政府在反倾销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理由;然后着重论述政府在反倾销应对中应扮演的掌舵、规制和服务提供三大角色及其实现途径。

    2007年06期 No.20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掌舵、规制与服务提供——政府在企业反倾销应对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途径

    陈芳;

    对华反倾销诉讼不仅危害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诉讼,成为法学界与企业管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公共管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多。本文试图从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作者将先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入手,说明政府在反倾销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理由;然后着重论述政府在反倾销应对中应扮演的掌舵、规制和服务提供三大角色及其实现途径。

    2007年06期 No.20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

    蔡小慎;刘雅静;

    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主体功能缺位、组成单一,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不足,对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做了尝试性的探索,采用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估指标,构建出一个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在内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估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设计出培训效果评估流程。

    2007年06期 No.20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

    蔡小慎;刘雅静;

    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主体功能缺位、组成单一,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不足,对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做了尝试性的探索,采用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估指标,构建出一个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在内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估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设计出培训效果评估流程。

    2007年06期 No.20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中国青年哲学论坛

  •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研究

    刘义圣;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现实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贷款利率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理论上的关联性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因此,利率微调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中已经具备了其实施的现实条件;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既体现在工具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也体现在中介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之间。我们认为,正是由于我国利率政策的外部时滞性较强,因此,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就不应是后向的,而应是具有前瞻性的。

    2007年06期 No.201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研究

    刘义圣;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利率微调政策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现实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贷款利率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理论上的关联性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因此,利率微调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中已经具备了其实施的现实条件;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既体现在工具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也体现在中介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之间。我们认为,正是由于我国利率政策的外部时滞性较强,因此,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就不应是后向的,而应是具有前瞻性的。

    2007年06期 No.201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组织模块化与市场结构演进

    王相林;陈明森;

    企业组织模块化后,市场既不再表现为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寡头竞争,也并未简单地回归为大量小企业进行"斯密式"分散竞争的格局,而是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也就是出现了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层竞争现象,这使得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复杂化。本文从三个侧面对之进行分析,一是在作为事实标准出现的设计规则形成过程中规则制定者形成的垄断效应,二是模块集成环节的可竞争市场的形成,三是企业组织的纵向分离与模块的横向一体化的共同演进,最后根据各分层市场表现出来的结构和行为特征抽象出了竞争性垄断市场的概念。

    2007年06期 No.201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组织模块化与市场结构演进

    王相林;陈明森;

    企业组织模块化后,市场既不再表现为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寡头竞争,也并未简单地回归为大量小企业进行"斯密式"分散竞争的格局,而是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也就是出现了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层竞争现象,这使得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复杂化。本文从三个侧面对之进行分析,一是在作为事实标准出现的设计规则形成过程中规则制定者形成的垄断效应,二是模块集成环节的可竞争市场的形成,三是企业组织的纵向分离与模块的横向一体化的共同演进,最后根据各分层市场表现出来的结构和行为特征抽象出了竞争性垄断市场的概念。

    2007年06期 No.201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趋势与化解途径

    全毅;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呈现出频率增加、强度提高、覆盖面宽、影响加深的特征,表明我国进入对外贸易摩擦多发期。本文剖析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根源,并提出化解贸易摩擦的对策措施。

    2007年06期 No.201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趋势与化解途径

    全毅;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呈现出频率增加、强度提高、覆盖面宽、影响加深的特征,表明我国进入对外贸易摩擦多发期。本文剖析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根源,并提出化解贸易摩擦的对策措施。

    2007年06期 No.201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强制责任保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视角的考察

    张东昱;

    责任保险的功能只要体现在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两个方面,而强制责任保险的强制特性使其成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又一体现。本文将强制责任保险视为政府微观监管的手段之一,分析其如何体现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强制责任保险要真正体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注意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商业责任保险对强制责任保险的补充。

    2007年06期 No.201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强制责任保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视角的考察

    张东昱;

    责任保险的功能只要体现在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两个方面,而强制责任保险的强制特性使其成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又一体现。本文将强制责任保险视为政府微观监管的手段之一,分析其如何体现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强制责任保险要真正体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注意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商业责任保险对强制责任保险的补充。

    2007年06期 No.201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路及对策

    蔡雪雄;陈新艺;

    闽台关系渊源深厚。两岸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共同基础。两地应本着"双赢互惠"原则,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大农业观"进行合作,实现两地生产要素融合,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闽台之间的合作,可以从直接投资、合理选取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实施多元化策略等角度进行深化。

    2007年06期 No.20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路及对策

    蔡雪雄;陈新艺;

    闽台关系渊源深厚。两岸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共同基础。两地应本着"双赢互惠"原则,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大农业观"进行合作,实现两地生产要素融合,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闽台之间的合作,可以从直接投资、合理选取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实施多元化策略等角度进行深化。

    2007年06期 No.20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发展前景研究

    李桢;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以及体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闽台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闽台体育产业携手并进,为加快海西经济建设,共同打造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2007年06期 No.201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发展前景研究

    李桢;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以及体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闽台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闽台体育产业携手并进,为加快海西经济建设,共同打造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2007年06期 No.201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若干特征

    游龙波;徐彬;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及其相应利益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并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此形势,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把握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趋势及其特征。本文着重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特征,从阶层的构成、流动、利益和认同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2007年06期 No.201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若干特征

    游龙波;徐彬;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及其相应利益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并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此形势,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把握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趋势及其特征。本文着重对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特征,从阶层的构成、流动、利益和认同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

    2007年06期 No.201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冲突与调适:论事实婚姻制度

    陈玉玲;

    本文揭示了礼治秩序中事实婚姻的运行机制,探讨了婚姻法的立法缺陷,并在分析事实婚姻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揭示了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提出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调适与互补,法律应赋予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相同的法律效力。

    2007年06期 No.201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冲突与调适:论事实婚姻制度

    陈玉玲;

    本文揭示了礼治秩序中事实婚姻的运行机制,探讨了婚姻法的立法缺陷,并在分析事实婚姻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土壤的基础上,揭示了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提出法理秩序与礼治秩序的调适与互补,法律应赋予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相同的法律效力。

    2007年06期 No.201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实施宽严相济政策与罪犯改造创新

    郑祥;

    本文以宽严相济政策为引领,在监狱工作领域提出了组建专业化监狱、实施梯度监区管理、调整减刑假释政策、重视行刑自由裁量权运用等与社会相衔接、以短刑犯改造为重点,提升监狱改造罪犯功能的新建议。

    2007年06期 No.201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实施宽严相济政策与罪犯改造创新

    郑祥;

    本文以宽严相济政策为引领,在监狱工作领域提出了组建专业化监狱、实施梯度监区管理、调整减刑假释政策、重视行刑自由裁量权运用等与社会相衔接、以短刑犯改造为重点,提升监狱改造罪犯功能的新建议。

    2007年06期 No.201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史分期的要害问题

    范传贤;范喆;

    本文根据文献考古成果,描述中国古代经济社会运动过程及其面貌。依据劳动手段、生产方式、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实际,试图解开中国古史分期要害。文章论证了秦汉官私营大农业是建立在奴隶主拥有大宗土地、农具、奴隶,役使奴隶进行集体劳动、商品生产的奴隶经济形式和特征,确认秦汉社会性质是奴隶占有制度,封建社会不能出现在这以前。

    2007年06期 No.201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史分期的要害问题

    范传贤;范喆;

    本文根据文献考古成果,描述中国古代经济社会运动过程及其面貌。依据劳动手段、生产方式、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实际,试图解开中国古史分期要害。文章论证了秦汉官私营大农业是建立在奴隶主拥有大宗土地、农具、奴隶,役使奴隶进行集体劳动、商品生产的奴隶经济形式和特征,确认秦汉社会性质是奴隶占有制度,封建社会不能出现在这以前。

    2007年06期 No.201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蒋廷黻留美时期政治思想略论

    张玉龙;

    蒋廷黻早年思想异常驳杂,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诸元素构成其政治思想之基本内核并由民族主义而一以贯之。而这也使得其思想既具极强的西方背景,又呈现理性实用主义的特征,进而构成日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得以渐次展开的基本前提。

    2007年06期 No.201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蒋廷黻留美时期政治思想略论

    张玉龙;

    蒋廷黻早年思想异常驳杂,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诸元素构成其政治思想之基本内核并由民族主义而一以贯之。而这也使得其思想既具极强的西方背景,又呈现理性实用主义的特征,进而构成日后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得以渐次展开的基本前提。

    2007年06期 No.201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字观”新篇

    易花萍;

    "文字是有声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等,是我们常见的汉字定义,似乎也成了一种共识。申小龙教授提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可谓振聋发聩,突显人文性是该定义的最大贡献,是对前者"单线进化论"误区和盲端的指正,但似乎也糅入了模糊概念。笔者立于伟人们的肩上,对汉字定义作了修正。目的是希望在纲举目张之词的定义背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警醒;另一面,也希望辞书界为该词一个合理的定义,以指导语用。

    2007年06期 No.201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汉字观”新篇

    易花萍;

    "文字是有声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等,是我们常见的汉字定义,似乎也成了一种共识。申小龙教授提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可谓振聋发聩,突显人文性是该定义的最大贡献,是对前者"单线进化论"误区和盲端的指正,但似乎也糅入了模糊概念。笔者立于伟人们的肩上,对汉字定义作了修正。目的是希望在纲举目张之词的定义背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警醒;另一面,也希望辞书界为该词一个合理的定义,以指导语用。

    2007年06期 No.201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语言学批评的困境与再生

    肖翠云;

    中国语言学批评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丰硕的成果,90年代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成衰微之势,若想走出困境,必须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并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进一步发挥文本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批评特色,重获新生。

    2007年06期 No.201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语言学批评的困境与再生

    肖翠云;

    中国语言学批评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丰硕的成果,90年代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成衰微之势,若想走出困境,必须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并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进一步发挥文本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批评特色,重获新生。

    2007年06期 No.201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刍议刘克庄词学思想

    陈先汀;

    刘氏词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词当协律,使歌妓可歌,不可逞才使气,方是本色。词作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太平时可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国蹙主辱时要感时伤事、忧国忧民。但拒绝香艳词人的低俗粗鄙、狎昵淫靡之作,反对道学家对词的攻讦和压抑。其评词兼容并蓄,主张多样化风格。其对櫽括词和词中用典的理论有特出之处。

    2007年06期 No.20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刍议刘克庄词学思想

    陈先汀;

    刘氏词学思想的主要观点有:词当协律,使歌妓可歌,不可逞才使气,方是本色。词作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太平时可留连光景、歌咏太平;国蹙主辱时要感时伤事、忧国忧民。但拒绝香艳词人的低俗粗鄙、狎昵淫靡之作,反对道学家对词的攻讦和压抑。其评词兼容并蓄,主张多样化风格。其对櫽括词和词中用典的理论有特出之处。

    2007年06期 No.20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南学术》2007年总目录

    <正>~~

    2007年06期 No.20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南学术》2007年总目录

    <正>~~

    2007年06期 No.201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朝气蓬勃的——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2007年06期 No.201 17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朝气蓬勃的——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2007年06期 No.201 17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