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康之;周雪梅;
在组织以及组织的运行中包含着权力关系,但是,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在权力关系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常规组织是以组织自身的存在为导向的,是由岗位和职位所构成的一个等级控制体系,它的权力关系是存在于层级之间的,是附着于职位的,是一种命令与控制的权力。任务型组织是任务导向的组织,一切组织活动都从属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这里,组织职位是开放的、流动的,组织权力与职位既相关联又以职位为前提。任务型组织中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权力,属于"专家权力"。所以,在任务型组织中,权力、知识与责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
2007年05期 No.200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康之;周雪梅;
在组织以及组织的运行中包含着权力关系,但是,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在权力关系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常规组织是以组织自身的存在为导向的,是由岗位和职位所构成的一个等级控制体系,它的权力关系是存在于层级之间的,是附着于职位的,是一种命令与控制的权力。任务型组织是任务导向的组织,一切组织活动都从属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需要,在这里,组织职位是开放的、流动的,组织权力与职位既相关联又以职位为前提。任务型组织中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的权力,属于"专家权力"。所以,在任务型组织中,权力、知识与责任实现了完整的统一。
2007年05期 No.200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莉;王旭;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最初作为增加就业的辅助方式,到后来成为住房援助的主要方式,再到其核心地位的逐渐淡化,这些变化表明美国确实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进行过多次尝试。纵观这些尝试,可以看出,虽然公共住房建设是弥补中低档住房短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公共住房建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了解美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探讨解决低收入住户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5期 No.20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李莉;王旭;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最初作为增加就业的辅助方式,到后来成为住房援助的主要方式,再到其核心地位的逐渐淡化,这些变化表明美国确实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进行过多次尝试。纵观这些尝试,可以看出,虽然公共住房建设是弥补中低档住房短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公共住房建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了解美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探讨解决低收入住户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5期 No.20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刘明辉;
和谐社会的领导观不同于统治观或管理观。在内涵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观,它的形成建基于一种和谐的领导生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树立适应和谐社会的领导观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方面要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变,从原有的角色向"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变革观,推动社会向全面和谐转变。
2007年05期 No.200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辉;
和谐社会的领导观不同于统治观或管理观。在内涵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观,它的形成建基于一种和谐的领导生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树立适应和谐社会的领导观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方面要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变,从原有的角色向"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变革观,推动社会向全面和谐转变。
2007年05期 No.200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福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2007年05期 No.200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福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2007年05期 No.200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家骅;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居民这个市场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从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相比较、市场主体的历史形态与现实特征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相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居民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居民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本质联系,勾勒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三大市场主体相互结合又相互约束的基本运行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本质具有莫大的裨益。
2007年05期 No.200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家骅;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居民这个市场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从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相比较、市场主体的历史形态与现实特征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主体作用相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居民这个市场主体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居民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本质联系,勾勒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三大市场主体相互结合又相互约束的基本运行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本质具有莫大的裨益。
2007年05期 No.200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增军;郑国泽;
激励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两大主题,激励只有在有效约束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没有约束的激励等于鼓励机会主义行径,而约束能否硬化则取决于委托人能否方便地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低效率的逻辑源头在于市场缺乏竞争和政府代理下企业内部权利安排失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框架。
2007年05期 No.20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安增军;郑国泽;
激励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两大主题,激励只有在有效约束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没有约束的激励等于鼓励机会主义行径,而约束能否硬化则取决于委托人能否方便地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低效率的逻辑源头在于市场缺乏竞争和政府代理下企业内部权利安排失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框架。
2007年05期 No.200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溥;
经济增长使产业在地区间转移,但是,特定产业的转移走向必须结合该产业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在泛珠三角地区内部,以杂项制品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能产生类似在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越南等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雁行转移过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有力地提高企业因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而获得的有形无形资产的产权收益,当这些资产产权为企业所在地区居民所有,所在地区将分享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的企业产权收益,因此,存在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的正向激励。
2007年05期 No.200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溥;
经济增长使产业在地区间转移,但是,特定产业的转移走向必须结合该产业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在泛珠三角地区内部,以杂项制品为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能产生类似在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越南等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雁行转移过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有力地提高企业因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而获得的有形无形资产的产权收益,当这些资产产权为企业所在地区居民所有,所在地区将分享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的企业产权收益,因此,存在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间转移的正向激励。
2007年05期 No.200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秋斌;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成为近年来两地产业合作的一个亮点,推动闽台两地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必然趋势。闽台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层次、产业要素、产业园区等方面存在强烈的互补性,成为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基于互补性的角度,本文探讨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特点及互补性,提出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前景:福建积极承接台湾转移出的高科技产业,促进两地产业合作由产品层面向技术层面延伸;积极推动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200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秋斌;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成为近年来两地产业合作的一个亮点,推动闽台两地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必然趋势。闽台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层次、产业要素、产业园区等方面存在强烈的互补性,成为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基于互补性的角度,本文探讨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特点及互补性,提出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前景:福建积极承接台湾转移出的高科技产业,促进两地产业合作由产品层面向技术层面延伸;积极推动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200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华;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张即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因此,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情况,阐述了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推进闽台经济合作。
2007年05期 No.200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建华;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张即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因此,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情况,阐述了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推进闽台经济合作。
2007年05期 No.200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贵华;
自组织是事物或系统自我组织起来实现有序化的过程,但从更深层次分析,自组织还是复杂事物或系统的一种进化机制或能力。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社会是与国家、市场相区别的相对自主的领域,社会生活微观层面的整合和协调更需要自组织机制来实现。任何一个社区都要纳入整个城市和国家政治体制和公共管理体系之中。但社区作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人群社会生活共同体更需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这就离不开自组织机制作保障。自组织更符合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性,从总体上和发展趋势上着眼,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优于被组织。目前,我国的社区还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他组织色彩,社区自组织能力还较弱。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自组织机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2007年05期 No.200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5 ] |[阅读次数:0 ] - 杨贵华;
自组织是事物或系统自我组织起来实现有序化的过程,但从更深层次分析,自组织还是复杂事物或系统的一种进化机制或能力。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社会是与国家、市场相区别的相对自主的领域,社会生活微观层面的整合和协调更需要自组织机制来实现。任何一个社区都要纳入整个城市和国家政治体制和公共管理体系之中。但社区作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人群社会生活共同体更需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这就离不开自组织机制作保障。自组织更符合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性,从总体上和发展趋势上着眼,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优于被组织。目前,我国的社区还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他组织色彩,社区自组织能力还较弱。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自组织机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2007年05期 No.200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5 ] |[阅读次数:0 ] - 陈耀;
和谐社区的深层含义包括社区成员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以及一种普遍信任、有效规范、互助共济、诚实公平等人文环境。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社区服务组织的发展及有效运转可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社区自助组织则有利于培养社区成员间的有效规范、普遍信任、互助共济和诚实公平。
2007年05期 No.200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陈耀;
和谐社区的深层含义包括社区成员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以及一种普遍信任、有效规范、互助共济、诚实公平等人文环境。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社区服务组织的发展及有效运转可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社区自助组织则有利于培养社区成员间的有效规范、普遍信任、互助共济和诚实公平。
2007年05期 No.200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琼;
群体性冲突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以变动发展着的边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一个冲突案例的解剖,分析其间多元利益群体冲突存在的分歧及引起冲突的利益、权力和权利等构成要素,探究社会冲突发生的领域,力图解释社会冲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认识构建和谐秩序的微观社会基础。
2007年05期 No.200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琼;
群体性冲突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以变动发展着的边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一个冲突案例的解剖,分析其间多元利益群体冲突存在的分歧及引起冲突的利益、权力和权利等构成要素,探究社会冲突发生的领域,力图解释社会冲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认识构建和谐秩序的微观社会基础。
2007年05期 No.200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明添;
互联网挑战版权法,作为构建版权法平衡机制的支柱"合理使用"首当其冲,网络环境下版权法已显失公平,昔日作为保护作者和作品的合法使用者的版权法律制度面临危机。本文以"合理使用"为视角,分析公平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反思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的作用及存在价值,揭示在公平的视野下重构版权法律制度之核心——权利平衡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2007年05期 No.200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明添;
互联网挑战版权法,作为构建版权法平衡机制的支柱"合理使用"首当其冲,网络环境下版权法已显失公平,昔日作为保护作者和作品的合法使用者的版权法律制度面临危机。本文以"合理使用"为视角,分析公平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反思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的作用及存在价值,揭示在公平的视野下重构版权法律制度之核心——权利平衡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2007年05期 No.200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英;
驰名商标不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商标,而是一种商标保护的方法。针对人们对驰名商标本质属性的误解和驰名商标滥用的"霸权"主义倾向,维护私权与公益的平衡使得对驰名商标的限制成为必然。通过规范驰名商标"特权"的有效行使,维护公平的社会竞争秩序。
2007年05期 No.200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英;
驰名商标不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商标,而是一种商标保护的方法。针对人们对驰名商标本质属性的误解和驰名商标滥用的"霸权"主义倾向,维护私权与公益的平衡使得对驰名商标的限制成为必然。通过规范驰名商标"特权"的有效行使,维护公平的社会竞争秩序。
2007年05期 No.200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艮;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史概念,中国"新文学"遭遇了无数次的质疑、替换、扭曲和不断重述,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改写只能使其本身的文学史面目变得更加模糊而难以把握。用政治的逻辑强解"现代文学替代新文学具有政治意图",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而"现代文学"概念的流行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并没有谁能证明其它相应术语、概念的优势不是"新文学"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真正该做的,或许不是简单的术语之争,而是如何更加有效进入学科内部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007年05期 No.200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艮;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史概念,中国"新文学"遭遇了无数次的质疑、替换、扭曲和不断重述,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改写只能使其本身的文学史面目变得更加模糊而难以把握。用政治的逻辑强解"现代文学替代新文学具有政治意图",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而"现代文学"概念的流行有一定的偶然性,其实并没有谁能证明其它相应术语、概念的优势不是"新文学"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真正该做的,或许不是简单的术语之争,而是如何更加有效进入学科内部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007年05期 No.200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华东;
句首使用语气词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色,也是闽南方言继承古汉语句法形式的特征之一。本文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作了系统梳理;从语气词与句子的组合情况解析句首语气词的句法结构特点;从句首语气词的出现与否及发音变音事实论述语气词对句子语义细微差异的指示作用;概述了句首语气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衔接、表态和增强等语用功能;从汉语史角度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的来源也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2007年05期 No.200 158-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1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林华东;
句首使用语气词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色,也是闽南方言继承古汉语句法形式的特征之一。本文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作了系统梳理;从语气词与句子的组合情况解析句首语气词的句法结构特点;从句首语气词的出现与否及发音变音事实论述语气词对句子语义细微差异的指示作用;概述了句首语气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衔接、表态和增强等语用功能;从汉语史角度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的来源也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2007年05期 No.200 158-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1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徐晓望;
《西游记平话》最早是福建说平话艺人的创作,并由福建建阳书坊刊印,因而流布天下。现存山西队戏《唐僧西天取经》的产生是在《西游记平话》之后。福建等南方区域多年来流行通天大圣崇拜与齐天大圣崇拜,它是孙悟空原始形像的来源。不过,顺昌的通天大圣碑及齐天大圣碑都不是墓碑。
2007年05期 No.200 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徐晓望;
《西游记平话》最早是福建说平话艺人的创作,并由福建建阳书坊刊印,因而流布天下。现存山西队戏《唐僧西天取经》的产生是在《西游记平话》之后。福建等南方区域多年来流行通天大圣崇拜与齐天大圣崇拜,它是孙悟空原始形像的来源。不过,顺昌的通天大圣碑及齐天大圣碑都不是墓碑。
2007年05期 No.200 169-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立;
《聊斋志异》故事文本渊源研究,是古代小说外来影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源"与"流",未必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从"一对多"尤其是"多对一"角度探讨,考察某一篇章所受的一脉相承或多脉相承的影响。当密切关注"中介"、"轨迹"研究,还要更多地从国别文学角度关注中国叙事文学母题流变,印度母题的中国化,以及作家的个人体验与天才。
2007年05期 No.200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立;
《聊斋志异》故事文本渊源研究,是古代小说外来影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源"与"流",未必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从"一对多"尤其是"多对一"角度探讨,考察某一篇章所受的一脉相承或多脉相承的影响。当密切关注"中介"、"轨迹"研究,还要更多地从国别文学角度关注中国叙事文学母题流变,印度母题的中国化,以及作家的个人体验与天才。
2007年05期 No.200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谢氏映凤;
《西游记》的取经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为人类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超越了对个人自由的执著,而把"普度众生"作为更高的人生追求。作者所描写的人物也有不足的地方。其文本提供的结论引起了人们不少误解。
2007年05期 No.200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谢氏映凤;
《西游记》的取经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为人类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超越了对个人自由的执著,而把"普度众生"作为更高的人生追求。作者所描写的人物也有不足的地方。其文本提供的结论引起了人们不少误解。
2007年05期 No.200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宾;
按照宪法,加拿大各省有权决定本省的教育制度,各省有各省的教育法。安大略省教育法规定,安省居民享受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的免费教育。幼儿园二年,小学和中学十二年,一共十四年的免费教育,经费从何而来?本文将此经费拨款法案介绍给中国教育工作者。
2007年05期 No.200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宾;
按照宪法,加拿大各省有权决定本省的教育制度,各省有各省的教育法。安大略省教育法规定,安省居民享受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的免费教育。幼儿园二年,小学和中学十二年,一共十四年的免费教育,经费从何而来?本文将此经费拨款法案介绍给中国教育工作者。
2007年05期 No.200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练晓荣;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势必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输送人才的福建省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目前,福建省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对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办学水平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2007年05期 No.200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练晓荣;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势必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输送人才的福建省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目前,福建省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对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办学水平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2007年05期 No.200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5期 No.200 203+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5期 No.200 203+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