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学术

  • 中国龙与《周易》学说

    张善文

    主持人的话一个新的千年的到来,人类ZI世纪的第一年头,正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龙年(庚辰年)。当此“总把新桃换旧符”之际,笔者不期然想起象征着中国文化之本源的古代哲学经典《周易》一这是一部展示远古时代中国龙的哲学、龙的思想、龙的精神、龙的情操的震古烁今的...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刚强劲健的中国龙──周易乾卦六龙发微

    张善文

    大凡历代读《周易》的人,一翻开这部被学者共同尊为“群经之首”的经典,首先接触到并为之所深深吸引的便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开篇第一卦《乾》卦——卦中让读者留下最为不可磨灭之印象的,则是六爻的交辞所展示的生动活泼的“六龙”的象征形象:这里,有深藏幽伏以自我...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

    廖名春

    引言坤卦的原名是什么?从《乾凿度》到《玉篇》,从宋人到清儒都有所探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出土以后,学者们又发表了许多意见。但是,对易学上的这一重要问题至今尚欠有份量的专文讨论,而且也没有引起易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抛砖引玉,拟就坤卦的卦名做...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象本论学派

    张其成

    象数派易学家在对待象与数的先后关系、象数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象学与数学两个流派,在哲学上形成象本论与数本论两种本体论倾向。真正形成象学派与数学派是在两宋。王称《东都事略·儒学传》说:“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学传种放...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易道“无咎”论要

    黄黎星

    步入《周易》这座“万变毕陈,众理丛载”的思想智慧之殿堂时,人们难免产生“如乍入清庙,目眩于尊彝币玉,体烦于升降盥奠,耳乱于钟鼓罄萧”(赵汝《易雅·序》)的困惑与惊叹。然而,自先秦时期始,历代学者即不断努力地登堂人室,探赜索隐,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发掘...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百年中国文论述略

    谢冕

    文学评论既指文学的“评”,也指文学的“论”,这是驱动文学发展的双翼。中国文学评论作为一个现代学科,出现于近代。近代文论的改良主义主张致力于“言文合一”的新文体的推进,其目的在于以文“觉民”。五四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工具革命深入到人的文学的提倡。革命文学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转向,四十年代是革命文学的广泛实践、理论也趋于完备的时期。工农兵文艺是革命文艺的继续,它完成了文学的一体制。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怀孙冶方

    王元化

    修良大姐的《孙冶方革命生涯六十年》,不仅提供了有关孙冶方本人及历史背景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帮助我们进而去认识他的内心生活和精神面貌。书中所提供的资料有些简直可以作为史鉴来读,如孙冶方第一次受到诬陷的事就是一个例子。1928年初,中大发现了所谓“江浙同...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之间的内在联系──兼论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雷云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扼要叙述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基本理论对基本路线的指导作用,同时强调指出实现基本理论要以贯彻基本路线作为政治上的落脚点和归宿;第二部分阐明什么是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两者的关系,并且分阶段地考察了基本纲领的形成过程,从四个方面论述提出基本纲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从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的角度,阐明为什么在坚持基本纲领的同时必须牢记最高纲领,并对当前淡化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现点从理论上作了剖析和反正。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王金福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倪愫襄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博士论文答辩录

    陈忠

    博士论文题目,《马克思的历史解释理论》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陈志良教授一、博士论文提要本论文把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西方解释学、西方历史哲学结合起来考察。力图在反思与比较中建构马克思的历史解释理论。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历史与解释的实践性统——什么是历...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政治主导性──兼析目前我国政治主导作用的中心任务

    梁木生

    作为一种舶来品,市场经济自西方列强用血与火征服中国强制“输入”进来后,就开始了在各种政治力量支配下艰难成长的历史,而国情的复杂则使政治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左右异常明显和突出。现在,在政治以一股强大的力量积极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走向强大的过程中,其主导作用的负面影响逐步凸现出来。但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决定了政治的这种主导作用仍有存在的理由,只不过这种主导作用的当务之急是:推动和加快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股份合作制及其制度设计

    余斌

    股份合作制度是继我国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由我国城镇工人创设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制度。它不同于职工参股的股份制,也不同于西方早期的合作工厂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形式。它的这种独特的规定性需要正确的制度设计来体现和保证。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径依赖与股份合作制

    施皓明

    股份合作制自出现以来,一直备受官、产、学的广泛关注,最近被作为一种正式的企业制度安排。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首先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中路径依赖部分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根据这个理论,对股份合作制的产生条件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它的三个悖论,指出股份合作制偏离了我们的企业改革目标,实际上,股份制是股份合作制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公共的就是公正的

    张康之

    社会公正是人类政治社会的永恒追求,公共行政担负着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的使命,然而,公共行政如何才是公正的,却存在着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和实践上的诸多困难。但追求公正,通过公正地行政促使广泛的社会公正的实现,又是政府无法推卸的责任。公共行政必须在社会发展中寻求公正。但是片面的经济发展不仅不能带来公正,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奴役关系的恶化,这就需要由政府来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求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中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一追求中,公正的公共行政促使社会公正的实现。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

    朱俊瑞,吴秋华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国民精神重塑的百年追思

    郑镇

    中国最早于19世纪末提出国民精神重塑的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抓住提高国民素质的两大关键性问题──科学与民主,然而由于其新思想是“舶来品”,与民众的思想观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难以产生广泛的社会效果。在紧张的政治斗争中,又对农民身上的封建文化因素作某些体让。所以,中国民众始终未受现代性的陶冶与训练。今天,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科学与民主的普及与提升的工作。当前,重点是培育国民的科学精神;不但要把民主作为社会制度来实现,而且要作为培育人的独立性人格的价值目标来实现。同时要认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特殊性、长期性。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外债

    金普森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学术界已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过探讨,但从外债交的角度来考察官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利用新资料,对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为抗击日本侵略和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而举借的外债进行考察,并进而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些微的探索和进取──我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许耀桐

    1977年1月,岁末严寒的一天,在闽西山区的一个小火车站——麦园站,我怀揣着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的入学通知书,挥手告别曾经工作了7年的漳平煤矿和朝夕相处的工友,登上了由龙岩开往福州的列车。送行的一位伙伴悄悄地对我说:“你不觉得永久地离开了矿山?”当时,...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