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叔明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是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根据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所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真理具体性的展开的逻辑上 ,提出并论述了思想路线的三个马克思主义命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确立 ;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002年06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詹石窗2002年06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泽亮
典据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儒学典据的变迁可以概见学术思想的更新与变异。在儒学独尊的思想背景下 ,由宗《五经》到宗《四书》的典据变迁 ,透露出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思想逐步精细化、深入化的个中消息。这个变化大体来说是由朱子完成的 ,而朱子所集成的这种转向与禅佛教的濡染又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据此辩说这一转变及个中缘由
2002年06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蔡方鹿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与唐宋时的“四书”之学也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朱熹不仅是宋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而且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故而北宋以来的理学也是朱熹经学思想的重要渊源
2002年06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傅小凡,王日根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 ,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 ,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 ,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义入手 ,将其散见于不同著作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观点耙疏整理为一个相对完整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体系 ,以进一步加深对朱熹哲学思想的理解
2002年06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詹石窗,于国庆
本文首先考察朱熹身心健康思想形成的原因 ,作者认为朱熹之所以在健康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这与当时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其次 ,作者分析了朱熹身心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作者指出朱熹身心健康思想是以其生死观、性命论为根基的。朱熹在吸纳和总结历史上儒佛道养生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套养生法度 ,他以道德修养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门径 ,以为养生重在顺道、持中、主静、宜时。朱熹的养生思想是他心性哲学的逻辑表现 ,也是一种实践的体现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2002年06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乐爱国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 ,他是否可称为天文学家 ,迄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试图理清朱熹研究天文学的历程 ,概括出他在天文学上的卓越贡献 ,并对他的天文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从而认为朱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天文学家
2002年06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6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信平
最近20多年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不平等扩大的趋势日趋明显。同时 ,各国的社会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发达国家出现了“福利国家危机” ,以及随之而来的福利改革 ,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的社会政策也明显发生了新自由主义倾向的改革。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中原来已形成的劳资合作和社会伙伴关系被打破 ,导致了福利降低和不平等加大 ;在发展中国家中 ,在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下 ,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明显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中国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以及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政策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加入WTO以后 ,由于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中“探底竞争”和“探顶竞争”的同时存在 ,很可能使国内的不平等进一步扩大。并且 ,劳动力成本因素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重要程度的增大 ,以及跨国公司对国内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影响力的增大 ,将可能使国内的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和使社会保护进一步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筑新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护体系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2002年06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关信平2002年06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何明洁,关信平2002年06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刘思华
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三大文明理论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考察回顾 ;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的 ,它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辩证整合 ,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向生态中心主义倾斜 ,是一种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或者说 ,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观与实现观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引起现代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调整 ,由只是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 ,转变为同时也必须把非人类物种的需要和整个生物圈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
2002年06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9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圣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不可能脱离国内经济状况的实际 ,同时 ,开放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一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及其政策的制定应当满足一定的国际约束条件。在WTO框架之下 ,我国应制定和实施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2002年06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柳钦
本文批判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唯资本论” ,指出发展中国家要跨越贫困陷阱 ,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摆脱对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 ,而具有利他主义行为特征的政治企业家是推动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
2002年06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少晖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内涵的再认识 ,揭示出其理论内涵中两个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 ,即劳动者对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2年06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詹其柽
本文作者在阅读了普华永道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史塔德撰写的《新丝绸之路———跨国公司老板眼中的中国市场》一书后 ,从中归纳出当前中国经营环境与国际上成熟规范市场经济存在着以下5个方面的差距 :1.法律制度的差距 ;2.过多的许可和审批 ;3.过多的规章制度 ;4.市场的分割 ;5.过于注重关系。本文对这些差距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这些差距的相应对策
2002年06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萍
中国“入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民族经济的保护 ,相反 ,“入世”以后 ,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经济的整体性保护。具体来说 ,从宏观上 ,运用宏观资源战略对民族经济进行战略性保护。从产业层面上 ,运用政策性手段对民族经济进行策略性保护。从企业层面上看 ,要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框架 ,对民族经济进行战术性保护。
2002年06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毅
“老板”是中国人对店主及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的俗称。本文比较分析两岸四地作为“老板”行为特征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并分析其产生的文化与社会政治背景。由于两岸四地都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 ,老板们都具有独立自主、敢冒风险、急功近利、追求财富、面向关系以及管理上的家族制及家长作风 ,缺乏非人际化的信用关系 ,企业难以成长壮大等共性。近代以来 ,两岸四地因所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不同 ,两岸四地老板在协作精神、法治精神以及政治情结等方面也呈现较大的行为差异
2002年06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毅夫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之种种情形 :从官方筹划、民众自发到学者(“语文学术专家”)主导 ,学术阵容、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 ,学术刊物、学术著述及其他学术资讯。本文认为 ,从“国语纪元”(1648)即清代初年迄今的国语运动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延伸看 ,“光复初期”和“台湾”乃是相当重要的时段和地点 ;光复初期曾在台湾主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魏建功教授 ,1949年以后在大陆语文学界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的学术经验亦得相当完美地融合于当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
2002年06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登翰
本文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层面 ,对闽台文化的总体性特征提出四点分析 ,指出闽台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在闽台迟缓于中原发展的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中 ,充满了“远儒”的开放、叛逆与“崇儒”的规范、制约的文化辩证 ;自明代以降六百余年反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化冲突的“禁海”与“开海”的反复 ,强化了闽台社会的商品经济生产和商业文化意识 ;而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掠夺、侵占的屈辱和抗争历史 ,正反两面地在闽台社会留下深刻印痕 ,激发了闽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这是维系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2年06期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良运
“真”是中国美学中与“美”密切相关的观念 ,属于美的本体范畴。始发于道家之“真” ,是表述事物及人的本质、本相、本色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状态 ;儒家以“诚”为“真” ,重点指向人的天赋本性 ,由此 ,“情”的本义也被界定为“真”。庄子首出“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成为后人文艺创作中至高的审美法则 ,王充反对虚妄强调客观之“真” ,司空图《诗品》标举诗之“真体”、“真力”、“真迹” ,明代诗人提出“真人”、“真诗”说 ,确定了“真”在文艺美学领域不可取代的地位
2002年06期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萧成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名氏前后两个时期小说的研究 ,探究其前期的“新浪漫主义小说”是如何在40年代“颠覆”“大众经典” ,以及后期的现代主义巨著六卷《无名书》是如何通过对生命的追寻和存在的确证来建构其“审美理想国”的现象 ,来说明无名氏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
2002年06期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任翔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mnism)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已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之一的“反侦探小说”便是这一景观中的一道风景 ,它早已在世界文坛上存在并被西方读者所认可。囿于仍将这类小说归于“俗文学”的传统二分法文学观 ,它在中国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这一次文类(subgenre)在西方和中国的演变过程 ,得出这样的结论 :反侦探小说基本上以传统侦探小说形式出现 ,却又在颠覆与反叛其原有的叙事模式上获得了质的升华———即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之一的本体意识的觉醒。
2002年06期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刘红林
台湾女性文学中的闺阁话语 ,是历史、性别政治的产物 ,也是文学的现实。它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女性主体边缘化的走势 ,拒绝阳性书写的价值指导 ,拒绝向父权文化的文学观念屈服 ,坚持把女性自身的真实命运放在作品的中心位置 ,较为充分地展示出在两性婚姻关系中男性的霸权地位 ,揭露了封建婚姻戒律对女性身心的无情摧残及对女性自我的全面否定 ,凸显出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必要性、合理性与迫切性。
2002年06期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又贤
实践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在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中形成的 ,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决定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客观需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践与理论、特别是实践发展要求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映照着人们关于实践的反思过程 ,其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伸延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历史是基本一致的。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是以实践为不竭的动力源泉的 ,它不断地在实践中证实、检验、丰富和完善自己 ,并通过实践充分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和意义
2002年06期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章钦
“后现代主义”含义是相对确定的 ,我们把握后现代意蕴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还是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意味着它的不断发展获得更加充分的当代意义
2002年06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冰,杨虎涛
现代经济学认为 ,无论是负外部性还是正外部性 ,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 ,因此有必要将其内在化。按照庇古和科斯的不同理论 ,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可以分为庇古津贴 (政府解 )和产权交易(市场解 )。庇古津贴 (政府解 )不仅绩效较差而且所依赖的一系列严格的假定条件很难达到 ,因而其适用范围和绩效都值得怀疑。而产权交易 (市场解 )也存在着特例 ,当交易费用极高以致于市场解的成本大于其收益时 ,市场解不能减少任何外部性 ,此时应当放弃对正外部性内在化的企图而使其维持在正外部性的静止最优状态。
2002年06期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2 ] |[阅读次数:0 ] - 魏然
化建设影响到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程度。计划经济体制下 ,文化建设对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提出的吁求缺乏敏感。文化市场的出现对于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市场的动向无疑是文化建设决策的一个重要参照。然而 ,文化建设上又出观一种简单的观点 :一些人仅仅将文化市场作为文化建设的唯一导向。文化建设所依据的学科尺度、学科逻辑与文化市场的机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 ,人们不能单纯地依靠文化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文化建设的全部方向。不同类型的文化作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显现出参差不齐的复杂层面。如果片面强调学科的逻辑、历史、尺度 ,那就可能产生脱离社会的、经院式的研究 ;如果完全依循文化市场 ,那就可能损害学科逻辑 ,使之趋于肤浅化。在文化建设中 ,人们必须注意这两种偏差 ,避免短视造成的损失
2002年06期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一舵
近年来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其“令人堪忧”的调查结果也产生了相当的“轰动效应”。解读这一现象 ,可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存在某些问题和误区 ;反思这一现象 ,应当明确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赖于统一认识的形成
2002年06期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6期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