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访问量:672689
日访问量:103

  • 作为问题与使命相融的哲学

    邹兴明

    本文阐述的是对哲学的一种理解。文章认为 ,哲学问题的在场性与哲学使命的隐蔽性是相融与共的。哲学不应该停留于“纯思”境域。哲学的目标是实现自身 ,此乃哲学的使命使然。哲学的使命是哲学问题的原动力。哲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哲学的使命中

    2003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作为问题与使命相融的哲学

    邹兴明

    本文阐述的是对哲学的一种理解。文章认为 ,哲学问题的在场性与哲学使命的隐蔽性是相融与共的。哲学不应该停留于“纯思”境域。哲学的目标是实现自身 ,此乃哲学的使命使然。哲学的使命是哲学问题的原动力。哲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哲学的使命中

    2003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术大视野与文化建设

    曹顺庆,高玉

    2003年04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术大视野与文化建设

    曹顺庆,高玉

    2003年04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青年学者主页 本期学者:朱寿桐

    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青年学者主页 本期学者:朱寿桐

    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造山运动”中——简论郭沫若的学术与他的时代

    朱寿桐

    郭沫若的学术活动与20世纪政治运作关系比较密切 ,这是非常特异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造成固然有郭沫若自身的主观原因 ,那便是他超乎寻常的政治敏感以及对于一定政治运作的积极投入 ,甚至不排除对政治需要的主动迎合。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一世纪不断出现的文化造山运动的结果。郭沫若特殊的地位和学识 ,以及他的政治敏感因素 ,决定了他往往总是处于这种文化造山运动的中心位置 ,这样既使得他作为一座世纪性的学术峰峦被凸起 ,也使得他的非学术的负面品德被格外凸显

    2003年04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造山运动”中——简论郭沫若的学术与他的时代

    朱寿桐

    郭沫若的学术活动与20世纪政治运作关系比较密切 ,这是非常特异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造成固然有郭沫若自身的主观原因 ,那便是他超乎寻常的政治敏感以及对于一定政治运作的积极投入 ,甚至不排除对政治需要的主动迎合。但更重要的还是这一世纪不断出现的文化造山运动的结果。郭沫若特殊的地位和学识 ,以及他的政治敏感因素 ,决定了他往往总是处于这种文化造山运动的中心位置 ,这样既使得他作为一座世纪性的学术峰峦被凸起 ,也使得他的非学术的负面品德被格外凸显

    2003年04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哈佛三题(随笔)

    朱寿桐

    2003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佛三题(随笔)

    朱寿桐

    2003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回旋中掘进——朱寿桐先生访谈录

    于九涛

    2003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回旋中掘进——朱寿桐先生访谈录

    于九涛

    2003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专题研讨:福建省城市化发展研究 特邀主持人:黄家骅

    2003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题研讨:福建省城市化发展研究 特邀主持人:黄家骅

    2003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持人的话 推进福建省城市化的新思路

    2003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持人的话 推进福建省城市化的新思路

    2003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簇群式城市化发展路径

    黄家骅

    福建城市化必须坚持空间集中战略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并形成各地区有特色的产业群 ,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 ,形成梯度差异的大中小城市簇群 ,具体战略对策是“减村”、“并乡”、“强镇”、“扩市”、“撤地级市”、“做大中心城市”。从而培植各地区基于城市簇群与产业簇群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达到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效应

    2003年04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簇群式城市化发展路径

    黄家骅

    福建城市化必须坚持空间集中战略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并形成各地区有特色的产业群 ,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 ,形成梯度差异的大中小城市簇群 ,具体战略对策是“减村”、“并乡”、“强镇”、“扩市”、“撤地级市”、“做大中心城市”。从而培植各地区基于城市簇群与产业簇群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达到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效应

    2003年04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城市化的井字型构思

    叶文振

    本文对我省城市化战略进行井字型构想 ,认为在实施我省城市化战略时 ,既要注意合理的省域布局 ,以便有重点地推进 ,又要结合省内各地区的特点 ,采取相适应的城市化模式。

    2003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城市化的井字型构思

    叶文振

    本文对我省城市化战略进行井字型构想 ,认为在实施我省城市化战略时 ,既要注意合理的省域布局 ,以便有重点地推进 ,又要结合省内各地区的特点 ,采取相适应的城市化模式。

    2003年04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的人地矛盾问题探讨

    郭其友

    依照美国城市地理学家雷·诺桑姆 (Ray.M.Northam)的理论 ,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了“加速期”。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不断地扩大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人地矛盾也将日益突出。我们必须走科学用地之路 ,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以化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矛盾。

    2003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的人地矛盾问题探讨

    郭其友

    依照美国城市地理学家雷·诺桑姆 (Ray.M.Northam)的理论 ,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了“加速期”。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不断地扩大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人地矛盾也将日益突出。我们必须走科学用地之路 ,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以化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地矛盾。

    2003年0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正规就业与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战略

    黄如良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的性质、贡献、特征及发展中的问题 ,提出通过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非正规就业 ,构建城乡通道 ,以实现福建“三条战略通道”和项目带动战略。

    2003年04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非正规就业与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战略

    黄如良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的性质、贡献、特征及发展中的问题 ,提出通过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非正规就业 ,构建城乡通道 ,以实现福建“三条战略通道”和项目带动战略。

    2003年04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城市化建设的文化内涵

    朱人求

    城市文化是城市化建设的灵魂 ,城市文化化是城市化的终极目标。因而 ,关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城市化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是当前福建城市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主题。概括地说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再塑福建的城市个性和城市特色 ,提升文化品位 ,建设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格局 ;二、打生态文化牌 ,打造山水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三、提高城市的文化质量 ,增强福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解放思想 ,改变观念 ,加强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由封闭型文化走向开放型文化 ,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凸显时代文化

    2003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城市化建设的文化内涵

    朱人求

    城市文化是城市化建设的灵魂 ,城市文化化是城市化的终极目标。因而 ,关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城市化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是当前福建城市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主题。概括地说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再塑福建的城市个性和城市特色 ,提升文化品位 ,建设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格局 ;二、打生态文化牌 ,打造山水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三、提高城市的文化质量 ,增强福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解放思想 ,改变观念 ,加强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由封闭型文化走向开放型文化 ,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凸显时代文化

    2003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

    张康之;

    在公共管理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公共管理者 ,需要有着独立自主的德性和人格。这一点是他区别于农业社会担负统治职能的社会治理者和近代工业社会中担负管理职能的社会治理者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使他自信、自尊和获得尊严 ,而这些都是他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持因素

    2003年04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

    张康之;

    在公共管理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公共管理者 ,需要有着独立自主的德性和人格。这一点是他区别于农业社会担负统治职能的社会治理者和近代工业社会中担负管理职能的社会治理者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使他自信、自尊和获得尊严 ,而这些都是他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持因素

    2003年04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公众参与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何林生

    公众参与机制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合理成分 ,从制度安排层面推动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着力于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 ,防止决策无能或决策失败。

    2003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公众参与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何林生

    公众参与机制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合理成分 ,从制度安排层面推动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着力于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 ,防止决策无能或决策失败。

    2003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资源整合探析

    傅献群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规范是扩大和实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的重要政治资源。这三大政治资源在20余年来的中国村民自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亦存在不足。对这些政治资源加以进一步的合理整合 ,是解决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建设。

    2003年04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资源整合探析

    傅献群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规范是扩大和实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的重要政治资源。这三大政治资源在20余年来的中国村民自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亦存在不足。对这些政治资源加以进一步的合理整合 ,是解决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建设。

    2003年04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亚太地区双边FTA新浪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全毅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20世纪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多边合作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双边主义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旋律。其原因是开放地区主义机制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实需要。面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新趋势 ,中国在加入WTO后的战略选择应是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3年04期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亚太地区双边FTA新浪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全毅

    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20世纪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多边合作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双边主义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旋律。其原因是开放地区主义机制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实需要。面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新趋势 ,中国在加入WTO后的战略选择应是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3年04期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应对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被反倾销的对策

    陈明聪

    我国已被外国发起反倾销调查500多起 ,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已成为WTO成员 ,但由于我国“入世”在反倾销问题上的承诺 ,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外国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制约。如何应对外国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我国反倾销 ,是我国出口产品应对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关键。本文以“入世”后外国对我国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外国对我国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主要协议性依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外国对我国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

    2003年04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应对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被反倾销的对策

    陈明聪

    我国已被外国发起反倾销调查500多起 ,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已成为WTO成员 ,但由于我国“入世”在反倾销问题上的承诺 ,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外国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制约。如何应对外国因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我国反倾销 ,是我国出口产品应对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关键。本文以“入世”后外国对我国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外国对我国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主要协议性依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外国对我国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

    2003年04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改革——经济改革与宪政转轨的一个微观考察

    董有德,王资峰

    中国政府的运转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这个市场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 ,跨国公司对此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当然 ,在中国这个统一大市场之内 ,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表现出高效率和规范性 ,这必然也对中国政府的行为方式、观念、组织机构、职能变革等方面产生影响。事实上 ,中国政府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要远远小于理论上应该受到的影响 ,然而这些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必须进行所谓“宪政转轨”的充分依据 ;相反 ,中国政府对经济管理方式的改进恰恰表明经济活动和改革对各种体制改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思想研究者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成为这方面的一个佐证

    2003年04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改革——经济改革与宪政转轨的一个微观考察

    董有德,王资峰

    中国政府的运转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这个市场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 ,跨国公司对此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当然 ,在中国这个统一大市场之内 ,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表现出高效率和规范性 ,这必然也对中国政府的行为方式、观念、组织机构、职能变革等方面产生影响。事实上 ,中国政府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要远远小于理论上应该受到的影响 ,然而这些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必须进行所谓“宪政转轨”的充分依据 ;相反 ,中国政府对经济管理方式的改进恰恰表明经济活动和改革对各种体制改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思想研究者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成为这方面的一个佐证

    2003年04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

    高伯文

    东西部发展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从均衡———非均衡———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认为任何一种区域战略的选择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 ,区域发展战略选择总是在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然而 ,无论怎样变化发展 ,东西互动都应成为贯穿于每个历史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2003年04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

    高伯文

    东西部发展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从均衡———非均衡———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认为任何一种区域战略的选择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 ,区域发展战略选择总是在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然而 ,无论怎样变化发展 ,东西互动都应成为贯穿于每个历史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2003年04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沿海与内陆资金市场特点和资金的跨区域流动

    肖庆文

    本文在分析沿海与内陆资金市场特点的基础上 ,从资金区际流动的内在机制角度阐述了沿海与内陆之间资金的传统流动方式 ,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背景变化展望了沿海与内陆未来资金流动的模式。

    2003年04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沿海与内陆资金市场特点和资金的跨区域流动

    肖庆文

    本文在分析沿海与内陆资金市场特点的基础上 ,从资金区际流动的内在机制角度阐述了沿海与内陆之间资金的传统流动方式 ,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背景变化展望了沿海与内陆未来资金流动的模式。

    2003年04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郊区外生型农村城市化研究——厦门市禾山镇的案例分析

    李文溥,林民书,林枫

    禾山镇的城市化方式 ,基本上属于由外部经济力量推进的郊区外生型农村城市化类型 ,这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高起点的城市化模式 ,但是 ,由于自主工业化机会成本太高 ,缺乏内在的经济推动力 ,城市化各要素发展不平衡 ,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外生型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3年04期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郊区外生型农村城市化研究——厦门市禾山镇的案例分析

    李文溥,林民书,林枫

    禾山镇的城市化方式 ,基本上属于由外部经济力量推进的郊区外生型农村城市化类型 ,这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高起点的城市化模式 ,但是 ,由于自主工业化机会成本太高 ,缺乏内在的经济推动力 ,城市化各要素发展不平衡 ,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外生型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3年04期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述

    赵稀方

    历史叙述从来是国族意识形态建构的最坚固的手段 ,但中国新时期文化意识的变革却终究要走到重述历史的这一步。历史叙事观念的转变 ,对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特别是历史小说的写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历史主义观念帮助我们拆解了80年代来的宏大历史叙事 ,使小说家们以自己的意识参预到历史叙述之中。

    2003年04期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述

    赵稀方

    历史叙述从来是国族意识形态建构的最坚固的手段 ,但中国新时期文化意识的变革却终究要走到重述历史的这一步。历史叙事观念的转变 ,对于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特别是历史小说的写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历史主义观念帮助我们拆解了80年代来的宏大历史叙事 ,使小说家们以自己的意识参预到历史叙述之中。

    2003年04期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与身份认同

    M.高利克,谢润宜

    本文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现象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一文学现象与拉美国家的文学寻根运动具有类似性 ,并从后者汲取了创作灵感。作者认为 ,中国的寻根文学远没有拉美文学寻根运动那么浩大 ,而且由于发展太过仓促 ,这种寻根本身及寻求身份认同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

    2003年04期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与身份认同

    M.高利克,谢润宜

    本文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现象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一文学现象与拉美国家的文学寻根运动具有类似性 ,并从后者汲取了创作灵感。作者认为 ,中国的寻根文学远没有拉美文学寻根运动那么浩大 ,而且由于发展太过仓促 ,这种寻根本身及寻求身份认同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

    2003年04期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沧浪诗话》的被指斥看宋代文学的审美风尚

    伏涤修

    后人对《沧浪诗话》采用以禅喻诗方式、倡兴趣主妙悟等指斥颇多 ,同时对它宗李杜而不宗王孟也提出质疑 ,本文认为严羽以禅喻法论诗、推崇杜甫、追求诗歌入神境界 ,正是宋代禅学盛行、宗杜已成定论、人们不满当时诗坛风气的反映

    2003年04期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沧浪诗话》的被指斥看宋代文学的审美风尚

    伏涤修

    后人对《沧浪诗话》采用以禅喻诗方式、倡兴趣主妙悟等指斥颇多 ,同时对它宗李杜而不宗王孟也提出质疑 ,本文认为严羽以禅喻法论诗、推崇杜甫、追求诗歌入神境界 ,正是宋代禅学盛行、宗杜已成定论、人们不满当时诗坛风气的反映

    2003年04期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主义与现代性认同的危机

    李侠,邢润川

    文章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现代性认同产生危机的根源、表现形式 ,以及科学主义在认同危机中所发生的作用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 ,指出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只有恢复启蒙的精神 ,削弱极端的科学主义的做法 ,才能消除危机并使中国的经济秩序处于有序的状态。

    2003年04期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主义与现代性认同的危机

    李侠,邢润川

    文章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现代性认同产生危机的根源、表现形式 ,以及科学主义在认同危机中所发生的作用 ,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 ,指出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只有恢复启蒙的精神 ,削弱极端的科学主义的做法 ,才能消除危机并使中国的经济秩序处于有序的状态。

    2003年04期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科学主义”思潮的辨析——从“科学与玄学论战”说起

    江琼

    本文从“科玄论战”说起,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科学派、唯物史观派的关系,认为不能把科学派等同于科学主义,也不能笼统地说唯物史观派支持了科学主义。在科学发展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互相渗透的今天,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003年04期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科学主义”思潮的辨析——从“科学与玄学论战”说起

    江琼

    本文从“科玄论战”说起,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科学派、唯物史观派的关系,认为不能把科学派等同于科学主义,也不能笼统地说唯物史观派支持了科学主义。在科学发展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互相渗透的今天,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003年04期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

    许斗斗

    休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将日益重要。在波德里亚看来 ,现代的消费社会在商品逻辑的支配下已经使休闲本身发生了异化 ,变成了浪费时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立场出发 ,在肯定波德里亚关于消费、休闲分析的深刻性同时 ,也批判了他在休闲、自由时间等观点上的不足 ,并提出休闲本质上是人的一种价值的存在方式 ,休闲观应该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3年04期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

    许斗斗

    休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将日益重要。在波德里亚看来 ,现代的消费社会在商品逻辑的支配下已经使休闲本身发生了异化 ,变成了浪费时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立场出发 ,在肯定波德里亚关于消费、休闲分析的深刻性同时 ,也批判了他在休闲、自由时间等观点上的不足 ,并提出休闲本质上是人的一种价值的存在方式 ,休闲观应该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3年04期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