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新贡献——关于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理论思考

    郑又贤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是当前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关键性环节。联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点 ,本文着重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一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003年05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新贡献——关于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理论思考

    郑又贤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是当前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关键性环节。联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理论创新点 ,本文着重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一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003年05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凌厚锋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 ,其间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深刻揭示 ,给中国人民历史主动性的发挥以新的理论武装 ,必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坚持用科学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

    2003年05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凌厚锋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 ,其间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深刻揭示 ,给中国人民历史主动性的发挥以新的理论武装 ,必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坚持用科学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

    2003年05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文学及其“现代性”命运

    万俊人

    在“现代性”的视景中 ,人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经典学科 ,其知识图像已然模糊 ,知识合法性受到挑战和质疑 ,知识地位也已经被迫边缘化。因此 ,“人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群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甚至是亟待反思的理论课题。本文尝试从知识社会学和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 ,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围绕人文学的现代知识状况 ,造成人文学现代知识状况的内在知识论原因 ,以及“现代性”中人文学的知识困顿和前景等问题 ,展开主题反思 ,以期对当前有关人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话题 ,提供某种有意义的思路提示

    2003年05期 18-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人文学及其“现代性”命运

    万俊人

    在“现代性”的视景中 ,人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经典学科 ,其知识图像已然模糊 ,知识合法性受到挑战和质疑 ,知识地位也已经被迫边缘化。因此 ,“人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群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甚至是亟待反思的理论课题。本文尝试从知识社会学和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 ,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围绕人文学的现代知识状况 ,造成人文学现代知识状况的内在知识论原因 ,以及“现代性”中人文学的知识困顿和前景等问题 ,展开主题反思 ,以期对当前有关人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话题 ,提供某种有意义的思路提示

    2003年05期 18-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作为“知识分子”的现代学者——重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感言

    万俊人

    2003年05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作为“知识分子”的现代学者——重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感言

    万俊人

    2003年05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万俊人教授访谈录

    左高山,曹孟勤,彭定光

    2003年05期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万俊人教授访谈录

    左高山,曹孟勤,彭定光

    2003年05期 3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专题研讨:当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陈明森

    2003年05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专题研讨:当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陈明森

    2003年05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保护与过度竞争的形成——以分工与交易费用的关系为线索的解释

    夏大慰,罗云辉

    2003年05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保护与过度竞争的形成——以分工与交易费用的关系为线索的解释

    夏大慰,罗云辉

    2003年05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有效竞争秩序若干问题探讨

    金碚,刘戒骄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和有效竞争秩序 ,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就必须保证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增强透明度和避免不当干预 ,促进竞争秩序的国际接轨和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2003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有效竞争秩序若干问题探讨

    金碚,刘戒骄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和有效竞争秩序 ,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就必须保证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增强透明度和避免不当干预 ,促进竞争秩序的国际接轨和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2003年05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与演变机制研究

    陈甬军,徐强

    2003年05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与演变机制研究

    陈甬军,徐强

    2003年05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竞争力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新型工业化与福建产业发展

    伍长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竞争力具有良性的互动关系 ,以加快新型工业化为契机 ,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将对增强产业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3年05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竞争力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新型工业化与福建产业发展

    伍长南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竞争力具有良性的互动关系 ,以加快新型工业化为契机 ,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将对增强产业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3年05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资流入陷阱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陈明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是属于数量扩张型的 ,总体上表现为利用外资规模较大 ,但技术含量不高 ,产业层次较低。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利用外资方式有一定合意性。但是随着过剩经济出现与产业结构战略转型 ,必然要与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利用外资方式产生较大的冲突与矛盾 ,造成外资流入陷阱 ,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与同构化的重要诱因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2003年05期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外资流入陷阱产业效应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陈明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是属于数量扩张型的 ,总体上表现为利用外资规模较大 ,但技术含量不高 ,产业层次较低。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利用外资方式有一定合意性。但是随着过剩经济出现与产业结构战略转型 ,必然要与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利用外资方式产生较大的冲突与矛盾 ,造成外资流入陷阱 ,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与同构化的重要诱因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引资行为扭曲。

    2003年05期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论现代管理劳动

    陈征

    本文论述了从一般管理劳动到现代管理劳动的发展 ;论述了现代管理劳动是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对象、范围、作用、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管理劳动的新特点 ,指出了管理劳动既包括微观也应包括宏观方面 ;研究了现代管理劳动的二重性 :作为组织指挥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作为经营方面的劳动是实现价值的 ;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是资本所有权的根源 ;企业管理的部分工资是利润的实现。最后还探索了企业管理劳动的根本形式

    2003年05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现代管理劳动

    陈征

    本文论述了从一般管理劳动到现代管理劳动的发展 ;论述了现代管理劳动是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对象、范围、作用、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管理劳动的新特点 ,指出了管理劳动既包括微观也应包括宏观方面 ;研究了现代管理劳动的二重性 :作为组织指挥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 ;作为经营方面的劳动是实现价值的 ;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是资本所有权的根源 ;企业管理的部分工资是利润的实现。最后还探索了企业管理劳动的根本形式

    2003年05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孙承叔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 ,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 ,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 ,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 ,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 ,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 ,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 ,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 ,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 ,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 ,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 ,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 ,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2003年05期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孙承叔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 ,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 ,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 ,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 ,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 ,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 ,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 ,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 ,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 ,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 ,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 ,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 ,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 ,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2003年05期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论环境法学的形成和发展

    白水,郑艺群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 ,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间环境法学经历了形成、发展等诸多阶段。本文力图以时代背景为依托来透视环境法学的发展进程 ,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格局 ,以此昭示其建制精神、体系架构及未来走向

    2003年05期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环境法学的形成和发展

    白水,郑艺群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 ,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间环境法学经历了形成、发展等诸多阶段。本文力图以时代背景为依托来透视环境法学的发展进程 ,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格局 ,以此昭示其建制精神、体系架构及未来走向

    2003年05期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律师角色的转换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蔡从燕

    本文提出并运用诉讼代理人与对抗型法治和ADR参与人与合作型法治两对分析范畴 ,以民事司法改革为切入点 ,认为“司法危机”就是法治危机。在此基础上 ,认为本质上经由诉讼实践并实现的只能是对抗型法治 ,由此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与对抗型法治语境中的“司法危机”具有内在联系 ;认为ADR有助于实践合作型法治 ,有助于缓解“司法危机” ,而作为ADR参与人的律师在实践合作型法治 ,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后 ,对最近我国推动ADR实践及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具体做法做了实证分析

    2003年05期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律师角色的转换与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蔡从燕

    本文提出并运用诉讼代理人与对抗型法治和ADR参与人与合作型法治两对分析范畴 ,以民事司法改革为切入点 ,认为“司法危机”就是法治危机。在此基础上 ,认为本质上经由诉讼实践并实现的只能是对抗型法治 ,由此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与对抗型法治语境中的“司法危机”具有内在联系 ;认为ADR有助于实践合作型法治 ,有助于缓解“司法危机” ,而作为ADR参与人的律师在实践合作型法治 ,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最后 ,对最近我国推动ADR实践及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具体做法做了实证分析

    2003年05期 1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探析

    史振郭

    防范网络犯罪的立法是近年来立法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对网络犯罪如何进行系统、完整立法的研究 ,专论并不多见。本文从网络犯罪概念的分析入手 ,重点探讨了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调整范围和立法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犯罪主体、罪过形式、刑事诉讼等重点问题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以期对该问题的最终专门立法起推动作用

    2003年05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犯罪刑事立法探析

    史振郭

    防范网络犯罪的立法是近年来立法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对网络犯罪如何进行系统、完整立法的研究 ,专论并不多见。本文从网络犯罪概念的分析入手 ,重点探讨了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调整范围和立法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犯罪主体、罪过形式、刑事诉讼等重点问题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 ,以期对该问题的最终专门立法起推动作用

    2003年05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徐晓望

    隋唐五代是福建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前的福建人口稀少 ,文化落后 ;而在五代以后的福建 ,则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闻名于东南。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 :中唐以后 ,在全国逐渐进入战乱时期的背景下 ,福建保持了长期的安定局面 ,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入闽 ,他们与本地越人后裔融合 ,逐渐形成了福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铸为一体 ,并形成自身的区域文化特点。福建区域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的闽国时期

    2003年05期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徐晓望

    隋唐五代是福建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前的福建人口稀少 ,文化落后 ;而在五代以后的福建 ,则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闻名于东南。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 :中唐以后 ,在全国逐渐进入战乱时期的背景下 ,福建保持了长期的安定局面 ,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入闽 ,他们与本地越人后裔融合 ,逐渐形成了福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铸为一体 ,并形成自身的区域文化特点。福建区域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的闽国时期

    2003年05期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文化生态与历史文化传承

    张燕清

    福建文化生态是福建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产物 ,它是特定地理环境中历史过程的动态积淀。在漫长的区域历史演进过程中 ,由于历史地理及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双重的相对封闭性 ,和历史文化传承上的多元性及随之而来的宽容性特征 ,给福建文化生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铸就了福建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福建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运动无疑起着精神意识的历史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3年05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福建文化生态与历史文化传承

    张燕清

    福建文化生态是福建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产物 ,它是特定地理环境中历史过程的动态积淀。在漫长的区域历史演进过程中 ,由于历史地理及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双重的相对封闭性 ,和历史文化传承上的多元性及随之而来的宽容性特征 ,给福建文化生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铸就了福建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福建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内在运动无疑起着精神意识的历史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3年05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论抗战时期后方冶金工业建设对军事工业发展的影响

    曹敏华

    全面抗战爆发后 ,东部和中部的数家钢铁厂内迁西部。以此为契机 ,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下 ,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建立了许多冶金工矿企业 ,冶金工业获得全面的历史进步 ,其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兵工企业 ,对战时军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003年05期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论抗战时期后方冶金工业建设对军事工业发展的影响

    曹敏华

    全面抗战爆发后 ,东部和中部的数家钢铁厂内迁西部。以此为契机 ,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下 ,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建立了许多冶金工矿企业 ,冶金工业获得全面的历史进步 ,其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兵工企业 ,对战时军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003年05期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

    陈衍德

    在东南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客观上形成了超越族群和地区的民族主义 ,从而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凝聚作用。战后东南亚民族主义出现了角色转换 ,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离散民族国家的分化物。这一变化乃源于历史上的族群和地方分离因素 ,同时又是战后社会经济变迁所促成。民族分离主义固然有弱势群体抗争社会不公的成分 ,但此种分裂民族国家的运动并不具备历史进步的意义。

    2003年05期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离浪潮——20世纪东南亚民族主义的角色转换

    陈衍德

    在东南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 ,客观上形成了超越族群和地区的民族主义 ,从而在独立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凝聚作用。战后东南亚民族主义出现了角色转换 ,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离散民族国家的分化物。这一变化乃源于历史上的族群和地方分离因素 ,同时又是战后社会经济变迁所促成。民族分离主义固然有弱势群体抗争社会不公的成分 ,但此种分裂民族国家的运动并不具备历史进步的意义。

    2003年05期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任娜

    “新经济政策”有意混淆了马来西亚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在缩小种族间经济差距的同时 ,扩大了阶级间的经济差距 ,而且造就了一个高居于社会顶层的马来族官僚资产阶级。然而 ,种族矛盾的表象却无法掩盖阶级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矛盾。

    2003年05期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任娜

    “新经济政策”有意混淆了马来西亚的种族与阶级分野 ,在缩小种族间经济差距的同时 ,扩大了阶级间的经济差距 ,而且造就了一个高居于社会顶层的马来族官僚资产阶级。然而 ,种族矛盾的表象却无法掩盖阶级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矛盾。

    2003年05期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