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溥2002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民书,林枫
经济全球化 ,竞争规则和竞争态势的改变 ,决定竞争方式的变化。政府应主要从竞争政策入手 ,通过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竞争规则 ,营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产业政策不能局限于对大企业的扶持 ,而必须围绕竞争政策 ,以竞争政策为主 ,通过竞争政策的实施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产业的发展。
2002年0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张明志
本文从国际经贸角度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竞争政策的影响。指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竞争政策的协调统一迟早要纳入WTO的谈判议程。竞争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正成为一些国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须加快竞争政策的调整和竞争秩序新框架的构建 ,弥补入世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功能的弱化。实现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 ,以适应国内深层次改革和加入WTO的需要。
2002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代永华
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表明 :除了在市场机制尚在形成中的改革开放初期 ,产业结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外 ,在以后的全部时期里 ,产业结构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作用十分有限。入世在极大地限制了政府推行产业结构政策能力的同时 ,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 ,决定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领域。
2002年04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邹文英
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属于法律化了的经济政策。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在其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都先后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竞争政策 ,以改善一国经济运行的环境 ,确保产业竞争活动的效率与活力。本文简要介绍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近二十年来竞争政策的发展 ,从而为我国竞争政策法规、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提供必要的借鉴。
2002年04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建国,李文溥
本文概述了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理论的发展以及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管制实践的变迁。指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条件的改善 ,自然垄断行业从依靠管制转向依靠市场竞争 ,是发展的一般趋势。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在长时期的管制之后 ,正面临着向引入更多竞争的转变。
2002年04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 ,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 ,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 ,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 ,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 ,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 ,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 ,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2002年04期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葛剑雄2002年04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剑雄,周筱赟2002年04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绪蔼
本文认为 ,中国改革的目标 ,既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也不单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而是重塑社会主义的幼年形态。改革既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又要完善社会主义。在两种经济成份长期的共同发展中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同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有趋同的一面 ,又具有社会主义特殊性的一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对传统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革的结果 ,前者是现象 ,后者是本质。二十多年的改革 ,使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幼年形态。社会主义幼年形态具有对旧社会的母体存在着依赖性、其制度特征具有模糊性、成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2002年04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飞文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02年04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麟斌2002年04期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志文
在两个典型案例中 ,法律的地位十分奇特 ,它反映了中国法治的生成状况。从当今中国法治现实来看 ,法治的本土资源非常贫乏 ,尽管中国法治正在生成 ,但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积淀的文化过程 ,其生长因素不能仅靠外力 ,也不能从法制完备与否来判断 ,它只能是内生的 ,植根于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之中。
2002年04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超,周菁
近来 ,一则简单的民事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案件做出的批复引起了各界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宪法司法化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法治与宪政的产物。宪法司法化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因此 ,在我国确立宪法司法化有其必要性。但在现实语境下 ,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必然会碰到诸多障碍。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和扩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权是我国实现宪法司法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2002年04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武俊
监狱问题是法学界鲜有人问津而又颇具挑战性的边缘学术课题。本文拟以狱务公开为监狱问题的学术切入点和现实考察背景 ,对监狱学术问题作一番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当前中国监狱系统正在积极推行的狱务公开可以视为实现监狱惩罚改造权与罪犯基本人权的适度均衡的一种有益的探索。狱务公开是保障囚犯这类典型的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实现监狱惩罚改造权与罪犯基本人权的适度均衡的不可或缺的程序性保证和有效路径。本文作者呼吁 :让阳光与监狱亲密接触 ,让刑罚的执行在阳光下进行 ,让人道主义的光芒普照包括监狱在内的大地。本文作者希望中国监狱改革能为国际社会贡献出具有独创性的“中国经验”。
2002年04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泉生
众所周知 ,民事私法自治乃近代法律权利私有化的产物 ,但随着现代法律权利社会化的日渐盛行 ,私法自治受到了冲击 ,其内容被修正 :即从所有权绝对到对这种绝对权的限制 ,从契约自由到限制契约自由 ,从过失责任到对这一责任的补充。然而 ,随着当今环境危机的日趋凸现 ,私法自治再次面临挑战 ,不得不重作调整 ,以顺应可持续发展法律权利生态化的要求。其表现为 :所有权的多元化 ,契约自由的新型化和民事责任的多样化。
2002年04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肇伟
WTO争端解决机制从GATT发展而来 ,本文从评述GATT争端解决机制入手 ,说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GATT基础上有限的突破和发展 ,其真正实现“司法化”仍有待时日。
2002年04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文振
在20世纪的后50年 ,我国在生育文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利用有关资料从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 ,估计计划生育文化发展对我国家庭制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计划生育文化的推动下 ,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类型核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家庭的生育、生产和养老等物化功能逐步削弱 ,而家庭关系在简单化的过程中却得到更多的重视。
2002年04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赖扬恩
在长期封建社会直至1949年建国以前 ,中国农村工业化受囿于传统宗族社会结构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阻碍 ,农村市场发育受到制约 ,新兴工商业者(乡村工业生产组织者)集团未能发展壮大 ;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着传统农村宗族社会结构的嬗变 ,农村工业化走上了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并存、综合创新的发展道路。
2002年04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孙承叔
哲学起源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 ,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类的生活世界 ,因此理解哲学不能停留在它的表面。从现象上看 ,哲学史是围绕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生存论展开的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对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的追寻 ,是对历史主体以及如何理解历史主体性的争论 ,因而也是对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或根据的争论。研究哲学 ,如果不深入到生存论的层面、历史观层面 ,那么充其量所把握的只是哲学的知识 ,而不是哲学的智慧 ,这是深刻理解哲学史 ,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
2002年04期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傅小凡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 ,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2002年04期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寿桐
世纪末的小说批评值得关注的现象 ,首先是一些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传统的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研究课题 ,如通俗小说、历史小说、少数民族小说以及弱势小说家的研究等 ,却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建构 ,成为世纪末小说研究的重要收获。与现代小说研究沉闷、萧条的边缘化状态完全不同 ,当代小说批评和评论在貌似繁杂的流派纠结中不断地出概念给命名 ,在眼花缭乱的文学现象中经常地发现新路向新动态。借乎热衷于理论的批评家恰恰缺乏本土性和原创性理论的导引与充实 ,只能借助西方的新批评观念对当代小说作隔靴搔痒式的论述和总结 ,于是这样的小说评论越是热热闹闹则越让人产生空空洞洞之感。
2002年04期 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若涵
论文对巴金法国大革命题材的历史小说进行重新解读 ;通过与同类题材文本的比较 ,提示出巴金历史叙事中“革命”情结的内在特质。
2002年04期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辜也平
巴金文本的最初功能与价值就在于满足与超越了读者共时接受的阅读期待 ,从而获得了当时青年读者的青睐 ;但就共时接受而言 ,巴金及其创作文本并不永远属于青年 ,而是属于那些具有崇高人文情怀、感时忧国的读者 ;在文本的结构之前和结构之后 ,巴金与读者通过文本外的文学互动 ,共同建构着巴金文本的共时意义。在20世纪中国 ,巴金的创作对读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广大的读者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巴金。
2002年04期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立元
本文针对曾簇林教授对本人的批评文章提出商榷和反驳 ,首先从语言词汇角度分析入手 ,指出曾文的误解 ,重申两个“尺度”一为主体、一为客体的观点 ;其次按《巴黎手稿》相关论述的基本思路进一步阐述了“美的规律”主要内涵 ;最后提出“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应从主客体之间实践与认识的双重关系来理解 ,即从其发生作用对每个个体的意志与认知不可阻挡的客观强制性。
2002年04期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珂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前大众文化的生态 ,透析了其利弊 ,认为大众文化利大于弊。针对近期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茫然与否定 ,从历史、现实、文论、艺术等多种角度 ,还结合作者从事大众文化理论宣传和生产的经历 ,为大众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辩护。目的是为了揭示出知识分子 ,特别是精英文人应该如何面对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热 ,号召精英文人参与大众文化生产 ,提高其品味。这正是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的现实出路。
2002年04期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宝明
杖 ,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表明身份的器物 ;并因此形成的一种尊老制度 ,即“赐杖”制度。由于古代有着尊老的赐杖制度 ,所以杖的文化内涵里有尊贵、甚至是神圣之意。产于四川的筇竹杖尤其受到尊崇。由筇竹杖还曾引发出张骞发现出使西域的新道路的一段文化历史佳话 ,就更赋予它非比寻常的价值。
2002年04期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